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动工具行业成就卓著
分享打印 2001-09-17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回顾20世纪中国电动工具行业的发展历史,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电动工具行业的大步前进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方针的英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坚定地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国家建设迅速发展,特别是建筑与建筑装潢业的超常规发展,大大推动了电动工具行业的进步。中国电动工具行业的有识之士紧紧抓住了这个大好机遇,充分利用20世纪最后二十年,把中国电动工具行业推进到一个崭新阶段,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人们“预想不到的高指标”。 整个80年代,中国电动工具的发展原动力,主要靠的是国内建设飞速发展对电动工具提出的一年比一年更高的需求。这一时期,我国电动工具的年产量的平均增长幅度高达20%,远远大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从1981年开始,我国电动工具行业的经济技术指标连续三年高速增长。与1980年相比,1981年全国电动工具的产销量比1980年增长48.2%;1982年则比1980年增长114%;1983年增长166%。仅1981-1983年这三年,全国电动工具产量的总和就要占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前二十一年总产量的39.34%,比 1063-1976年十四年全国累计产量还高出9.5%。到1989年,中国电动工具的年产量大致达到203万台水平。整个80年代,我国电动工具行业经过技术改造(有不少企业还有技术引进),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生产规模与经济实力,开始出现个别中外合资企业,制造技术向世界先进水平学习的热潮开始兴起,产品向国际市场进军的准备工作也在东南沿海一带的许多电动工具企业悄然进行。由于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加上国内电动工具产品质量与国外产品之间存在的较大差距,整个80年代,国外知名电动工具也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给我国的电动工具企业生产经营产生了冲击和压力。1980-1989年,十年共计进口国(境)外电动工具近300万台,进口金额计18380多万美元。由于中国电动工具需求的增长,20世纪最后十年的进口行动“更猛”。仅1990-1999年这十年间就进口各类电动工具整机近900万台,进口金额也增加至58359.72万美元。20世纪中国的进口电动工具“潮”,在满足中国不同层次用户需要的同时,也为中国电动工具企业创造了学习机会。 上世纪最后十年,中国电动工具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高速度推进,其动力主要源自全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外贸出口的方针得以落实。全行业充分看到,并充分利用国际电动工具特别是DIY(自己动手做)电动工具市场容量大、技术和品质要求相对较低、中国有较大的价格优势的“长处”,奋力拼搏,终于使中国从数量上成为世界电动工具的生产大国和外贸出口大国,令世界电动工具界感到震惊,再不敢小看,也为新世纪中国电动工具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矗据统计,整个80年代,我国电动工具出口量很小,相反,每年却有大量国外电动工具进入,进口金额远大于出口金额。“八五”(1991-1995年)期间,则发生了转折,外贸出口连年大幅度增长,出口额远大于进口额。期间,共计出口各类电动工具6246万多台,外贸出口金额接近8亿美元;“八五”期间,我国电动工具出口数量的年均增长率高达173.57%;出口金额年均增长率为133.56%。“九五”(1996-2000年)期间,我国电动工具外贸出口数量和金额继续大幅度增长。据统计,“九五”期间,共计出口各类电动工具22046万多台,出口金额高达353089.7万美元。和“八五”相比,出口数量增长了252.96%,出口金额提高了341.36%。如此高的增长幅度,令世人瞩目。现在,世界上每年使用的电动工具,有一半以上是由中国生产和出口的。 因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从数量上看,中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电动工具生产大国和外贸出口大国。 从国内需求看,“八五”期间,我国电动工具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大致为12%,1995年全国电动工具的销售数量大约为470多万台。“九五”期间,国内电动工具需求略有增长,因此我国电动工期具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额也比“八五”期间有一定增长。据了解,“九五”期间,国内电动工具销售额的年均增长率大致为15%,到 2000年,全国电动工具的销售数量约为900万台(以上数据均不包括进口电动工具的销售数量和销售额)。由此可见,国内市场容量较小,“八五”和“九五”这十年,我国电动工具行业的大发展,主要靠的是全行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外贸出口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1989年10月,中国电器工业协会电动工具分会召开成立大会时,就针对80年代国外电动工具大量涌入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积极的方针--“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中国电动工具的外贸出口,尽快形成大进大出的良性局面”。实践证明,这一方针是正确的,有力地促进了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经过“九五”的努力,到上世纪末,一个集科研设计、产品制造、产品检测与认证、产品经营与服务的中国电动工具体系已经建立,行业的总体生产技术水平已接近国际90年代初的水平。到2001年,全行业已经形成了生产电动工具近亿台的能力,拥有近百家年产电动工具20万台以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中型和大型骨干企业。其中年产电动工具100万台以上的企业有近30家。经过“九五”期间的努力,我国电动工具行业的新产品开发能力进一步增强,许多外向型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周期已从“八五”期间的一年以上时间缩短到三个月。到2001年,全国电动工具的品种已从“八五”末的150多个品种250多种规格发展到200多个品种300多个规格,基本适应了国内外电动工具市场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2000年)期间,我国电动工具行业已基本完成了企业的转制任务,原有的许多国有或“大集体”企业得到改制,成为民营股份制企业,增添了企业活力。现在,除个别企业仍然保留了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性质外,绝大多数企业均已改制为民营性质,实现了国有资产逐步从电动工具这一竞争产业中退出的设想,行业和行业的运行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