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恩怨怨——夏利为何恼火吉利
分享打印 2001-08-08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吉利与夏利,都有着一个很“民族”的名字,都是中国稀少的民族轿车品牌。无论是大吉大利,还是华夏得利,都是中国很喜庆的词儿。不过,他们似乎又是两个“对头”,吉利一出现,就给夏利带来无穷的烦恼。 谁打败了夏利 当夏利车跌入昨日黄花之际时,新杀上市场的吉利,由于提高了技术含量、销量却节节上升。天汽觉得自己“遭劫了”。众所周知,吉利是用夏利的平台起家,采用夏利成熟的底盘技术,也采用了夏利成熟的配套系统。就连吉利的许多技术人员,也都是从生产夏利的天汽公司被挖去的。? 不久前,天汽公司禁止下属的天津发动机厂向吉利供货,企图断了吉利的后路,逼得吉利集团打造与吉利车匹配的8A发动机。而天津发动机厂则由于定货不足,许多职工面临下岗威胁。现在,天汽下令所有下属的配件企业都不许向吉利供货,吉利则在全国培养了一批自己的配套企业。 天汽人说,吉利无偿享受了夏利平台的技术成果,由于我国没有相应的技术立法,让吉利钻了空子。而吉利集团董事长说:“我们模仿没有错,世界上什么东西不是从模仿开始?你们模仿外国人,我们怎么就不能模仿?” 这真是说到了天汽的痛处。当年天汽从日本大发公司引进了大发微车生产线,夏利采用的就是大发的平台。当年他们认为买外国人的技术比与之合资更合算。夏利的上马,的确使天汽顿时生机勃勃,成为天津市的支柱产业。夏利独领中国经济型轿车市场风骚多少年,凭的就是一个百姓车型。而时过境迁,当年合算的投入并没有让天津人永享太平,夏利品牌的生命力正在迅速消失。2001年上半年,天津汽车工业公司亏损6.2个亿。 模仿夏利的品牌倒打出知名度来。被认为是异军突起的吉利汽车,利用摩托车打好了进军汽车业的基础,而当颇具实力后,又利用了中国汽车工业十几年来形成的技术基础,包括零部件工业的基矗在平台战略成为汽车业发展趋势的今天,用拿来主义的方式干汽车。 平心而论,吉利虽然采用了夏利的技术,但其外形却比夏利时尚得多,因为吉利除了仿夏利,还仿了奔驰呢!奔驰还不是卖得好好的。夏利并不是因吉利的模仿而败落,正如一个人一样,最后败下来的往往不是由于竞争对手,而是自己被自己打败。? 南方北方观念的撞击 吉利车诞生于浙江宁波,似乎是个必然的现象。当天津的大批百姓都从国有大企业下岗时,浙江却早就有了千千万万的百姓成了百万元户、千万元户,亿元户也没有什么新鲜,新鲜的倒是为了吃饭问题而去找政府。自古就有作生意习惯的浙江人被称为中国的犹太人。而在天津人看来,国有企业对职工从生管到死是天经地义的。在天津,天汽在一般小百姓的眼里非常神圣,高不可攀,几乎是政府的同义词;而宁波几乎所有企业都是民营的,做大做出名的也越来越多,人人都有机会发财。现在,他们不明白,既然他们做衣服、做鞋都做得好好的,汽车这种也属于百姓的消费品,怎么就不能做呢?既然别人可以用国家的钱造汽车,赔了也不用负责,他们用自己的钱造汽车,怎么就不可以呢? 在吉利集团所在的宁波台州市,政府对于民营企业的服务非常到位,享受着当地税收上的优惠,水、电、路都直接通到厂门口。吉利集团盖厂房要征土地,省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而天津开发区的服务就逊色得多。吉利车与夏利车之争,也是宁波与天津不同观念的撞击。 六大招式大比拼 投入成本:夏利初始建立,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运作的,不是一下就建年产十几万辆的生产线,而是从2万辆开始,逐步上升到6万,所以开始几年,一直是尽产尽销。而1990年前后,天汽领导想把夏利生产线扩大到21万辆,由于当时的总工程师汪声銮的反对,才按15万辆建了线;但即使这样,1995年夏利15万辆生产线投产后,1996年只生产了8.8万辆车,1997年也才生产了9.3万辆车;到目前为止,夏利年产从来也没有达到过l5万辆。1987年至1993年,天汽公司的利税与固定资产总投入的比例一直在3.6倍到3.2倍之间,投入55个亿扩大生产规模后(其中包括丰田发动机及一些零部件项目),天汽公司的产出利税降为固定资产总投入的1.26倍。 而吉利呢,则坚持采取逐步投入,滚动发展的原则。第一个厂区不过投入3个亿。第二个厂区投资10个亿。吉利建线是可拆可合式,生产批量没有上来时,只用其中一部分,批量上来,再把线连上。而绝不一步到位。当夏利背上还贷包袱时,吉利则是轻装上阵。 人力成本:目前,除了新招的大学生,吉利厂服务的技术人员,多是来自全国大汽车企业提前退休的技术人员,包括许多夏利厂的技术人员。这些人在国有汽车企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正当年富力强。在天汽,技术人员物质上逊色,技术上也是按行政的方式处理。多年前,技术人员曾发现夏利车有严重质量问题,因为当时正是夏利卖得很好的时候,行政领导不同意停产整顿。正是从那时起,夏利车质量开始下降。在吉利看来,技术人员得到应有的尊重,才干发挥得越多,对于老板就越有利。人才,国企放着不用,民企却求之若渴。 生产方式:天津微型车厂是天汽公司的下属单位,实行的是行政管理,夏利车是按照上级机关下达的计划生产,所以一直有着不少的库存,多时甚至达到上千台,成为历次大幅降价的主力车型;而吉利集团没有人来给他们下产量的计划,一开始就是按照定单生产,库房里的成品车8种颜色不超过200台车,没有压库。 配套成本:夏利车小毛病多,零配件质量不高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有的配件几经转手,装到了夏利车上,价格就高了许多。而吉利集团却对零配件控制严密,当许多国有企业的配套人员为回扣而犯错误时,民营企业根本不存在回扣问题。此外,夏利当年发展配套体系贷款19个亿,而吉利没有这个成本。 销售成本:前不久吉利在北京的某大饭店开促销会,散会后,吉利的销售员都去住小旅店,没有人住大饭店。因为吉利集团销售人员的收入是和销售业绩紧紧联系,每月只给500元的保底生活费,所以他们要降低销售成本。而天汽则是传统的大锅饭体制,工作业绩与收入的联系并不明显,销售人员的销售业绩不与收入挂钩。在夏利车销售最好的时候,天汽销售公司竟然还有赊销的怪事儿。不久前天津市有关部门到天汽审计,仅天汽销售公司就有大笔资金的潜亏;而在吉利集团,销售吉利的产品,采取押金制度,经销商必须缴纳80万元的押金,才能取得经销权。 管理成本:李书福的副手说:“我和李书福出差,从来没有人接,也不带秘书,吃住都很随意,从来不奢侈。”而天汽公司的管理者出门则要体面得多。 在企业内部,吉利从自身利益出发,聘用的都是德才与学识相对兼备的人,到过吉利的人对于那些年轻、有朝气又有独立人格的中层领导印象颇深;而天汽内部用人多年近亲繁殖,干部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有“用庸才,打人才,保奴才”的民间传说语。? 几点思索 一,吉利凭什么成本那么低? 李书福说:“都说吉利车的价格低,其实吉利车的价格并不低,是国有企业的汽车价格太高了,而吉利车是还原了汽车成本的本来面目。” 二,许多人都觉得吉利占了便宜,在中国汽车工业零部件配套企业技术水平发展了的基础上来造汽车,没有付出其他汽车企业那么高的学费,而从另一个方面想,吉利为了进入汽车行业,公关费用是个非常惊人的数字,这是个非正常的社会成本,天汽不必为买目录而花钱,算起来吉利汽车的成本也是不低的。所以,决定产品的成本绝不仅是企业内部环境,社会环境才是决定成本的最重要因素。汽车的背后是人、历史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