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运发展空间巨大
分享打印 2005-05-23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室主任罗萍接受传媒采访时说,中国的「国油国运」比例最终达到60-70%,始可以基本上满足中国急剧上升的原油进口运输要求,但这一比例并不能在短期内得以实现。油轮运输船队的壮大需要中国相关政府部门、船运公司和石油公司的共同努力。中国船队占承运一成据了解,中国进口原油90%以上是通过海上运输的,而由中国自己的船东承运的进口原油只占原油进口总量的百分之十,这说明中国自身的原油运输能力极其微弱。到二○○四年底,中国远洋油轮运力约为924万载重吨,远不能满足每年新增加的原油进口量,其中VLCC的总规模约为500万载重吨。VLCC是国际原油运输的主力船型(其载重吨位为20万吨以上),占到世界油轮总吨位的40%以上,中国约58%的原油海运量是由VLCC完成的。目前,中国招商局集团、中国远洋运输集团、中国海运集团、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和中国长江航运集团等五大船运巨头纷纷表示,要扩大远洋油轮的运输规模,保证国家原油运输的安全。五大船运将扩大船队罗萍说,现在几大船运巨头是比较理性的,他们会非常慎重地考虑国际油轮市场的实际情况,并按照中国的基本指标来制定自己的油轮扩大计划。 在二○○二年底前,只有中国招商局集团拥有VL-CC,当时共有7艘。随著中国原油进口量的增加,中远、中海等中央船运企业纷纷购置VLCC扩大自身的远洋石油运输能力;民营企业如泰山石化、河北远洋和大连海昌等也涉足了原油运输行业。到二○○四年底,招商局投入运营的VLCC有9艘,中远为5艘、中海为2艘、中外运为5艘;另外,香港上市公司泰山石化有11艘、河北远洋有3艘、大连海昌有2艘。国际能源机构预测,二○一○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将达到1.5亿吨,二○二○年为2.5亿吨。所以,从石油运输安全角度考虑,到二○一○年中国的油轮船队应当具备承运7500万吨以上的能力,到二○二○年具备1.3亿吨以上的能力。 招商局目前的油轮运输能力为340多万载重吨,该公司计划在二○○八年增加6艘VLCC,2艘苏伊士型油轮和6艘巴拿马型油轮,油轮结构趋于合理,油轮总运输能力将达到500万─600万载重吨。据了解,招商局正在重组油轮资产,组建独立的油轮公司,中石化和中化将是公司的战略合作伙伴,中石化将拥有15%的股份。 中远致力于发展和建立一支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油轮船队,该公司还将购置约15艘VLCC,其未来的油轮船队规模将达到400万载重吨。 中海在未来两年内将建造6─8艘VLCC,在二○一○年前,还要再建15艘VLCC。按照该公司的规划,到二○一○年中海油轮船队要达到750万─850万载重吨,确保占有中国进口原油运输15─25%的份额。 不会出现恶性竞争针对目前几大船运巨头纷纷制定油轮船队规模的扩张计划,罗萍表示,即使如此,中国原油运输领域不会出现恶性竞争,国外油轮公司来争夺中国市场的可能性也不大。 就民营企业涉足原油运输领域,罗萍认为,它们可以发挥补充的作用,但它们看到更多的是商机而不是风险。其实,这一行业投资大,风险大,技术性强,在目前高运价、高造价的情况下进入该领域是有很大风险的,而且拿到运输订单也不容易。 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交通运输规划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尹震说,虽然几大船运巨头不断扩大油轮船队规模,但总体上来说,中国的原油远洋运输能力在国际上仍处于弱势地位。虽然铁路陆运和跨国管道运输的原油进口量会不断增加,但目前我国进口原油大部分依靠海运的局面并不会在短时间内得以改变。罗萍说,国家非常鼓励船运公司与石油公司进行合作,主要是彼此签订长期的运输合同。据悉,招商局、中远、中海、长江航运等船运巨头都与主要的原油进口商如中石化达成了原油运输协议,泰山石化与珠海振戎签订了长期的运输协议。 (大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