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有望突破800万载重吨
分享打印 2004-11-24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造船完工量大幅增加、手持船舶订单充足饱满,生产效率明显提高,经济效益继续改善,全行业经济运行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当前,世界航运和造船市场正处于历史上最兴旺期的高峰状态。我国船舶工业也将继续保持速增长势头。预计200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比去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有望突破800万载重吨。但是,由于船舶生产企业生产任务普遍饱满,同时也为控制经营风险,四季度承接新船订单较去年有较大下降。一、1-9月船舶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船完工量和手持船舶订单大幅增长,承接新船订单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1~9月,全国造船完工量597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船舶418吨,分别同比增长52%和32%;承接新船订单1160万载重吨,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出口订单99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手持船舶订单3191万载重吨,其中出口订单2670万载重吨,分别同比增长46%和59%。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同期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以载重吨计算,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3%、165、15%。 2.船舶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1-9月,全国规模以上624家船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649亿元,同比增长29%。完成出口交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26%。3.经济效益明显改善。1-9月,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87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金属船舶制造企业298亿元,同比增长31%;船舶配套设备制造企业87亿元,同比增长329%;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86亿元,同比增长15%。全行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9.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34亿元。4.船舶出口创汇额与上年持平。据海关统计,l--9月,船舶产品(含浮动结构体)出口金额21.86亿美元,与上年同期持平,扭转了前8个月同比下降的局面。船舶出口到95个国家和地区。1-9月,我国船舶工业经济运行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一是造船企业生产节奏不断加快,腾出档期承接新船订单。造船企业抓住船舶市场需求旺盛、船东急于要船的有利时机,通过推进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加快批量船的生产节奏,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造船周期。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提前一个季度完成全年计划,并计划增产两艘17.5万吨散货船。截至9月底,船舶工业集团完工船舶53艘,其中有45艘提前交付;船舶重工集团完工船舶27艘,其中有24艘提前交付。船厂抓住当前高船价的有利时机,利用腾出的部分档期增接新船订单。二是全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分行业全部实现赢利。L-9月,船舶工业企业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扩大生产总量,以减少钢材等原材料涨价等致使造船成本增加给企业经济效益带来的影响,全行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9.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7倍。从分行业情况看,首次出现了各分行业全部赢利的良好局面。其中船舶修理及拆船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80%,占全行业利润总额的61%;金属船舶制造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同期扭亏增盈4.79亿元;船舶配套企业实现利润与去年基本持平。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船用配套设备产品供求矛盾凸现。在国内造船总量大幅上升的带动下,各船舶配套设备厂生产任务十分饱满,主要配套设备如柴油机、甲板机械等产品生产能力的发挥已接近饱和,仍供不应求,难以满足造船配套需要。同时由于品种、质量、性能等方面的原因,仍有大量船舶配套产品依赖进口。当前,船用配套业发展不能满足我国造船业的快速发展的矛盾更加2.船用钢材价格继续高位运行,特殊规格船板仍依赖进口。三季度,船用钢材价格继续高位运行。以船用中厚板为例,一季度大幅涨价。从5月初开始,在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逐步回落到年初水平。三季度价格又开始回升,9月底船用中厚板价格平均为5250元/吨,已接近全年高点。今年以来,钢铁行业增加了国内短缺的中厚板产能,前三季度船用钢板产量已达243万吨,同比增长104万吨,船板供不应求的局面出现了缓解,但特殊规格的船板仍依赖进口。注:1.报告中国内数据为国家船舶工业统计季报数据。2.各项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3.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手持船舶订单的统计范围是100总吨及以上的钢质机动船舶及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