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钢厂新闻宝钢武钢战略重组将带来怎样的变局?

宝钢武钢战略重组将带来怎样的变局?

分享打印 2016-09-22 15:42 编辑:薇薇     来源: Mysteel     字体: [大][中][小]    

导读:宝钢和武钢的战略重组是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自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具体的去产能目标,就全国而言,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

  据财新网报道,国务院国资委已于8月最后一个星期通过了宝武重组方案,并于9月初上报国务院。合并方案的核心内容是:宝钢将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吸收合并武钢,武钢整体并入宝钢。新成立的集团拟命名“宝武钢铁集团”,原武钢集团成为新集团的子公司,拟更名为“武钢新产业发展公司”。如果不出意外,本月底,一家总资产超7000亿元,年产能达6000万吨的钢铁公司将诞生。自今年6月底宝钢集团和武钢集团宣布筹划战略重组事项并双双发布停牌公告开始,到目前已经过去近3个月,这是继南车与北车合并、五矿与中冶重组之后最大规模的央企重组,这样的一个历史性的事件将对钢铁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在重组过程中又该如何处理好相关问题?

  一、宝钢武钢战略重组的背景

  早在2015年3月,工信部为了加快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就曾针对《钢铁产业调整政策》公开征求意见,并提出了要加快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进程,在全国形成3-5家超大型的钢铁集团。此后,相关政府部门就开始推进宝钢和武钢的合并。

  宝钢和武钢的战略重组是推进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自今年2月国务院出台《关于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以来,各地也相继出台了多个配套文件,明确了具体的去产能目标,就全国而言,要用5年时间再压减粗钢产能1-1.5亿吨。2016年中国背负着煤炭2.8亿吨、钢铁4500万吨的去产能任务,方法之一即为推动过剩产能企业重组并购,化解产能。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有力有序地推动。钢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也在积极推进供给侧改革。宝钢和武钢的重组正符合了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

  宝钢武钢重组是国企改革的试金石。过去一年多以来,国家政策在国企改革以及供给侧改革领域进行了大量探索与尝试,宝钢武钢的战略重组便是其中一个重要篇章。国企改革的意义在于激发国有资本活力,而供给侧改革则立足于优化供给结构,二者具有一脉相承关系。钢铁作为产能过剩的典型行业,必然是供给侧改革重点瞄准的目标领域,宝钢、武钢两大钢铁集团作为此领域中绝对龙头企业,改革意义显而易见。

  从历史经验来看,工业化末期的企业合并重组是大势所趋。从美日欧发达国家钢铁行业的演变历程来看,工业化进程接近尾声的阶段往往伴随着行业盈利水平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间的合并将成为大势所趋,最终的结果是相应地区都有领军级的钢企雄踞一方,并且带领行业实现长期健康发展,如日本的新日铁住金、美国的纽柯钢铁与美国钢铁、欧洲的安赛乐米塔尔等。当前,中国的钢铁行业也已趋近于这样的历史阶段,宝钢武钢两大龙头企业进行重组对于整合行业的示范效应不言而喻。

  二、宝钢武钢重组的影响分析

  宝钢武钢重组后将形成全球第二的大型钢铁集团,有助于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2015年,宝钢粗钢产量3494万吨;武钢年粗钢产量2578万吨。二者重组后,粗钢产量6072万吨,将超过河北钢铁集团的4775万吨、新日铁住金的4637万吨和浦项的4198万吨,仅次于安赛乐米塔尔的9714万吨,位居全球第二。宝钢和武钢重组之后如果能够联手发展优势的项目,积极主动淘汰落后产能,将非常有助于提升在世界钢铁行业的地位。同时,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也将有所提高。2015年,工信部发布的《钢铁产业调整政策》提出将进一步组织钢铁行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快兼并重组,到2025年,前十家钢企粗钢产量全国占比不低于60%,形成3到5家在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超大钢铁集团。实际上,截至2015年底,我国的CR10仅为34.2%,距离这个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而宝钢武钢战略重组后,我国的CR4将由18.5%提升至21.7%,CR10将提升至36%

  核心产品市场占有率将大幅提升。宝钢和武钢在产品结构方面较为类似,均以板材为主,以2015年为例,宝钢板材产品占75.7%,武钢板材产品占比60.6%,包括汽车板、家电板、镀锡、镀锌板、电工钢等,存在一定的同质化竞争的现象,而合并之后,主要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将普遍达到40-90%,比如高端汽车板75%,取向硅钢80%以上,镀锡90%,家电板70-80%,无取向硅钢50%以上,如此以来,企业的盈利能力将会较为稳定,议价能力也会相应增强。以硅钢为例,武钢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已经具备192万吨的冷轧硅钢生产能力,其中取向硅钢产能60万吨。宝钢冷轧硅钢产能130万吨,其中取向硅钢产能30万吨。宝钢和武钢合并后将进一步强化全球最大硅钢生产企业地位。

  上游议价能力将有所增强。宝钢股份2015年铁矿石采购量为3688万吨,武钢股份2015年铁矿石采购量为2952万吨,而据澳大利亚工业部公布的预期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铁矿石贸易量达到13.81亿吨,宝钢、武钢合并之后占全球贸易量的4.8%,上游议价能力将明显增强,焦煤、废钢、铁合金等原材料同样将享受合并的红利。

  企业布局将得到优化。从两个企业的布局来看,除了本部之外,宝钢和武钢在沿海地区均有布局,宝钢有湛江基地,武钢有广西防城港基地。湛江和防城港项目由于产品类似,销售范围类似,难免存在恶性竞争的情况,价格战在所难免,而整合后,这样的现象将大大减少,有利于资源的进一步优化。此外,在压减产能、基地定位、产线调整等方面都有较大优化空间,通过产能重新调整布局,可达到一致面对华中华南市场和东南亚市场。

  宝武重组将促进资源的进一步整合。通过两家的合并,双方在原料采购、市场开拓、人才优化、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资源整合,在技术方面,二者重组后,通过整合课题设置、优化研发资源、加强人员协同,将有利于技术研究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开拓海外市场方面,双方可统筹海外钢铁、原料基地布局。同时,宝钢和武钢在物流配送方面的互补,也将有助于双方降低物流成本,实现两者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宝武重组将进一步推动行业去产能。如今,国家针对钢铁行业去产能的要求前所未有的严格,产能任务倒逼下,我国钢铁工业将引来新一轮的重组高潮。当前钢铁行业无序分散格局所导致的产能严重过剩,是钢铁行业兼并重组目标加码的动力和背景。通过由寡头调整自身生产节奏以控制市场供需平衡,能够有效挤出市场无效劣质供给,进一步推动行业去产能。形式上的合并是第一步,整合平台持续去产能是第二步。两家巨无霸央企已形成各自体系,整合难度较大。参照五矿中冶合并进程,预计首先进行形式合并是第一步。然后再以此平台,深入整合进行去产能。炼铁、炼钢等高污染高能耗生产线或将逐渐退出上海武汉地区,上海和武汉保留部分后续轧制流程。

  三、宝钢武钢战略重组需注意的问题

  武钢负债较高或将拖累整体业绩表现。武钢股份2015年财报显示,2015年企业亏损达75亿元,尽管2016年上半年,中国钢材行情好转,大型企业利润纷纷好转,但武钢股份的盈利却并未出现明显的好转,2016年半年报显示其总负债达到683.9亿元,资产负债率超过70%,其中净流动负债160.3亿元,当期利润仅为2.7亿元,同比下降超过47%。此外,截至2015年9月底,武钢集团负债额巨大,流动负债占比超过83%,显示武钢集团面临较高的短期流动性风险,这或将给整体业绩带来一定的压力。

  警惕重组过程中整而不合的问题。自1997年起,我国钢铁企业开始了兼并重组的浪潮,并在2007年、2008年达到顶峰,至今已发生80起左右,其中,省内兼并重组事件42起,跨省兼并重组事件30起,跨国并购8起,分别占52.5%,37.5%和10%。这其中,央企的主导作用明显,共主导兼并重组事件25起,占比31.25%,以地方国资钢铁企业为主导的兼并重组事件34起,占比42.5%。

  比如2005年12月,武钢集团与柳钢集团签署联合重组协议,双方合作成立广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并在防城港建设千万吨级钢铁基地项目,计划投资600亿至700亿元,兴建一座现代化钢铁联合企业。但到了2015年,广西省国资委退出,柳钢与武钢这场跨区域重组宣告失败。再比如宝钢主动出击并购韶钢集团和八一钢铁,唐钢合并邯钢和承德钒钛实现河钢钢铁主业整体上市,鞍钢并购攀钢,济钢吸并莱钢等均不是很成功,同时也导致了西南地区的产能相对集中。

  这一轮重组基本按区域梳理了中国钢铁产业分布格局,但遗憾的是,这些钢企的整合效应并不太好,整而不合成为了上一轮重组中的一大遗留问题。钢铁行业的集中度仍在逐年下降。工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粗钢产量CR10为39.4%,2014年下降至36.6%,2015年进一步下降为34.2%。当下,政府也已意识到上述问题,在“十三五”发展目标中,首度提出大型结构性重组的思路。真正的重组路径,需要以企业按照市场化的方式去推进,从企业的互补性和产品结构等方面自由组合,发挥市场的力量。

  本轮钢铁行业整合思路与以往有所不同。从指导思想来看,上一轮钢铁行业整合主要是“以大并小,区域整合”,希望大钢厂能够通过自身更加先进的生产和管理能力帮扶中小钢厂脱困。但是目前钢铁行业的现状表明,区域整合的效果比较明显,但“以大并小”的结果却是不及预期的。在行业整体过剩和需求面临拐点的大环境下,以大并小不仅使中小落后产能难以退出,反而大钢厂还会被小钢厂拖累。而此轮钢铁行业整合将以“强强联手,区域整合”为指导思想,最终有望形成3家产能规模过亿吨,2家产能规模过5000万吨的超大型钢铁联合体。“强强联手”的思路将大大提高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压缩中小钢厂的生存空间,从而淘汰低效产能,实现规模效应。

  宝武合并在人事方面具有优势,有利于合并取得良好成效。近年来,钢铁行业的兼并重组不成功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复杂的人事安排、管理难以理顺。而宝钢和武钢的合并则有所不同,武钢集团现任董事长马国强1995年加入宝钢,2013年7月起任职武钢,武钢集团;前董事长邓崎琳在2016年初因涉嫌受贿罪被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因此宝武合并在人事方面较此前的诸多重组有着显著的优势,这有利于以后若合并取得较好的成效。

  宝钢、武钢实施战略重组的决策符合钢铁产业发展客观规律和大趋势,但仍需处理好相关关系。从历史上我国钢铁企业兼并重组的推进情况来看,虽不乏成功案例,但消化不良者有之、貌合神离者有之、不欢而散者亦有之,宝钢、武钢战略重组的道路也绝不会一帆风顺,仍需高度注意处理好协同与竞争的关系以及合并与整合的关系。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