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十五规划:告别卡车时代步入轿车时代
分享打印 2002-01-16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在未来五年里,一汽规划:年产量达到70万辆,比“九五”末期翻一番;年销售收入达到850亿元,比“九五”末期翻一番;利润达到40亿元,比“九五”末期翻一番。经过10余年奋斗,一汽集团以上轿车、轻型车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创业已告结束。汽车总产量由1991年9.2万辆提高到2000年的42.3万辆,增长了4.6倍;销售收入由61.7亿元提高到561.6亿元,增长9.1倍;利润由0.67亿元提高到21.8亿元,增长了32.5倍。其中,轿车产销由过去的年不足200辆发展到目前的15万辆。今年一汽累计销售各种轿车14.7万辆,占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轿车成为企业经济效益主打产品。一个以发展轿车为标志的时代正在向一汽走来。抉择牵动众人心当新中国第一辆国产“解放”卡车呱呱坠地时,一汽人的梦幻里就锁定了“轿车”。1958年,一个刚刚跨上马背的民族,便有了自己的“东风”和“红旗”轿车。一汽人把自豪写在了脸上,也把轿车印在心里。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轿车始终停滞不前,改革开放后,当几十万辆外国轿车带着世界先进技术,潮水般拥入中国时,一汽人被震撼了。他们重拾起轿车梦,决定第三次创业。其实,一汽的第三次创业是被逼出来的。1986年,国家取消汽车指令性生产计划,一汽产品月销量由六、七千辆跌至二、三千辆,市场萎缩、资金断奶,一汽举步维艰。严酷的市场逼得一汽把轻轿规划提前一步实施,一汽轿车从中高级起步,向下发展,以老厂为依托,轻轿结合,分期实施,先建一个年产3万辆的先导厂,进而建成符合经济规模的轿车基地。“双轨制”是路也是桥在发展轿车过程中,一汽确定了“双轨制”的轿车发展道路。一条是:采取技术引进方式,建设3万辆中、高级轿车阵地,并逐步由此转化为新一代的红旗。另一条是:通过合资与德国大众公司联手建设15万辆的现代化轿车基地,既能生产普通型轿车,又能生产高级轿车。其实,“双轨制”是路也是桥。说它是路,因为它走出了一条以我为主、开放发展的路子;说它是桥,因为它利用与国外的合资合作导出了经验、导出了技术、导出了人才,导出了资金,为快速发展一汽的轿车事业奠定了必要的基础。1990年4月,第一辆奥迪轿车带着一汽人的加速度和新观念驶下了装配线,一汽人3年前发出的第一个宣言――――从“中、高级轿车起步”,从此变为现实。这时年产15万辆普及型轿车高尔夫、捷达项目也在相继着陆。一汽大众15万辆工程项目,是一汽人发展建设过程中的一个大手笔。投入之大,速度之快令人叹为观止。先期投入69个亿,几经追加,最后达到117个亿。1995年,一汽大众公司又迎来了新伙伴德国奥迪股份公司,奥迪200、都市高尔夫这些久负盛名的轿车的顺利投产,标志着一汽大众公司的产品已经走向宽系列、多品种的发展格局。在与国外合资生产的同时,一汽没有忘记红旗。与大众签定3万辆奥迪工程项目时,就为发展红旗轿车埋下了伏笔。1995年,合作项目一终止,经过几年悄悄试制开发演练的小红旗轿车,马上进入批量生产。为让红旗高高飘扬,一汽不仅消化、吸收了奥迪的整车技术,而且吸收了国外发动机、传动器等多项技术。形成了以自我为主的开发能力。使红旗成为拥有全部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的国产轿车。重在跟踪赢在市场通过与国外联合开发设计,一汽初步掌握了现代轿车开发的程序和手段,摒弃了陈旧的传统作业方式,实现了电子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试验一体化。先后开发了“小红旗”、“大红旗”,并在不断改进的基础上,派生出了“红旗98新星”、“红旗浪漫之旅”等覆盖高级、中高级、普及型三大系列的50多个品种。一汽―大众是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建设起来的现代化轿车基地,同一质量、同一水平是他们的不懈追求。他们每年都投入10亿多元人民币用于产品开发,使产品的先进性在中国的轿车市场上遥遥领先。如果说一汽的第一次创业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第二次创业闯出了一条老企业改造和产品发展的新路,那么第三次创业,就是为把一汽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现代汽车工业集团奠定了宝贵的基础。进入21世纪,面对WTO的挑战,一汽为自己定下目标:在未来五年的时间里实现四个翻番,年产量达到70万辆,比“九五”末期翻一番;年销售收入达到850亿元,比“九五”末期翻一番;利润达到40亿元,比“九五”末期翻一番;员工的人均收入达到29000元,比“九五”末期翻一番。为把一汽建设成为具有现代国际竞争实力的企业集团夯实下新的基础。(作者:尹永生沃仲声邢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