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机电徐工集团打造中国工程机械的巨舰

徐工集团打造中国工程机械的巨舰

分享打印 2002-03-12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全国120家试点企业集团之一 ●全国520家重点企业之一 ●中国500强企业第142位 ●中国机械行业50强第16位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位 引言 工程机械是经济建设的重要装备,公路、桥梁、码头、油田、矿山,到处都活跃着它的身影。我国工程机械制造企业有上千家,年销售总额已达500亿元以上。作为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企业的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组建仅12年,就以出奇制胜的战略、一马当先的速度、势如破竹的气势、令人瞩目的业绩,连年稳坐国内同行业的头把交椅。2001年,徐工集团营业收入突破62亿元,工业销售收入达52.5亿元,利税大幅度增长。压路机、汽车起重、装载机、沥青和稳定土摊铺机、平地机、沥青和水泥搅拌车(站)、泵车、高空消防车、挖掘机等主机,以及液压件、回转支承、驱动桥、驾驶室等基础零部件产品产销量名列国内同行业前茅。国外业内人士曾说过,了解中国工程机械业的现在和未来,必须了解徐工集团。徐工集团这个著名企业靠什么发展并打造出响当当的知名品牌?“两会”召开前夕,记者来到素有“兵家必争之地”之称的江苏徐州市,采访了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民。 记者:作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领头羊”,徐工集团靠着创新不断把企业做大、做优、做强。用“徐工”人的话说:改革和创新是徐工永恒不变的主题。那么,徐工集团是怎样将创新理念渗透并有效用于徐工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过渡的全过程的? 王民: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迈不出创新步伐的企业就会步入死亡的泥潭。徐工集团始终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壮大。自1989年3月成立至今,徐工集团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到多元,实现了快速的发展。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把改革和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助推器”和“动力源”,在制度、管理、科技、机制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创新,使一个传统的国有企业向着用现代企业制度支撑的规范化企业集团发展。10年前,我们率先推行了以资产关系为纽带及其层次分明、责任明确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并走在国内同行业的前列。1995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经贸委批准,徐工集团改制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了法人治理机构,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2000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徐工集团债转股6.7亿元,公司改制为股权多元化的有限责任公司。在集团的整体规划下,集团下属全部全资和控股的分、子公司也正在进行股份制的改造和重组。产权制度的变化必然引入新的思想理念和新的经营机制,内部活力逐步增强,外部适应能力也得到提高,进而大大提升和增强了竞争力。 徐工集团发展壮大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创新。几年来,我们在管理、制造、科技、营销、分配等方面做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但我们感觉到最关键的还在于思想观念的创新。在强手如林的市场竞争中要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没有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精神是不行的。我们徐工集团有一支善于创新的经营班子,有一支敢于创新的干部员工队伍,有一个鼓励创新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记者:近年来,徐工集团加大科技投入,不仅为企业的迅猛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也为徐工集团的规模扩张、产品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徐工集团自主开发的科技成果为何能平均每年获得20多项专利,并荣耀地摘取一项项省及国家级科技成果奖? 王民: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徐工集团成立至今,一直以技术创新为主线,以加大科技投入为突破口,瞄准国际先进企业,着力开发智能化、大型化和高新技术化的工程机械产品,精心建设以国家级技术中心为核心的技术开发体系。1994年,徐工集团成立了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国家级科研技术中心,其综合得分在国家级技术中心中排名第6位。徐工集团每年不仅有30多种国内领先的新产品问世,形成富有徐工特色的产品专利技术,而且使每一项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都能与生产、市场紧密结合,并在短的时间内推向市常我们每年把销售收入的约5%作为科研开发经费,同时积极争取和利用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投入的专项资金,使企业的科研经费得到了有力的保障。目前,徐工集团已涌现出8家高新技术企业,有2000余名科研人员活跃在各个岗位。1998年徐工集团成立全国同行业第一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先后有6位博士后进站工作,并研制出多项领先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新成果,为徐工的科技创新搭建了一个新平台。 在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我们注重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信息化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并使之升级,继而实现后发优势。“九五”期间,我们与清华大学国家CIMS技术研究中心和国家863/CIMS机器人项目专家组,共同完成了“国家863/CIMS机器人化工程机械现代集成制造应用工程”单极自动化的课题研究,并顺利通过了科技部专家组的验收。如今,我们又着手进行“国家863/CIMS机器人化工程机械现代集成制造应用工程”集群自动化的课题研究。信息化工程不仅使徐工集团实现管理的高效化、现代化,而且大大提升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能力,通过采用三维设计、运动学分析、有限元分析和虚拟装配,使新产品开发周期由过去的12个月缩短到3─4个月。如我们自行开发的G系列装载机,当年设计,当年投放市场,仅半年时间就售出500余台,收入逾1.5亿元。 引进技术,博采众长,自主开发,逐步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是徐工集团的科技创新战略。我们先后引进国外15个国际化大公司的25个系列的工程机械先进产品生产技术,不断借鉴和吸收国外高新技术,使企业开发生产的一大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内技术领先、完全替代进口的新产品,如我们获得国家级新品奖的QUY160全地面汽车起重机、公安部攻关项目系列登高平台消防车、LQC160沥青混凝土搅拌设备、YZ18H(XS190H)X型自行式振动压路机等项目的技术水平均与世界同步,并完全替代进口产品。仅2001年我们就获得专利技术授权20项,新申报专利技术19项。目前,徐工集团已累计有自主开发的70多项科技成果获专利,其中有18项获得国家及省科技进步成果奖;集团60%的产品具有国内领先水平,10%的产品具有国际先进水平。 记者:2001年,徐工集团营业收入达62亿元,销售收入达52.5亿元,利税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9%、23%,继续以其强劲的势头遥遥领先于全国同行业。“徐工”人靠什么来出奇制胜、始终占据全国行业排头兵位置的呢? 王民:靠集团优势。徐工集团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得益于资源合理整合、资产科学重组的集团优势,进而形成规模经济。规模就是实力,规模就是市场,规模就是效益。没有规模,就没有徐工的今天;没有规模,徐工就没有新的跨越和发展。目前,我们正与国内多家企业洽谈联合重组方案。今年,江苏省委、省政府把工程机械产业作为调整重组建设大集团的产业之一,国家扩大内需的方针、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用于在建项目和西部大开发的1500亿元国债,以及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开工、奥运工程建设等,都为徐工集团不断做大、做优、做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更为我们的快速扩张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新年伊始,我们瞄准扩张规模的目标,紧紧抓住结构调整、资本运作两个突破点,大力推进调整与重组,以增量带存量,优化内部存量资产,通过收购、兼并、相互持股等多种形式,推进集团与行业内大集团、大企业发展战略性联合。与此同时,我们将积极慎重进入工程机械上下游产业,要对产品、工艺和生产方式相近的产品和行业进行调整和重组,向特种专用车、环保设备、水利机械、道路施工机械拓展,发挥质量、品种、价格等在市场具有的比较优势,扩大产品的辐射,建设国际化大集团。2002年,我们要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工业销售收入63亿元、自营出口3000万美元的目标。 (摘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