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流涌动,中国汽车工业在静悄悄地变革
分享打印 2002-06-21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加入WTO以前,许多人曾悲观地预测,“入世”后国外质优价廉的汽车将大批量地进入中国,中国汽车工业将不堪一击。 可事实远非如此,如今国外的汽车不仅没有大批量涌入,而且进口车的价格还接连不断地上扬。于是乎,有人又盲目乐观起来,加入WTO没什么了不起,中国汽车这不照样活得好好的吗? 中国汽车工业真就没有什么变故吗?中国汽车市场真就风平浪静吗?还是已经暗流涌动,正孕育着一场市场的重新瓜分? 据记者多年来的观察分析认为,中国汽车已经开始了一场对于中国汽车业来说具有深远意义的革命性的深层次的变革。从近期中国汽车工业和市场表现,我们不难得出这个结论,这也正符合了逐渐形成的国内市场国际化形势的要求。 两大变化 新车上市和中外合资频率加快 近半年来,中国汽车市场最多的消息就是新车上市,波罗、奥德赛、风神蓝鸟、爱丽舍等新车悉数登场;赛欧、别克、奥迪、宝来、帕萨特、桑塔纳2000、奥拓等已上市车型纷纷升级换代。特别是以波罗为首的新车型,其技术已与国际同步;而爱丽舍则是中外双方第一次联手开发的一款专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全新车型。 20年前,国外公司还对与中国合作生产汽车不屑一顾;今天,他们则争先恐后地把最先进的车型拿来。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已占据世界的重要地位,没有哪家企业再敢轻视这块正在开垦的“处女地”。 如果说在我们加入WTO以前,一些汽车公司,特别是日本丰田、本田、日产、马自达、韩国现代、大宇等近邻的跨国汽车公司对是否在中国生产汽车还在犹豫不决的话,那么现在他们的步伐明显是加快了,由此人们听到的是接连不断的为合资项目续约和签约开香槟的声音。 首先,上海大众续约。作为中国最早、最成功的企业,在合约还有9年到期的情况下又提出续约20年,而且在股比不变的情况,同意增加技术开发、产品出口、优先使用中国零部件等内容,对今后中外合资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紧接着,北汽集团与现代汽车合资,上汽、通用与五菱合资,戴姆勒-克莱斯勒、三菱与北汽集团在北京吉普项目上的合作,东风与日产的合作,通用、大宇、上汽在烟台项目上再度联手,宝马与华晨的合作,用一句汽车界资深人士的话说,“现在该来的全都来了”。不仅来了,而且都投了巨资,拿来了新车型。短短半年间,这些项目就定了。这在以前,就是花上了三年、五年或者十年、八年都难搞定。 这些合资项目的签订对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在最近的一汽重组天汽、上汽五菱和通用签约等中国汽车业的重组中,都能看到丰田、通用等跨国汽车公司的影子。 两张王牌 大国市场和政策调整正显优势 从有求不应到蜂拥而至,从谈一个车型要磨破嘴皮到如今任君选择,跨国汽车公司的态度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分析其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手中握有两张王牌: 第一张牌是中国的大国市场优势。从今年初开始,中国汽车市场火爆起来。1至5月份,全国汽车产销同比增幅近30%,为历年所罕见,私车消费在一部分城市形成气候,像北京、广州、深圳、成都、南京等都出现了私人购车潮。随着汽车消费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增加,私人购车还将持续快速增长。这种现实增长的需求让跨国汽车公司看到了中国的确是“世界最后一块最大的市场”。 这块市场不仅潜力巨大,而且还有特色。由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中国汽车市场呈现出多元化的消费结构,这就决定了过去单用一种车型对付市场的办法已经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要用最新、最好的产品,用适宜的价格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为了在这个正在释放的市场中取得优势,跨国汽车公司不得不把最新、最好的产品放到中国来。 如果说这第一张牌是现实已存在的,是自然形成的话,而第二张牌则是我们不断调整的投资政策和进口政策。很明显,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合资项目的管制放松了,与此相对应的是整车进口配额的数量控制更严了,结果是让国外汽车公司不得不更多地作出在中国本土生产汽车的选择。 今年,我国政府在遵守加入WTO承诺的前提下,配额更多地放给了合资项目的进口零部件,导致配额紧俏。据业内人士初步估计,今年整车进口数量将与去年基本持平,大概在6万辆左右。由于进口车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和从事进出口生意的企业增加了2倍,致使配额价格暗地里不断飙升,据有消息说,目前一个配额市值已超过8万元,进口车价格回升至加入WTO前的水平。 由于中国的进口汽车配额要到2005年1月1日才取消,这三年多的时间,跨国汽车公司显然不能坐等。况且即使今后没有配额,还有25%的关税,等到那时再把整车销到中国来,恐怕已经很难再与本土生产的汽车相抗衡了。 两个结果 充分竞争和产业升级不可避免 记者认为,跨国汽车公司在中国市场战略的调整,将会带来两个明显的结果: 一是中国汽车工业将从有限度的竞争走向充分竞争。加入WTO后,中外合资项目逐步放开了,世界上著名的跨国汽车公司基本上都来了,国际竞争国内化的局面已经形成,我们可以预料,这种比较充分而有效的竞争,将会使一些中外合资企业逐步强大起来; 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水平会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新车型的引入,配套体系将会升级换代,配套体系又将推动整车开发,这样,制约中国汽车工业自主开发的两大瓶颈,零部件体系不强和市场规模不大的难题将迎刃而解。同时,为使在中国本土生产的汽车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胜出,跨国汽车公司还将不得不与我方联手对原有车型进行适应性开发,或者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新车型。这些将肯定有助于我们汽车工业尽快形成自主开发能力,使中国汽车工业真正成为既有健全的“肢体”,又有智慧的“大脑”的健康发展的产业。这不正是中国汽车人为之奋斗几十年而将要实现的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