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汽车:推新车速度将创全球之最
分享打印 2006-04-17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坐落在上海浦东金桥的那幢大楼,10年前曾经是上海通用汽车项目筹备组所在地;弹指一挥间,上海通用已跃居全国销量之冠,而这幢“见证历史”的办公楼也再次迎来了新的面孔——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上汽汽车”)。每天出入于这幢办公楼,王晓秋和同事们的心里都带着一个共同的信念,那就是:像上海通用一样快速发展,打造中国汽车一流自主品牌,成为全球汽车业来自中国、不可或缺的强势力量。上周一,上汽自主品牌的核心操盘手、新任上汽汽车董事总经理王晓秋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称,未来每3至6个月,上汽汽车将向海外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这将是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推出新车的最快速度。宽系列产品线布局《第一财经日报》:上汽汽车的第一款车型将于什么时候推出?发动机什么时候可以制造出来?王晓秋:整车计划今年年底推出第一款,发动机预计在今年第二季度末。今年11月的北京车展,第一款中高档轿车将正式亮相。《第一财经日报》:产品线将如何布局?王晓秋:除了今年年底将上市的一款中高级轿车,从2007年到2010年不到4年时间里还将推出RV车、中级车、紧凑型车等5个平台超过30款车型,混合动力车也将在其间推出,从而形成与国际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相同步的、价格从6.5万至30万元、覆盖主流乘用车领域各个细分市场的宽系列产品线布局。未来每3个月至6个月,上汽汽车将向海外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每6个月至8个月将向国内市场推出一款新产品。这将使上汽汽车成为目前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市场推出新车速度最快的企业。《第一财经日报》:作为一家新公司来讲,刚刚起步就布局这么长的产品线,有什么想法?王晓秋:要做一个真正站起来的企业,必须要有全系列的产品,这意味着我们各个细分市场都要有产品,包括不同的发动机排量和不同的车型要求。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做自主品牌,上汽50年前就做了,而1999年开始我们又再次启动了自主品牌的战略,可那时候没有成熟的品牌系列,最终我们的某些平台放弃了。而收购罗孚知识产权后,我们推出长产品线的实力正好水到渠成。《第一财经日报》:上汽、南汽在车型上一旦产生有关知识产权的问题,你们将怎么应对?王晓秋:首先我们谈一个侵权的概念,侵权是被发现了以后,才有侵权的概念。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也在关注并参与这个市场竞争,同时欢迎竞争者,但是要在法律框架下。目前,上汽汽车拥有的是罗孚75和25全系列车型及发动机的知识产权。品牌名称即将公布《第一财经日报》:产品品牌有没有具体的一个名字?王晓秋:品牌名称还在考虑之中,相信很快就会作出决定。目前这个品牌仍在审慎的研究之中,主要有两个原因。上汽做自主品牌是百年大计,我们要把上汽建设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大公司,我们的品牌不但是我们这代人生存的依托,包括我们下一代也都要为它增值而努力。另外,对于这个品牌来说,涉及到我们全球化的战略,这个品牌我们起什么名字,要同时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常《第一财经日报》:国内和国外市场会用同一个品牌名称吗?上汽汽车旗下会有几个品牌?王晓秋:这也是我们的品牌战略,目前还在考虑。从长远来看,上汽汽车是多品牌的战略,但是目前来看,可能是先推一个单品牌。《第一财经日报》:将来在海外市场,罗孚的品牌可能沿用吗?王晓秋:目前,对于罗孚的品牌(ROVER)及产品标识,上汽和南汽都没有买下。如果未来上汽买下了,那就能用了。《第一财经日报》:双龙算不算自主品牌?王晓秋:应该这样讲,上汽收购双龙也是为了扩展整个产品线,因为双龙有它独特的一些产品。我们可能会利用这些。国内外销售同步进行《第一财经日报》:根据规划,上汽汽车会先在中东欧地区建立销售网。那么,你们的产品将来是投放到国内市场多还是国外市场多?王晓秋:作为一个自主品牌,我们没有任何的跨国集团全球战略的束缚,因此决定国内、国外两步走。通过细分市场研究,我们把欧洲市场分成主要市场和次要市常主要市场包括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等五个市常我们要成为一个全球的汽车集团的话,这五个主要市场至关重要,我们会独立做自己的营销网络,并有不断出新的车型跟进。而对于如北欧和波兰这样的次要市场,我们会选择一个好的有实力的经销商。另外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这么关注欧洲的市场,因为我们整个产品的血缘,特别是第一款产品,它原来是欧系的产品。从这一点来说,从消费者需求来说,我们要做的调整是非常少的。《第一财经日报》:在销售体系建设上,有哪些规划呢?王晓秋:第一批55家中国内地经销商已经签约,到2010年将达到300家。上汽汽车的海外营销网络预计今年下半年初步建成,于2007年实现向包括欧洲在内的海外主流市场的批量销售计划,并在欧洲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上汽汽车2010年的整车销售目标将超过20万辆。《第一财经日报》:目前,上汽汽车的国产化率和供应商情况怎样?王晓秋:我们的零部件供应商有国外的也有国内的。国产化将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达到60%以上,发动机等均为自己制造的。相关报道人才储备相对丰富上汽汽车仍然面临资金缺口“无论是资金还是人才储备,上汽集团是国内最有实力的国有大型汽车集团,也是担纲实现国内自主品牌梦想的最佳之眩”安普咨询汽车分析师李安感慨地说。胡茂元、陈虹、王晓秋、Paul、刘淮荣、顾三民……这个名单可以一直罗列很长。他们的工作背景都极其类似——在德资背景的上海大众或者美资背景的上海通用工作多年。据悉,上汽集团已经在两家合资公司抽调至少500人左右的各种汽车人才加盟上汽汽车制造有限公司(下称“上汽汽车”)。尽管人才储备丰富,上汽仍然面临资金的压力。“我们已经动用了以前的积蓄。”上海大众的一位人士对记者坦言,“最辉煌的时候已经过去,我们也不得不开始‘吃老本了’。”这位加盟上海大众超过10年的老上海大众说。从2001年到2004年的上汽年报中可以看到,四年累计利润预计在225亿元左右,2005年由于子公司利润均出现大幅度下滑,预计上汽的利润会锐减至30亿元左右。所以,近五年上汽的利润总计在250亿元左右。在支出方面,上汽集团近年来完成了一系列的收购,支出颇大。其中在海外收购方面,2002年上汽集团投资59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亿元)入股通用大宇项目。2004年,上汽集团斥资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亿元)收购双龙汽车控股权;2004年12月,上汽斥资67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9.4亿元)收购罗孚汽车的核心知识产权。三年来用于海外收购的项目累计近60亿元。在国内收购上,上汽集团对于重庆、山东烟台项目以及沈阳项目的收购,也将耗资5亿元左右。上汽近年来的重要资金支出还在于对合资公司的对等投资。通用汽车2004年宣布今后三年一共将在中国投资30亿美元,根据股份对等原则,上汽将承担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的投资;德国大众已经明确表示未来三年不少于30亿美元投资中国,上海大众也将分享到其中的1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元)左右,因此,上汽集团也会按照50:50的原则投资人民币120亿元左右的资金。尽管以上投资会分摊多年来完成,但是通过简单的加减之后,上汽仍然面临资金饥渴。而且,随着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自身利润制造能力日益下滑,上汽的持续资金供给压力已开始凸显。此外,受车市整体低迷的影响,上汽股份的海外IPO计划一推再推,据分析师分析,上汽IPO募集资金数量从最初传言的30亿美元到现在的10亿美元左右。加上改造双龙汽车和子公司投资计划等庞大的资金需求,上汽集团给其全资子公司上汽汽车的资金支持力度,已经成为这家雄心勃勃的自主品牌汽车公司前进道路上的最大疑问。(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