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港博弈亿吨
分享打印 2005-06-01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连云港港口集团总裁孙立家,至今难以忘记3月下旬他那激动的心情:交通部新出台了我国首个区域交通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公路水陆交通规划纲要》。连云港港作为主要港口,连云港市作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双双入围《纲要》。日前,在孙立家办公室,他向记者介绍道,这是国家为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这一地区实现“两个率先”提供强有力支撑出台的重大举措。作为国家主枢纽港的连云港港入围“长三角”主要港口,体现了国家再一次看中连云港港的区位优势。为推进连云港港亿吨大港建设,江苏省和连云港市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合力并举孙立家说,其实从2003年起,连云港市就主动寻求融入“长三角”,从水路运输、公路运输、加工制造产业等诸多方面寻求对接。2004年,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到江苏省调研时指出,江苏应强化沿海沿江的区位优势,做好港口和水运规划建设,进一步发挥出海口的功能,要巩固连云港作为新亚欧大陆桥桥头堡的地位,发挥连云港水陆交通结点的优势和与中西部地区连接的便利条件,加快码头功能改造,不断增加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亚国家货物的外贸运输量。今年2月,江苏省省委书记李源潮到连云港港调研,要求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尽早把连云港港建成亿吨大港,成为江苏远洋出海大通道,服务于江苏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今年4月初,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苏北振兴推进区域共同发展专题会议,明确提出将在2010年建成亿吨大港,集装箱运输突破300万标箱。江苏省委省政府表示,对连云港港口航道、集疏运通道建设等有关方面给以扶持。为落实相关政策和项目,孙立家随同连云港市领导陈震宁、刘永忠、马建国等专程赴宁,主动与省有关部门衔接,推动具体工作开展。 江苏省相关部门普遍认为:支持连云港的发展义不容辞。为推动整个苏北地区的振兴,连云港的发展需要——快速崛起孙立家拿出《长三角洲地区现代化交通规划纲要》,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在记者面前:到2020年,形成以上海为中心,浙江宁波港和江苏苏州港及长江干线南京以下港口(包括海港连云港港)为两翼,共同组成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运输系统,依托宁波、舟山的深水岸线资源和长江南京以下的港口(包括海港连云港港)岸线资源,形成外贸大宗散货海进江中转运输系统和江海物资转运系统,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基础,县乡农村公路沟通城乡,与其它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安全、便捷、舒适、高效的现代化公路交通体系。在长三角地区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重点上,孙立家认为:连云港与上海、南京、杭州、宁波、温州、徐州7个城市一同被定位为国家级综合运输枢纽,辐射国内、沟通国际,是内外贸货物运输和国际、省际人员流动的集散中枢。连云港港与上海港、宁波港、温州港、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苏州港、舟山港9个港口列为主要港口,将加快建设连云港港等4个支线港的规模化集装箱码头,共同促使长三角在2010年形成4700万标准箱的吞吐能力,1.05亿吨铁矿石接卸能力,5700万吨的原油接卸能力。为此,连云港港将进一步增强服务江苏“两个率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适度超前——科学规划孙立家很高兴地告诉记者,连云港港重新修编的《连云港港口总体规划》和《连云港港“十一五”规划纲要》,均已通过了连云港市的审查,待江苏省政府和交通部批准后将加快实施。《规划》和《纲要》科学调整港口规划,在多元投入、加速港口建设步伐中,尽快把连云港港建设成为能够体现江苏作为沿海大省、外贸大省实力与水平的国际性港口,成为苏北地区承接国际资本扩张和制造业转移的物流平台,以推动苏北工业化和沿东陇海线产业带进程。在孙立家的心目中,立志做强江苏最大的国际海港,并以2010年建成亿吨大港、国际集装箱干线港、区域性现代化国际物流中心为目标,总揽发展全局。因此,就要把优先发展集装箱运输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连云港港建设成为上海与青岛之间又一新崛起的大型集装箱干线港,全力服务于地方和苏北区域经济的振兴发展。其实,连云港港早已加快了建设亿吨大港的步伐,至3月底,以10万吨级散货深水泊位和第五代集装箱泊位为龙头的码头服务设施基本完备。10万吨级船舶和第五代集装箱船舶可安全进出港口作业,昼夜装卸箱效率达到8000标准箱;码头前沿新建成了百万平方米堆场和全国最大的保税库;45万平方米的港口物流园区正在建设,分区域陆续投入使用。连云港港还拟投资150亿元,新建设14个生产泊位,新增吞吐能力5000万吨、新增集装箱设计能力200万标准箱,为今后5年推进三大目标提供保证。2010年前后,重点建设15万吨级深水航道,庙三突堤第五代及第六代以上大型集装箱码头,东港区大型矿石、氧化铝和散化肥专业码头,大型原油和天然气码头等工程,使全港设计能力达到1亿吨。(中国水运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