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机电以收益共享促进生活垃圾多主体协同共治

以收益共享促进生活垃圾多主体协同共治

分享打印 2023-06-27 10:09 编辑:刘志笋     来源: 北极星电力网     字体: [大][中][小]    

我国自2019年起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4年来,多省市报告了垃圾分类政策推进取得的积极效果。据上海市绿化市容局介绍,2022年全市可回收物分出量增长1.7倍,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长13.6倍,湿垃圾分出量增长67%,干垃圾清运量减少23%。

强制性的分类政策取得了较高的公民认知度,发挥了应有的行为规范功能。但随着政策执行从教育期、监督期逐步转向常态化管理期,部分城市居民的政策规避现象逐渐显现。虽在主观上表现出愿意配合垃圾分类政策执行,但尚未固化为分类习惯,在无监督的状态下仍会出现混合投放、错误投放垃圾等行为。基于这一现状,在强制性政策之外,采用多元的激励手段以支持垃圾分类政策的持续性实施,变得尤为必要。

笔者认为,要促进全民共同参与、主动参与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就必须在利用政策导向性作用的同时,凝聚政府、社区、企业、社团、民众等多主体的力量。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政企协作将实物激励转为经济激励。在垃圾分类政策推广期,相关部门投入了大量资金制作分类垃圾桶、垃圾袋,通过发放垃圾袋、发放纪念品等方式,激励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之后有地方政府试点推出碳积分、绿色积分平台,鼓励居民登记垃圾分类行为,换取积分,然后在平台中兑换商品。这类积分兑换式的激励能发挥积少成多的效应,但可兑换商品有限、登记烦琐、缺乏实时激励,也使得部分居民中途放弃。在垃圾回收环节中,引入垃圾处理企业作为中介,能使激励措施更直接、更高效。

政府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或为绿色低碳企业提供补助的方式,鼓励企业与社区垃圾回收站合作或直接上门入户,参与到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中,从源头与每户居民对接,让居民能在每一次集中回收的行为中得到具体的物质奖励,从而形成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和决策惯性。企业虽然增加了回收环节的投入,但可通过精细化分拣增加资源回收收益,通过政府补贴补助和碳交易扩大收入来源。企业作为中介积累了可回收垃圾资源和垃圾分类带来的碳减排额,统一兑换成可观的收益再分配给居民,居民会因实时激励的获得,更愿意参与垃圾分类活动。

二是成本共担将社会责任转为个体责任。长期以来,垃圾分类政策的推广推行有正向激励但无惩罚措施,这导致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者为不参与者买单。居民垃圾投放可参照工业垃圾、污染物排放规则,引入一定程度的“谁生产、谁付费”模式。对居民未分类的垃圾投放进行计量收费,由其自行承担垃圾混投带来的人工分拣或低效处理成本。这样能强化居民的责任意识,以负向激励倒逼其承担垃圾分类责任。

三是多主体参与将行政监督转为社会监督。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需要居民改变长期以来的垃圾投放习惯,非常需要宣传教育的配合,以及持续性的监督,才能让居民形成新的习惯。假如安排社区、街道工作人员进行监督检查,无疑增加了基层部门的工作负担,使这项工作难以为继。而发挥环保组织、公益志愿者、垃圾回收企业和组织的力量,则能够以更低成本实现更可持续的监督,通过社会引导和群体导向鼓励更多居民主动进行垃圾分类。

作者单位: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