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逐渐由高速发展时期进入相对平稳增长期,国内钢铁需求增速也将逐步放缓,同时由于近十年行业投资大量增加带来巨大过剩产能的存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钢铁行业盈利将受到制约,甚至会中长期处于低迷、微利状态。
国内粗钢产能过去十年快速增长
在此背景下,从企业角度讲,拓展盈利空间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成本端。通过降低成本获取优势,是钢铁企业中长期提高竞争力的主要努力方向。
目前这种趋势已基本形成,不少企业已经将降本增效提到战略高度加以贯彻实施,并取得了卓越的成果。如鞍钢、重钢、本钢等均将降本增效作为扭亏为盈的重点,包钢、武钢、首钢等年度降本增效创造效益都高达10 亿元以上。
主要钢铁企业降本增效情况一览
针对投资而言,钢铁行业降成本将可能带来重要的投资机会,包括两方面:1)对于钢铁企业,通过降成本来改善盈利状况;2)对于钢铁上游企业,钢铁降成本将催生巨大的原材料替代及新增需求,从而给上游耗材和设备制造商提供发展机会。
(^_^)
钢铁生产流程简述
现代钢铁企业典型的生产流程:铁矿石原料经过烧结、球团处理后,进入高炉生产铁水,铁水经预处理后,由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至合格成分的钢水,然后连铸浇铸成钢坯,钢坯经过轧制,制成各类成品。其主要的环节包括六个:采选矿——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
钢铁生产主要流程
钢铁成本结构及按环节拆分
吨钢材成本的构成可按生产环节划分,即:原材料成本、烧结费用、焦化费用、炼铁费用、炼钢费用、轧钢费用。其中原材料成本占主导地位,其次为炼铁、轧钢,再次是烧结、焦化、炼钢。原材料费用随采购价格的频繁波动而经常变化,其他费用则相对较为稳定。
钢铁全流程生产成本构成
从各环节成本的细分结构来看,原材料成本均占主导地位,燃料成本在生铁成本中占比也较高,其余如轧钢、采选矿成本中制造费用占比较高,而其他环节中辅料成本仅次于原材料。
1、铁矿成本构成
采矿即对应原矿开采成本,包括辅料、电耗、工资、管理费用以及制造费用、税等,辅料主要包括炸药、雷管、导火线、钎子钢、坑木,其中炸药占主要地位;选矿成本除了根据选矿比折算的原矿矿石成本外,主要为钢球、药剂、衬板以及电力,钢球占总量比例接近30%。
铁矿石采购成本构成
铁矿石选矿成本构成
2011年某矿山铁精矿成本(选矿比3:1)
2、生铁成本构成
炼铁是指铁矿石及焦炭等在高炉内冶炼成为铁水的过程,是钢铁生产的关键环节。烧结(或球团)、焦化可作为炼铁的前道工序纳入炼铁成本核算中。
烧结是将矿石烧结成合格的入炉炉料的过程,烧结成本除了原材料外,占比较大的为燃动费和烧制费用;焦化是指将焦煤焦化成炭的过程,炼焦工艺一般分化备煤、炼焦、回收等过程。其成本中除了占比居首的原材料外,烧制费和燃料动力费占比也较高,分别达到8%和5%,其余辅料、人工等则几乎可以忽略。
烧结矿成本构成
焦化成本构成
炼铁过程的核心在高炉环节,对应生铁成本的构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为两部分:原料及燃料,原料主要为矿石,而燃料则包括焦炭、喷吹煤等,降低原料和燃料费用是降低生铁成本的主要途径,但对于其他如辅料、修理费等虽然占比较小但绝对值仍然可观。
生铁成本构成
某大型钢厂高炉成本组成
3、钢坯成本构成
炼钢即由生铁转化为粗钢的过程,其目的是除去铁中的碳和其他杂质,并加入合金元素。以常见的转炉炼钢为例,其过程包括上料、熔炼、铸锭等工序,炼钢费用除了钢铁料(矿石、废钢等)外,辅料、燃动费、合金料、制造费用等基本平分秋色,均占3%左右。
钢坯成本构成
4、钢材成本构成
轧钢环节成本主要为两部分:原料、轧钢费用(辅料和动力)。其中原料占比超过90%;轧钢费用占比较大的则为辅料和动力费。辅料主要指消耗量较大的轧辊和油脂,两者占比基本相当,均接近轧钢环节费用(不考虑原料成本)的20%;此外动力费占比也在20%左右。
钢材成本构成
轧钢费用构成
基于上文的各环节成本结构,本部分对行业成本进行两方面分析:一方面比较行业内水平之间的差距;另一方面分析其潜在下降空间。
考虑到以下几个原因,我们分析时主要采用技术经济指标,而不是行业或企业具体的成本数据:1)行业习惯;2)实际成本数据随原材料价格剧烈波动,不适合普遍性分析;3)技术经济指标与钢铁生产紧密结合,具有较强的解释意义,且对后续分析更具有指导性。本文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值均为2011 年数据。
1、采选矿环节降成本空间
该环节主要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原材料消耗、工作效率及能耗。其中前两类如钢铁球消耗、衬板消耗、能耗等与相应部分的成本成正比,工作效率指标则为间接关系,但其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
就目前国内水平来看,该环节各指标最高、最低值之间差距普遍在数倍及以上,这意味着其改进的空间、降成本的余地较大。假设所有指标的平均值降低10%,则选矿成本至少降低10%,对应吨矿成本节约将超过30 元。
国内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差距
2、炼铁环节降成本空间
该环节最主要的指标有:焦比、喷煤比、高炉利用系数、休风率等,其中焦比与煤比是业内关注最多、应用最普遍的技术经济指标,两者直接表征了焦炭、煤炭的吨铁消耗量。此外,高炉利用系数、休风率等也是反映高炉技术经济性的重要指标。
由于高炉环节的重要性,国内企业在相关工序上突入较大,导致各企业之间高炉技术经济指标之差距相对采选矿环节要小得多,但考虑到高炉环节成本绝对值较高,其同样存在较大的降成本空间。
国内炼铁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差距
3、炼钢环节降成本空间
炼钢环节也包括消耗性指标、效率性指标两类,前者如钢铁料消耗、废钢料消耗、合金料消耗等,钢铁料指矿石、废钢等含铁物质,这三个指标与成本基本成正比;效率性指标主要包转炉利用系数、转炉冶炼时间、炉衬寿命等,由转炉性能与工艺决定。
从数据来看,国内转炉技术经济指标差距普遍相对较小,除炉衬寿命和废钢料消耗外,大部分相差不到一倍,考虑到转炉环节占总成本比例不高,故这部分降成本空间相对较小。
国内炼钢技术经济指标及其差距
4、轧钢环节降成本空间
轧钢最关键的指标为成材率和工序能耗。成材率是指原材料有效利用的程度,提高成材率是所有钢铁企业追求的目标,但其对技术要求较高,目前企业间差距较小;工序能耗与原材料消耗、流程等相关,不同企业之间差别较大,这部分为未来轧钢环节降成本的重要方向;其他指标如日历作业率、小时产量等也与成本密切相关。
轧钢技术经济指标均值及其变化幅度
5、结论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在降成本空间的问题得出两条结论:
A、按生产环节来划分,不同企业之间在采选矿技术经济指标差距最大,且采选矿成本占钢铁生产总成本的比例最大,故可以推测该环节整体降成本空间最大;其次为轧钢和炼铁环节,前者指标之间差距较大,后者占总成比例居第二位;再次为炼钢、焦化和烧结。
B、按成本构成来划分,除了原材料外,燃料方面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是各工序能耗)之间普遍差别较大,且其成本占比居第二位,这意味着在能耗方面企业降成本空间较大;其次则为辅料、制造费用等方面也非常值得关注。总之,上述四点是企业降成本应重点关注的地方。下表列出了各环节降成本的关注点和指标。
各环节指标与降成本部分
从理论上讲,目前成本高的企业,其降成本空间较大。由于企业之间产品结构差异较大,很难用统一的成本比较来完成分析,本章仍落实到技术经济指标上,即技术经济指标表现相对处于劣势(部分指标越高越好,部分越低越好)的公司,其潜在的降成本空间也较大。我们选出各项的后15 家企业进行分析。
1、采选矿成本的比较:综合考虑矿石工序能耗、电耗、钢铁球消耗、球磨机效率等关键指标,采选矿环节上降成本空间较大的企业主要有武钢、本钢、马钢、河北钢铁等;结合钢厂的矿石自给率水平,我们认为本钢、河北钢铁的受益能力相对更为看好。
2、炼铁成本的比较:从焦比、煤比、高炉利用系数、从业人员劳产率等方面分析,炼铁环节降成本空间较大的企业主要包括重钢、包钢、本钢、酒钢、首钢、马钢等。
3、炼钢成本的比较:根据转炉氧气耗、利用系数以及冶炼时间的分析,转炉环节上降成本空间较大的企业主要是凌钢、河北、首钢、安钢、重钢、马钢等。
4、轧钢成本的比较:考虑成材率、轧钢工序能耗、小时产量等指标,轧钢环节降成本空间相对较大的企业包括鞍钢、新钢、山钢、宝钢、马钢、武钢等。
各环节降成本空间较大的企业
综合以上分析,降成本空间最大的钢铁上市公司主要包括:本钢板材、马钢股份、武钢股份、河北钢铁、鞍钢股份、重庆钢铁、山东钢铁、凌钢股份。
历史成功案例
根据整理的公开资料,国内钢铁企业在降本增效方面实施力度较强,且成效显著的企业主要有:包钢、河北钢铁、鞍钢、武钢、沙钢、首钢等。
我们认为,通过较长时间的摸索,以及对降成本理念的更充分理解,这部分企业未来受益于降成本的可能性也相对较高。
国内钢铁企业降本增效成功案例
降成本的可行性
1、降成本难易程度
企业的成本结构以及薄弱环节影响未来降成本的难度,根据整理的各企业成本情况,我们进行如下分析:
首先,降低消耗类指标的难度低于设备效率类指标,即减少矿山钢铁球消耗、选矿能耗等难度小于降低轧机成材率、高炉利用系数等技术指标;其次,改善单一性指标的难度低于综合性指标,如提高高炉煤比的难度小于高炉利用系数;第三,降成本空间较大的生产环节中,企业更容易实现成本下降。
综合来看,我们认为从降成本难度上讲,武钢股份、河北钢铁、鞍钢股份等占有一定优势。
2、企业对降成本的支撑力度
从企业层面,对于降成本的重视基本已达成共识,我们认为未来从企业角度对降成本措施的接受和实施上不会构成障碍,即不同企业之间的差别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