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乘用车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期
分享打印 2006-06-19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5月份全国乘用车的销售量比4月份下降15.97%。对此,全国乘用车企业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日前分析说,当前部分媒体对5月份乘用车市场销量大幅下降表示了担忧,但我认为这种下降是汽车市场正常的季节销量波动,目前中国乘用车市场仍处在高速增长期。5月份乘用车销售量下降和企业的有效工作日较少有关,4月份有22个工作日,而5月份只有18个工作日。5月份平均每个工作日的销售量达到了2.2万辆的历史新高。饶达认为,由于前4个月持币待购压力的集中释放,今年前4个月的高速增长并不能反映出市场的真实态势,而5月份同比较高的增幅倒是可以基本反映今年乘用车市场的供求关系。另外,由于去年下半年乘用车销售量迅速增加,因此从6月份起,市场销售同比增幅超过30%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估计增幅会维持在20%以上。这样,不计微型客车,今年乘用车的销量将达到400万辆以上,如包括微型客车将达500万辆左右。饶达认为,目前企业和经销商的盈利能力都在增加,此时进行营销改革会更容易些,是企业进行营销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只有把营销体制真正与国际接轨,使我国的服务贸易水平上一个台阶,才能为今后更大的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和环境。饶达说,企业进行营销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是尽快开展和普及订单式生产,并取消企业拍脑袋给经销商下达销售计划的做法。有条件的企业要向用户订单销售方向发展;另外,要考虑逐步取消贴息期票和商票的资金支持形式,使经销商不是靠厂家而是靠自身和市场的力量来解决资金问题,减小企业的经营风险。虽然企业通过压库取得“良好”销售业绩的问题已经比两三年前有所改善,但并未彻底消失。近期出现的月底日销量比月初日销量高出几倍的现象,就是企业压经销商吃进库存的结果。饶达在分析今年乘用车的价格变化时说,消费税调整后,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并没有轻易涨价,这表明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大大加强了。另外,由于乘用车企业降本增效和产品国产化取得新的进展,企业的生产成本下降了7%左右,但是4月份乘用车价格比去年同期降幅高达4%。这就是说,企业已经把绝大多数通过降本增效产生的利益让给了用户,其中微型轿车目前的价格已经是世界最低,生产企业基本没有利润。虽然从总体上来说,车型越大,企业的利润率越高,但是,进一步的降价竞争或者贴钱促销有可能使一些企业的经营难度增大,因此企业对于降价问题一定要慎重。可以肯定,中国乘用车市场“跳楼”式降价和大面积跟风式的降价今年将不会出现,贴钱促销的额度也已经大幅下降了。饶达看好内资企业MPV的市场前景。他说,随着内资企业MPV的陆续上市,下半年私人购买MPV的数量将明显增长。因为这种MPV相当于或低于合资企业轿车的价格,而配置要比相同价格的轿车高,因此今年MPV仍会是乘用车市场增长率最高的车型。饶达在分析SUV的市场表现时说,SUV在消费税调整前的3月份销售一度猛增到3.1万辆,那是不正常的;5月份销售1.4万辆,应该算是基本回归正常。市场销售情况表明,消费税调整后,所有涨价的SUV销量都明显下滑,而价格维持不变的车型,销量基本正常。由于1~3月SUV市场增长迅猛,所以一段时间累计销售增长率仍然会较高,但同比累计增长率会逐月下降,预计全年SUV市场销售量仍然会有20%~30%的增幅。饶达对微型客车的市场前景表示忧虑。他说,微型客车的市场正在受到较大的压力,今年就可能出现负增长。这主要是经济型轿车对微型客车市场挤压所致。微型客车产品中,除了五菱之光技术比较先进外绝大多数的产品技术已经陈旧,今年大多数微型汽车厂家市场份额下滑将难以避免,如果产品更新不能尽快实施,明年微型客车市场继续下滑恐怕也难免。(中国工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