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谱区域“协奏曲”|长三角:用创新“变量”撬动高质量发展“增量”
焊接车间火花四射、工业机器人挥舞手臂——位于安徽芜湖的奇瑞汽车智造一工厂内,满足多款车型几十种参数的混合车型产线正在加紧生产,平均1分钟下线一辆新车。
一辆新能源汽车,见证长三角的创新速度和产业厚度——三省一市“四轮”驱动,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在4小时车程内配齐所需零部件。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成长为长三角重要的万亿级产业之一。
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创新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长三角已初步形成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有序交织的发展格局。下一步,长三角区域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培育更多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产业变强:“升级”传统赛道 “开辟”新兴赛道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中国制造的主赛道之一,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全国每10台新能源汽车,4台在长三角“出生”。截至目前,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1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是其中之一。
“变化太快了!”深耕汽车零部件行业30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今飞控股集团董事长葛炳灶说,汽车产业的特点就是要整合联动、分工协作,通过科技创新、产业协同与全球化布局,长三角新能源汽车产业“越跑越快”。
目前,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的产业规模,分别约占全国的3/5、1/3和1/3。
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500亿元。“上海要成为‘最懂开发者’的城市。”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张英说,上海将以探索人工智能新范式为抓手,推动在人形机器人、智能驾驶、智能终端等领域加快布局,立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培育智能经济。
具身智能、智能机器人今年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从春晚“扭秧歌”到“爬坡越坎”,再到进厂“打螺丝”,以宇树科技为代表的“长三角出品”的人形机器人大显身手。
“AI驱动机器人每天进化非常快,每天给我的惊喜非常大。”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的话令人振奋。截至2024年底,全国人形机器人企业已近百家;2025年,预计国内将有上万台人形机器人投入市场。目前,江苏、浙江等地已率先出台支持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相关政策。
2月20日,长三角又一条城际“飞的”——江苏海门至上海双向低空载客常态化航线实现首飞。从应用场景到低空产业链,低空经济已然展翅高飞。
“长三角低空经济处于加速起步阶段,须在基础设施建设、关键技术攻关、标准法规制定等方面加大探索。”张英说,长三角在人才集聚、设施联通、产业链协同等方面具备优势,应当率先试点,加快推进标准互通、频率互通、数据互通、监管互通。
科创变浓:“置顶”科技创新 “生成”耐心资本
“满载”创新的新能源汽车领跑全球,彰显长三角区域的创新浓度。2023年,长三角区域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迈上万亿元台阶,投入总量占全国30.5%;区域研发投入强度达3.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68个百分点。
“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受益者。”全国政协委员、合肥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严建文说,以科技创新为例,合肥是全国五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大科学装置带来的创新力量和“沿途下蛋”成果,结合合肥丰富的应用场景,推动了产业发展和人才聚合。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在长三角,科技创新是三省一市的“置顶项”与“共享点”:
——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网络进一步深化。截至2025年2月,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集聚大型科学仪器超4.7万台(套),长三角科技创新券支持企业购买创新服务超7300单,创新券支持金额超1.8亿元,带动企业购买科技服务超过5.5亿元。
——“拨投结合”开创科创企业孵化新模式。全国人大代表、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庆介绍,长三角国创中心已在上海和江苏统筹布局建设专业研发平台103家,为产业发展提供高水平技术供给;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累计实施重大原创性技术项目137项。
——长三角G60科创走廊“试验田”硕果累累。截至目前,9个城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国13.3%,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占全国11%,独角兽企业数量占全国12%,科创板上市企业总数占全国1/5,国家级孵化器数量占全国13%,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10.1%。
更多的“真金白银”投向科技创新。上海总规模100亿元的未来产业基金,江苏规模500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浙江总规模2000亿元的“415X”先进制造业专项基金群,安徽覆盖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长三角正“生成”更多的耐心资本。
“我们以长期资本、耐心资本为己任,助力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国华希望更好地支持政府资金和国有资本投向科技创新。
“长三角是我国金融创新的桥头堡。”全国政协委员、申万宏源证券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杨成长说,应发挥长三角金融创新优势,着力构建稳定、多元、长期的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体系,推动科技、产业与资本形成良性循环。
动能变足:“催生”一体化合力 “刷新”未来场景
开年以来,以DeepSeek为代表的杭州“六小龙”爆火“出圈”,彰显令人惊叹的硬科技与软实力。在长三角,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身姿矫健的人形机器人、展翅欲飞的低空经济、方兴未艾的量子信息,不断孕育万亿产业的新势力,积蓄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花独放不是春。不少代表委员提出,长三角要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引导产业和经济合理布局。通过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高效配置,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长三角地区特别是示范区建设,过去几年来,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空间规划、产业规划以及重点项目协同等多个层面,已经形成了非常坚实的一体化衔接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权衡认为,下一步,长三角应发挥区域市场联系紧密的优势条件,率先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
他提出,要进一步发挥地方协同立法的作用,增强长三角地区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的制度供给和保障;要聚焦交通物流网络基础设施高标准联通,继续加大力度推进重大通道建设,放大长江黄金水道贯通长三角和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让更多龙头企业成为创新链产业链“链主”。“龙头企业应主导或参与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政府加大平台建设支持力度,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全国人大代表、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说,民营企业拥有强大的产业基础,要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与产业创新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不少代表委员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要避免“内卷式”竞争。“未来产业对于长三角区域乃至全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刘庆说,长三角应当高度重视在未来产业领域创新力量的合理规划和一体化布局,确保创新资源的高效、精准投入。
春来潮涌东风劲,扬帆奋进正当时。用加法协同科技创新,用乘法撬动耐心资本,长三角以求新应变的精气神,解答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命题。(上海证券报记者吴正懿、宋薇萍、刘一枫)
现货资源
品名 | 规格 | 材质 | 厂家 | 地区仓库 | 价格 | 现货 |
---|---|---|---|---|---|---|
螺纹钢 | 12-32 | HRB400E | 长治市创发商贸有限公司 | 首钢长钢(首钢长钢) | 0 | 详情 |
热轧卷板 | 15.50×1500 | Q235B | 宁夏祥合明贸易有限公司 | 包钢(银川市西夏区) | 0 | 详情 |
普碳中板 | 14 | Q235B | 唐山沐翌供应链有限公司 | 唐钢(金秋港) | 0 | 详情 |
低合金板 | 50 | Q355CZ25 | 安阳市云昊商贸有限公司 | 安钢(安阳卡车之家) | 0 | 详情 |
无缝管 | 12*2 | 20# | 山东东银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聊城精密(东银库) | 5700 | 详情 |
圆钢 | 20# | Q235 | 长葛市宝鼎钢材有限公司 | 宝鼎钢铁(长葛市于井钢材交易市场) | 3950 | 详情 |
热轧卷 | 3.0*1800*C | Q235B | 上海盛钢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万钢(泉安/长和隆) | 0 | 详情 |
高线 | 6、8、10 | 300E | 兰州清琦物资有限公司 | 酒钢宁钢兰鑫(厂发库提) | 0 | 详情 |
相关新闻
推荐文章
-
预测:打压!钢价仍处弱势?
明日钢价预测昨日文中结尾表明了今日延续弱势,且给出了具体原因,而今天盘面在流畅下跌后,整体震荡运行,明日行情怎么走,往下看……一、...
-
“破防”了 !钢市遭遇 “倒春寒”,价格能否触底反弹?
今日黑色系期货主力合约集体走弱,双焦、铁矿跌超2%,螺纹钢超1%,热卷跌近1%;3月中旬以来,螺纹钢价格震荡偏弱走势,截至3月18日,全国螺...
-
崩了??破位超跌100点,下方还有空间?
近期国内钢市呈现供需弱平衡与结构性分化并存的特征,政策调控预期与市场自发调整共同影响市场走势。目前国内市场仍面临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