中国船舶扬帆远航
分享打印 2003-04-09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2002年我国造船总量达到461万载重吨,连续8年排名世界第三,我国船舶出口到91个国家和地区,向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出口船舶的比重达到60%以上。今年前两个月我国船舶出口又实现了开门红,出口金额达4.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倍,为今年船舶出口突破20亿美元大关奠定了基础。船舶工业已成为我国机电产品出口的支柱产业。一、国际船舶市场回顾1.新造船成交量略有下降。2002年初,世界新造船成交较少,多数船厂处在等待接单状态,4月份陆续接获造船订单。据外电报道,2002年1月至10月,全球新造船成交量达到4050万载重吨,预计全年新造船成交量在4900万载重吨,比上年略有下降。在全球新造船成交量中,日本居首位,占47.4%;韩国居第二位,占33.8%;中国仍居第三,占10.9%;欧盟占1.5%。散货船是订货的热点,成交量大幅增长,油船成交量有所下降,集装箱船订单大幅减少,液化天然气船则成为另一个热点。2.造船完工量明显增长。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公司统计,2002年全年造船完工量约达5000万载重吨,比上年有明显增长。据报道,2002年韩国造船业创下新纪录,完工量达到700万总吨。中国造船完工量占世界造船完工量的9.2%,比上年提高了近3个百分点。3.航运市场有所转机。一是由于世界经济有所回升,全球贸易量增长;二是国际船市船价止跌回升,使干散货船运输市场在2002年出现喜人形势。但总的来看,由于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航运市场一直处于疲软状态,估计在短期内很难有较大的改善。4.新造船价止跌,个别船型船价略有回升。由于受“9.11”恐怖事件、世界经济增长疲软、航运市场低迷三方面因素影响,船东又缺乏大量订船的信心,导致船舶市场出现衰退,船舶订单下降,船价全面低迷。2002年上半年新船船价基本处于低谷水平,甚至低于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水平。进入下半年后,船舶市场出现转机,由于船厂2004年空余船台较少,以及国际货币汇率变动等多种因素,新造船有所增长,船价开始止跌,个别船型船价出现了回升,但总体上船价仍保持在上半年水平,估计2002年全年新船订单量低于2001年或持平。二、我国出口竞争力增强近年来,我国船舶工业的生产水平迅速提升,出口竞争力增强。据中国船舶行业工业协会统计,2002年我国建造的100总吨以上的钢质机动船达461万载重吨,比2001年增长18.2%,其中出口船占70%以上,创中国造船完工量历史纪录。海关统计显示,2002年我国船舶出口687291艘,出口金额19.26亿美元,比上年数量增长277%,出口金额基本持平。我国船舶出口呈几大变化:1.两大船舶集团船舶出口大幅减少。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2002年船舶出口共72194万美元,占全国船舶出口总额的37.5%,比2001年的122112万美元下降40.9%。2.船舶工业系统外的中央外贸企业船舶出口迅速增长。中央外贸企业2002年船舶出口30279万美元,占全国船舶出口总额的15.7%,比上年增长了1.68倍。增长速度很快。3.钢质机动船出口增长,钢质非机动船等出口下降。2002年我国出口船舶中,滚装船、油船、拖轮、集装箱船、成品油船等出口均有增长,其他机动船出口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钢质机动船出口比上年增长2.8%,钢质非机动船则比上年出口下降35.9%。各种船艇、浮体和海洋工程产品出口下降15.5%。4.船舶出口单船吨位增大,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增多。2002年我国出口船舶中,第一次向伊朗出口30万吨超大型油船,结束了我国不能建造超大型船舶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在2002年交付国外船东的钢质机动船中,就有35艘是2万吨级以上船舶。另外,交付了一批成品油船、化学品船、高速滚装船和多用途工作船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船舶。5.船舶出口市场扩大。2002年我国船舶出口到全世界91个国家和地区,比上年增加了4个国家。向非洲市场出口增长58.5%,向大洋洲、非洲和南美洲出口分别增长1.91倍、63.9%和1.7%,只有向欧洲和北美洲出口分别下降19.6%和49.1%。塞浦路斯、伊朗、马耳他、南非成为我国船舶出口的主要市场,沙特阿拉伯、马绍尔群岛共和国、英属维尔京群岛和毛里塔尼亚成为我国船舶出口的新兴市场。6.船舶出口企业集中度相对增高。2002年我国船舶出口超过1亿美元企业由上年的3家增加到6家,出口额达8845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倍和1.23%。出口额在1000万至1亿美元的企业达到30家,出口额达89970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0%和20%。7.国有企业在船舶出口中占有比例下降,合资、外商独资企业增长迅速。2002年我国国有企业船舶出口额比上年下降7.3%,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额增长了53.7%,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增长了3.5%。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分别增长了20%和38%。8.造船基地增加,地方造船力量大大加强。2002年我国船舶出口形成了以江苏、辽宁、上海、广东、福建和山东6省市为核心,船舶出口在1亿美元以上的造船出口基地。其中江苏省达到5.7亿美元,辽宁、上海分别达3.1亿美元,广东2.4亿美元。三、全球船舶市场展望据世界银行副行长卡苏姆先生估计,2003年全球经济增长率要比2001年和2002年都高,可望达到增长2.5%,但比2000年的3.8%增幅低得多。只要世界政治和经济形势稳定,世界航运市场和船舶市场就可能好转,船价就会回升,船舶订单也会好于2002年。但仍然存在不少不稳定因素,如当前美国对伊拉克动用武力,世界经济复苏将被推迟,航运市场和船舶市场将再度陷入困境。另外,世界航运能力过剩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缓解,全球造船能力供大于求,加上造船设施扩充和生产效率提高使世界造船能力进一步增强,但设施利用率大幅度下降,估计2003年世界造船能力将过剩近20%。预计2003年国际船舶市场仍然维持在2002年水平或会出现小幅的回升趋势。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如国际海事战略研究公司(M SI)在今年初发表的“低成交量导致低船价”的研究报告中称,随着新船询价量不断回落,有可能迎来全球性船价的暴跌,而船厂的赢利情况将回落到上世纪80年代早期的水平,除非船厂在控制造船能力过剩问题上及早采取决定性行动。由于巨型油船(VLCC)、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好望角型散货船、液化天然气船和豪华旅游船的新船订单量过度,这些大型船的新船造价将下跌30%―40%。总之,世界船舶建造能力过剩和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等因素有可能促进新船造价在2003年继续走低。但由于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复苏,世界航运市场将在去年的基础上有所改善。同时韩国、日本、中国的新船订单已基本可以满足到2004年的船台生产需要,船价经过近两年的下跌后,2003年继续下跌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因此,预计今后半年到一年内新造船价格将趋于稳定。四、今年船舶出口预测由于我国近两年新船订单大幅度增长,2002年新船订单又增加到674万载重吨,比2001年增长15.1%,2002年底手持船舶订单达到1362万载重吨,比2001年增长9%。各造船厂在2002年开工建造的船舶较多,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1月份上旬出口船已交付4艘;2002年9月以来开工和下水的在建出口船就有近30艘,第2条30万吨VLCC也要在2003年内交船。估计2003年交付的出口船总额将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据海关最新统计,2003年1月至2月,我国船舶出口达4.7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4倍,实现了开门红,为今年船舶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今年我国船舶出口如果按照去年3月份之后的出口态势进展,平均每月船舶出口额达1.7亿美元,那么今年全年船舶出口一定可以超过20亿美元大关,很有可能达到22亿美元。(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 刘克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