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汽车中国汽车业为什么竞争力不足

中国汽车业为什么竞争力不足

分享打印 2002-09-13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在中国现有的诸多产业中,汽车产业是一个发展不够快、竞争力不够强的产业。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撇开对外开放方面的因素不论,仅从国内产业发展的角度看,有不少体制和政策问题需要分析和反思。这一点通过与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相比会看得更为清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出现了一批发展迅速的产业,其中以家电产业为代表。这批产业之所以发展得较好,最重要的是经历了一个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过程,由此解决了对一个产业发展至为关键的三个问题:第一,优势企业“发现”问题。优势企业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封或由政府指定的,必须经历一个市场竞争的“筛选”过程才能被“发现”。任何个人和包括政府在内的组织不能事先预知哪个企业是优势企业,今天的优势企业昨天或前天也不可能知道自己能够成功。这是必须经过市场竞争才能解决的问题。第二,企业竞争力的学习和培养问题。“竞争力是通过竞争获得的”是一条基本原理。企业的营销、管理、研发、融资等等能力,只有在市场竞争的曲折经历中才能真正学到并积累下来,企业的组织、机制和制度才能随着逐步完善。所谓“企业规模”及其竞争力,并不仅仅是技术概念,更重要的是体制和机制概念。第三,市场潜力的发掘和利用问题。竞争促进企业降低成本和价格,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从而增加消费者剩余,促进新产品普及,使大量的潜在需求得以转化为现实需求。汽车产业与家电产业同属组装加工制造类产业,在技术和市场结构性质上相近,如对规模经济有较高要求,经过市场竞争后形成较高的产业集中度等。然而,汽车产业并没有表现出家电产业那种积极的发展态势和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没有经历一个市场开放和充分竞争的过程。从政策的角度说,尤其值得检讨和反思的是严格的市场进入管制政策和抑制性消费政策。由于严格的进入限制,加上产品品种和价格管制,形式上看中国有100多家整车厂,但竞争是很不充分和受到扭曲的。抑制性的消费政策使已有的市场需求得不到释放,同时也使事实上并不充裕的生产能力处于过剩状态。有理由设想,如果市场进入政策和消费政策较为合理的话,中国的汽车工业可能出现大不相同的局面,优势企业的发现、企业竞争力的培育和市场潜力的发掘等问题都可能得到较好解决。当然,对此也有一些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这些观点或看法又涉及到中国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有必要加以讨论和澄清。采取严格进入限制的一个主要考虑是防止“重复建设”。市场经济的一个常识是,竞争要有一个以上的进入者。一个以上就是重复,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重复建设就没有市场竞争。重复不是没有代价,市场竞争的失败者会被淘汰出局。但是,这个过程无法替代和“省略”,好的情况下只可能被缩短,否则不可能解决前述的优势企业发现、企业竞争力培育、市场潜力发掘等一系列至关重要的问题。与其他方式相比,这种方式可能是代价最低的。人们经常拿美、日、德等国几家汽车大企业与中国百余家企业相比,说明中国汽车工业的散、小、乱。但是美、日、德等国的大企业是如何形成的? 历史上,美国曾经有过两千多家汽车企业,现有的三大巨头企业,是经过上百年的竞争、淘汰、兼并、联合而形成的。一些同志希望按照发达国家现有的市场结构和企业数量来确定中国的“定点企业”,认为只要把这几家企业搞好就可以了,由此便可免去重复和竞争之苦。这的确是一件好事,问题是我们何以知道这几家企业是最好的? 没有经过残酷的市场竞争的磨炼,这些企业怎么能有足够强的竞争力? 在家电行业,政府主管部门曾经搞过一些“定点企业”,大部分乃至全部都垮掉了,后来崛起的那些优势企业,大多是原来不知名的。归根结底,我们还不可能只要市场竞争结果而不要市场竞争的过程和机制。在我国既有的体制状态下,重复建设确实面临着一系列特殊的严重问题,这也是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实行严格进入限制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一是行政性的重复建设,这种行为基于与传统体制下“投资饥渴症”相同的动机,拿着公家特别是政府的钱,主要关心上项目(只要上了项目,一切好处就都有了),而不大关心投资后果。二是由于信息和知识的缺乏,容易被短期的市场信号误导而盲目投资。三是高保护和抑制性消费政策导致过高的汽车价格,给了潜在进入者过强的投资刺激。解决这些问题的正确方法,应当是改革投融资体制,使政府不再从事竞争性领域中加工项目的直接投资,建立起能对投资后果切实负责的新机制;加强信息的搜集、研究、服务和相关知识的传授,以减少投资中的盲目性;通过政策调整真正由市场决定汽车价格,纠正扭曲的价格信号。近一个时期,一些地方政府又跃跃欲试,准备大上汽车项目,在这种情况下,担心出现新一轮行政性重复建设不无道理。但若在限制不负责任的投资主体的同时也限制了负责任的投资主体,并不是好的办法。正确的做法应是放开市场,管住政府。具体地说,一方面要尽快改革原有的行政性项目审批和目录管理办法,放宽进入限制。另一方面,应明确规定:第一,不允许各级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向汽车生产项目;第二,政府不再强令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对汽车生产项目投资;第三,新的汽车生产项目通常采用多元投资的公司体制,在国有资本参股的项目中,尽可能要有非国有资本或外资的介入。只要投资主体是真正负责任的,应当相信它们比政府更关心其投资后果。做到了以上几条,一个市场开放、有效竞争加强,同时行政性重复建设大大减少的局面是可以期待的。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承上启下的转折关头,总结、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尤为重要。无论如何,我们目前必须接受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通过国内市场竞争培育起一批优秀企业,从而增强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最佳时期已经过去。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