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船舶船用设备市场未来谁主沉浮

船用设备市场未来谁主沉浮

分享打印 2006-04-21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2003年以来,国际船市出现了百年不遇的新船订造高峰期,这为世界船舶配套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欧洲、日本和韩国船用设备企业在不断扩大产能的同时,加大了新产品的研发力度,试图在容量不断扩大的全球船用设备市场占据领先地位。据测算,目前世界仅民船船用设备的市场总值就超过了200亿美元。随着船舶工业不断发展的中国船舶配套业,未来能否在船用设备市场上分得更多的“蛋糕”?中国配套企业和欧洲、日本、韩国的同行们相比,差距在哪里?据推算,2004年世界民船市场总值为480亿美元;若以船用设备价格占船价45%~55%的比例来计算,目前世界民船船用设备的市场总值为210亿~260亿美元。船用设备市场需求不断增加虽然目前对世界船用设备市场规模还没有专门的统计,但据几家主要研究机构的综合分析,目前船用设备的年市场总值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据英国德鲁里研究公司统计,全球每年新建民船对船用设备的需求量为140亿~165亿美元,若考虑船队修理等需求,船用设备市场总值应在此基础上增加20亿~30亿美元。欧盟2000年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将民船、海洋工程船舶、海洋平台的新造和修理市场以及军船市场对船用设备的需求计算在内,世界船用材料与设备市场总值为640亿美元;如果仅考虑民船新造船市场,则船用材料与设备的市场总值为230亿美元,其中钢板和管子占27%(62亿美元),发电机和推进系统占22%(51亿美元),辅机占12%(28亿美元),居住设备占11%(25亿美元),电气、电子和自动化设备占11%(25亿美元),船舶航行相关设备和涂料占10%(23亿美元),货物装卸设备占7%(16亿美元)。除去船用钢板和管子的价值,再考虑近期和未来一定时期船舶市场需求旺盛、船舶产品结构升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船用设备的需求增加等因素,船用设备的年市场总值至少在200亿美元以上。根据欧洲造船工业联合会和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相关数据推算,2004年世界民船市场总值为480亿美元;若以船用设备价格占船价45%~55%的比例来计算,目前世界民船船用设备的市场总值为210亿~260亿美元。随着全球船用设备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近年来欧洲、日本和韩国等船用设备生产地区、国家的船用设备产量也迅速增加。为满足航运市场的需求,欧洲和日本、韩国配套企业不断对船用设备升级换代。无论是船用低速、中速、高速柴油机还是甲板机械、舱室设备和船舶自动化系统,都在朝着安全、高效、智能化、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船用设备升级换代脚步加快随着船舶向大型化、自动化、高速化、多样化和高效、环保、安全方向发展,为满足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运输生命、财产安全等新世纪海洋运输的要求,欧洲、日本和韩国不断对船用设备进行升级换代,使其向着功率大、效率高、体积小、节能、安全可靠、使用寿命长、无污染、自动化,以及智能化、集成化、模块化、系列化等方向发展。目前,船用大功率低速机的发展趋势是:第一,单机、单缸功率越来越大。MAN B&W公司已推出缸径为1080毫米、单机最大功率可达9.8万千瓦的柴油机,该公司K98MC机的最大单缸功率为5719千瓦。第二,油耗、NOx排放和烟度不断降低,二冲程低速机的燃油消耗率已降至155~172克/千瓦时。第三,产品性能不断提高,平均有效压力已达1.90~1.95兆帕,最高燃烧压力为15.0~15.59兆帕。第四,通过采用电子调速器系统、电控燃油喷射系统、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智能化电子控制系统,低速机的可靠性和操作简便性进一步提高。目前,MAN B&W公司、瓦锡兰公司分别推出了电子控制的ME型机以及RT-flex智能型机。第五,燃料多样化。为降低成本、增大动力,大功率的二冲程低速机正由烧柴油转向转重油,烧重油的主机需求量大幅增加。另外,由于采用电力推进系统的船舶在增加,柴油-电力推进发动机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船用大功率中速机的发展趋势是:向着可靠性好、低油耗、低排放、智能化控制、功率密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系统集成化和模块化强、重量轻、可维修性强、寿命长、节能与环保等方向发展。目前大功率中速机的平均有效压力已达2.4~3.0兆帕,最高燃烧压力达16~23兆帕,喷油压力高达180兆帕,燃油消耗率则降至171~180克/千瓦时,双燃料柴油机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LNG船。此外,大功率中速柴油机的单机功率也在不断提高,5000TEU以上的集装箱船发电机组的单机功率已经达到3000千瓦。船用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的发展趋势与大功率中速柴油机有许多相似之处,即高性能指标、高可靠性、低油耗、低排放、智能化等。近年来,国外开发的新型大功率高速柴油机的缸径一般为160~190毫米,平均有效压力为2.3~2.5兆帕,个别达到3.0兆帕,且比重轻,有些机型采用了高增压系统及共轨电控高压燃油喷射系统,使全工况性能得到改善,降低了NOx排放。德国MTU公司和美国GM公司底特律柴油机厂(DDC)合作开发的MTU/DDC400型柴油机,采用了高压共轨燃油喷射系统、顺序增压系统及电子技术,其燃油消耗率为199克/千瓦时,平均有效压力为2.39兆帕。甲板机械的发展趋势是:向电动-液压驱动式、封闭式、自动化、集成化、遥控化、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产品具有快速、稳定、节能、可靠、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操作和维护等优点。舱室设备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向节能、安全、环保、自动化、智能化、体积小、性能稳定可靠、便于操作和维护方向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随着船舶向大型化发展,大型化和特殊用途的产品不断问世。目前最大锚链直径达162毫米的超大型锚机,起重能力达320吨、变幅距离为35米的重型船用起重机,单台60~90吨/小时的船用锅炉,1500千瓦的焚烧炉已相继投入使用。船舶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是:向着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欧美主要船舶仪器厂家推出的一些设备,已具备导航与驾驶自动化(即由一人操纵的综合桥楼系统)、机舱自动化(即无人机舱)、液货装卸自动化、船舶消防灭火自动化、船岸信息一体化等功能。发展配套业不仅是提高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更是中国实现造船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审视欧洲、日本、韩国船舶配套业的优势,对中国未来缩短与其差距,快速提高船舶工业竞争力至关重要。欧洲与日、韩船配业各有千秋目前世界船用设备生产主要集中在东亚和欧洲,东亚的船用设备生产国主要有日本、韩国和中国,欧洲的国家有德国、丹麦、芬兰、法国、英国、挪威、瑞典、荷兰、波兰、意大利、西班牙等。美国则在导航、通信、自动化船用设备领域占有重要地位。对于船舶工业正迅速发展、船用设备制造却相对落后的中国来说,发展配套业不仅是提高船舶工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更是实现造船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审视欧洲、日本、韩国船舶配业的优势,对中国未来缩短与其差距,快速提高船舶工业竞争力至关重要。总体来看,欧洲与日本、韩国的船舶配套业各有特色。从技术层面看,欧洲的船用设备研发历史悠久,欧洲企业在高技术、高附加值船用设备研制上占主导和垄断地位;日本通过早年引进和消化、吸引欧洲的先进技术,已具备了很强的船用设备研发实力,大部分种类的船用设备研制可与欧洲抗衡;韩国船用设备技术实力仍大大低于欧洲和日本,多数设备产品是通过从欧洲、日本引进技术或设立合资企业方式生产,但随着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其船用设备技术能力迅速提升。从制造层面看,随着世界造船中心的东移,东亚地区正在成为世界船用设备的制造中心,该地区装船的主机、辅机、舾装设备等多数由本地区制造,日、韩、中三国的船用主机产量(按马力计)约占世界总产量的四分之三。但是,该地区重量轻、附加值高的导航、通信、自动化类船用设备制造仍多数由欧洲船用设备厂商控制,因而从产值看,欧洲船用设备制造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欧洲:高附加值产品领域占据统治地位作为世界重要的船用设备研发、生产基地,欧洲在船用设备各技术领域尤其是在动力推进装置、航海与通信设备系统等高技术、高附加值、尖端船用设备产品的研制上更是占主导地位。由于船用设备制造属技术、资金密集型产业且利润丰厚,长期以来欧洲在该领域投资巨大,技术遥遥领先;特别是面对中国、日本、韩国配套业的竞争,欧洲企业更是集中精力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目前世界船舶配套的一流产品、品牌大多集中在欧洲。欧洲船用设备制造业主要包括新产品开发、许可证技术转让,售前售后技术服务以及船用电子设备等高端产品的直接出口。日本80%~90%的船用设备技术,韩国部分、中国大部分船用设备制造技术都是从欧洲引进的。近年来,船用设备制造业出现向亚洲转移的趋势,但欧洲厂商始终没放弃产品设计、研发及售后服务的核心部分,掌控着关键零部件的生产供应、试验试制的能力,并不断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保持技术上领先的优势。目前整个欧盟15国有船舶设备制造企业近9000家。欧洲船舶及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业产值(包括民船、军船、船舶修理、海洋工程用设备产值以及钢板、管子产值)占世界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以上,设备销售额一半来自于欧盟以外的市场。2003年欧洲船舶及海洋工程设备制造业的产值约260亿欧元,直接雇员为27.8万人,间接提供的工作岗位达42.6万个。欧洲船用设备理事会(EMEC)预计,未来几年欧洲船舶配套业产值的年增长率约为2.5%,附加值增长率约为1.5%,从业人数将增加1%。从营业额和从业人员数来看,欧洲船舶配套业不仅超过了欧洲的造船业,也高于其他两个船用设备制造大国——日本和韩国。日本:规模大、品种全、体系完整日本的船舶配套业的规模最大、品种最全、体系最完整,船舶配套业产值占世界总产值的35%~40%。日本船用设备制造业的研发能力强、技术先进、产品种类齐全并配套成龙、质量上乘、售后服务完善,在高、精、尖船用设备研制领域能够与欧洲竞争。上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的船用设备还未获得国际认可,日本建造的出口船多配备船东指定的进口设备。70年代,日本船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大幅提升,交货期大大缩短,被作为优良产品广泛采用。80年代,日本的船用设备自给率达到100%,并使其对韩国、西欧和中国的设备出口额进一步扩大;此后,其船用设备制造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日本船舶配套业取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日本政府长期不懈地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和扶植政策措施,及其对从欧美大量引进的先进技术所进行的消化、吸收和创新。2003年,日本有631家船舶配套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88家,中小企业443家,从业人员3.1万人,共实现产值8011.97亿日元(约合80.12亿美元);直接出口2508.42亿日元,进口583.98亿日元。在出口产品中,船用内燃机所在地占比例最大,达1589.80亿日元,占出口总额的63.4%;其余分别是航海设备、船用辅机等。在进口产品中,舾装件所占比重最大,为42.3%,其余分别是船用辅机和船用内燃机等。值得一提的是,日本船舶配套业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产业,多数企业是多元化经营,约80%的企业兼营陆用机械产品制造。船用柴油机制造是日本配套业的一大亮点。日本的柴油机产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一,且日本企业具有低、中、高速柴油机、蒸汽轮机的研制能力,UE、大发、洋马等都是日本自主品牌的柴油机。目前两冲程大功率柴油机生产厂家有三井造船、三菱重工、联合柴油机、日立造船、川崎重工、神户发动机等6家企业,主要生产B&W、Sulzer和UE三个品牌的柴油机,产量占世界市场三分之一以上的份额。中等功率(1000~10000马力)和小功率(1000马力以下)柴油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有联合柴油机、日本钢管、阪神内燃机、赤阪铁工所、大发柴油机、新泻原动机株式会社、洋马株式会社等。在导航、通信、自动化设备、蒸汽轮机、船用锅炉、船用辅机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用设备研制上,日本也可与欧洲竞争,蒸汽轮机、船用锅炉、船用辅机、船用泵、电气设备、操船装置、操舵装置等都是其优势产品。近几年,日本船用空调设备、热交换器等产品产量呈上升趋势,油处理装置、液压设备、舾装件等产品产量呈上升趋势,油处理装置、液压设备、舾装件等产品产量呈下降趋势,舾装件等低附加值船用设备的生产出现向海外转移趋势。韩国:船机产量多年位居世界第一韩国船舶配套业起步晚、基础薄。从上世纪80年代起,韩国政府把发展船舶配套业作为整个造船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予以扶持,积极推进主机、辅机等船用设备国产化,使韩国仅用十几年时间就建立起了一个除导航、自动化等设备以外的、较为完整的船舶配套工业体系,把国产设备装船率提高到80%以上。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韩国船舶配套业与造船业保持了同步发展的势头,为韩国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发挥了重要作用。上世纪70年代,韩国船舶配套所需的配套产品大多数从日本、西欧进口。上世纪80年代,得益于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保护和扶持措施,韩国船舶配套业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展起来,虽然韩国建造的部分出口船由于船东指定,仍然配备进口的主机、辅机、导航设备、甲板机械等,但主机、辅机、锚链、阀等船用品的国产化取得进展。上世纪90年代,韩国生产的众多船用设备得到国际认可并装船使用,韩国生产的众多船用设备得到国际认可并装船使用,其配套产品自给率得以提高,而曲轴、油船货油泵、燃气轮机、发电机、液压系统等高附加值产品仍需从日、欧进口,LPG、LNG船的设备几乎全部进口。这一时期,由于韩国设备的价格具有竞争力,锚、锚链、阀门等低附加值产品也向日本出口。上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韩国船舶配套业与造船业同步高速发展,配套产品产量年增幅由10%以上提高到20%以上。在此期间,除某些高精度的导航设备、自动化设备、大型油船用货油泵、液压控制设备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用设备需要进口外,韩国生产的主机、辅机、甲板机械、舱室机械、轴系、螺旋桨等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不仅基本自给自足并且出口。目前,韩国国产船用设备装船率已在80%以上。韩国将船舶配套业划分为四大领域:船体、发动机、舾装和电气电子。2003年,这四大类产品实现总产值43157亿韩元,约合36亿美元。其中船体产品实现产值1474.38亿韩元,占韩国船用配套业总产值的3%;发动机产品实现产值22926.18亿韩元,占总产值的54%;舾装产品实现产值12952.33亿韩元,占总产值的30%;电气、电子产品实现产值5803.5亿韩元,占总产值的13%。2004年,韩国船用设备直接出口额为5.656亿美元,其中船体产品约占3%,发动机产品约占65.1%,舾装产品约占21.9%,电气、电子产品约占9.9%。韩国船用设备的主要出口地区是日本、中国和欧盟。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船用主机生产国,韩国的船机产量已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位。2003年,韩国船用主机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6.5%。目前韩国主要的船用柴油机生产厂商是现代重工、斗山发动机公司及STX发动机公司3家企业,其产品主要是供应本国(或本集团)的造船企业。现代重工、斗山发动机公司的柴油机产量已连续多年分别位居世界第一、第二位。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在船用设备制造领域,各具优势的欧洲和日本、韩国配套企业仍将你追我赶,抢夺船用设备市场的“霸主”地位;尽管最终鹿死谁手目前还难以断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我国船用设备的研发、制造能力和这些竞争对手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我国船配业要赶上他们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我国要冲击世界造船业的顶峰,就必须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使船舶配套业尽快做大做强。成为配套大国和强国,将是中国船舶工业实现腾飞的必由之路,也是必然结果。(中国船舶报)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