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跌超760!钢厂大跌150!钢价重演2015年吗?
导读:从2024年元旦开始,钢材价格就开始连续下跌,市场人心惶惶,特别是从5月底开始,各地区现货价格开始大幅度下降,而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托底...
从2024年元旦开始,钢材价格就开始连续下跌,市场人心惶惶,特别是从5月底开始,各地区现货价格开始大幅度下降,而国内外宏观经济政策托底作用明显减弱,美联储“鹰王”发声,谨慎对待美联储的降息,整个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弱,而国内自两个重要会议后,市场未见明显的政策落地,宏观政策预期越走越差,市场经济下供需成为主导因素,本周表观需求量的断崖式下降,更是加速现货价格的走弱。
随着钢材价格的下行,市场上很多悲观情绪的声音越来越响亮,那么会不会再次跌到“2”字头呢?现在现货价格已经连续跌了12周,跌幅超过550元吨,而从元旦开始到目前,螺纹钢现货价格跌幅超过760元/吨。特别是新疆、宁夏地区的螺纹钢现货成交价已经跌到2950,甚至更低,有的钢厂的螺纹钢基价都跌破了3000元/吨,这是自从2017年以来的首次,那么离2015年的最低位也相差不远了。
新旧国标切换,旧国标的库存还没清完,低价抛货引发了市场的恐慌。新国标9月25日开始实施,只有短短的3个月时间。据了解,杭州地区的螺纹钢现货库存超过100万吨,上周华东地区的螺纹价格单日下跌了140元/吨,钢厂和钢贸商的抛售压力大,这种情绪迅速蔓延全国。7月份本来就是季节性需求淡季,加上抛售,钢材价格崩塌式下跌。
虽然有的钢厂为了帮助经销商顺利完成新老国标过渡,主动减产:比如永钢7月下旬对螺纹安排两条产线检修,减少老国标投放,预计8月上旬厂区老国标产品基本消化完毕。南钢高炉检修,7月螺纹产量下降6万/月,8月继续低量生产,月产量约8万吨左右。中天钢铁减少华东市场建材投放。但热卷还有利润,钢厂主动减产的动力不足,高铁水持续流向卷板。钢厂选择挺价,而不是主动大规模减产,来扭转价格下跌的趋势。除非钢厂亏损达到200-300元甚至更多,否则很难主动大规模减产。现在的缓慢检修只会加速负反馈,延续供需双弱的格局,短期来看还是利空。
铁矿石的价格也开始大幅下跌,虽然受港口船舶到港数量下降,进口铁矿石港口库存环比下降56.35至1.563亿吨,但仍处于高位,同时上周港口现货铁矿石累计成交82.8万吨,环比下跌20.08%,加上美联储利率维持高位,降息依然不确定,利空铁矿石价格走势,加上钢企盈利率大幅下调,钢厂检修增多,铁水产量的见顶回落,铁矿石开始加速下跌。根据本周的检修减产数据来看,铁水产量继续下降,叠加基本面矛盾最为突出,“疯狂的石头”不再成为支撑,负反馈交易逻辑继续走强。
目前焦煤已经比蒙古国长协煤的价格都低了100元以上,但本周市场继续炒作负反馈,盘面整体还是偏弱,加速冲底明显,近月期货价格比现货要低100元以上,有望继续收缩基差。同时煤炭供应也在增加,蒙煤进口小幅回升,国内煤矿陆续复产。根据三季度长协价测算,焦煤盘面价格在1500元/吨左右,焦化企业目前还有小幅度利润,但是钢厂持续亏损,盘面有提前走降成本预期,加速炉料价格下跌,本周焦炭有第四轮提降预期,双焦也难以逆势上行。
2024年已经过去了7个多月,钢价跌了近6个月,沙钢8月中旬对建材出厂价格下调70-100元/吨,宝钢股份板材内销价格2024年9月份在2024年8月份基础上价格下调100-150元不等。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需求不足、成本高”的问题一直存在,困扰着钢铁行业的老铁,虽然8月11日国务院发言,大力推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印染等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广节能低碳和清洁生产技术装备,推进工艺流程更新升级,进行绿色低碳转型,淘汰落后钢铁产能,减少钢材供应量。
同时,钢企盈利率降至5.94%,处于历史低位,钢厂除了正常的停产检修外,部分钢企也响应自律减产,但是做起来不容易。加上今年政策预期在逐步落空。作为钢铁行业的从业者,真是太难了,不能一直依赖政策的扶持,需要寻求更多的资讯决策,让更专业的研究机构做辅助,来应对市场价格变化巨大的风险!
关于何时可以补货,补多少最为合适?欢迎各位老铁一起交流,防住风险,抓住机会!!
想了解钢价走势及建议,联系:17739761747
相关新闻
推荐文章
-
亏损加剧!同比少2.5万亿!钢价又要反复?
特别关注央行: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889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59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
-
近期价格走低,淡季钢市能否有转机,下周怎么走?
周内总体来看钢价降20-40元 吨居多,成交短时有所好转,整体看表现平淡。与往年同期相比建材成交日均降3万多吨,型材成交相差不大,明显
-
首发350亿!铁矿、焦炭强势反弹!钢价还能涨?
特别关注财政部在6月14日首次发行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总额350亿元,中标利率2 53%,全场认购倍数5 38,显示机构认购意愿较强。本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