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王志 通讯员陈留刚 赵飞
6月14日—16日,由河南、辽宁、山东、山西、浙江、贵州六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主办,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全联冶金商会、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支持,中国贸促会冶金行业分会、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创新中心、山西省阳泉市郊区工信局、河南省渑池县工信局协办,冶金工业国际交流合作中心承办的“第十九期耐火材料新知识讲座”——耐火材料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暨第八届铝硅质耐火原料博览会在上海市举办。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原巡视员,全联冶金商会常务副秘书长贾银松;钢协副秘书长,冶金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苏长永;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李永全出席会议。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靳亲国、辽宁省非金属矿工业协会会长张国栋、山东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驻会副会长张继明、山西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冯建明、浙江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姚令春、贵州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程念生等主持会议。
李永全在致辞中表示,当前,耐材行业面临需求减弱、原燃料成本高、区域承包价格下降、应收账款上升、企业利润下滑的局面。在目前需求难有增量的背景下,耐材行业的产能治理、联合重组将是下一步行业稳定局面、跨越周期的关键举措。耐材行业要紧盯钢铁行业发展模式和格局的变化,主动适应绿色低碳发展新需求,形成共同的和谐价值链,引导和强化行业自律发展,鼓励以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优化市场格局,进一步提升产业集中度。
靳亲国介绍,今年河南省耐材行业摘掉“两高”帽子后,引起了国内耐材主产区当地政府对耐材行业的高度重视,多地出台了相关产业政策,为耐材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应当看到,目前,耐材行业还存在集中度低、利润薄弱、投入改造和研发的资金不足、企业间市场协作分工合作观念滞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用高效研发关键共性技术的体系还未形成等问题,这些问题要进一步研究。耐材企业要理性思考,不盲目扩大同质化产品产能,寻求差异化、特色化发展,提高数字化装备水平,通过3年~5年的努力,使耐材行业全面实现跨越提升。
会议特邀贾银松、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勇、武汉科技大学教授李亚伟、中国宝武宝钢股份中央研究院首席专家甘菲芳、河南科技大学教授周宁生、郑州大学教授马成良、河南工业大学教授石凯围绕耐材行业绿色低碳发展进行了专题报告。
贾银松在报告中表示,钢铁行业要构建产销规模适宜、要素配置合理的公平市场秩序;建设现代化钢铁产业体系,形成布局结构合理、资源供应稳定、技术装备先进、质量品牌突出、智能化水平高、全球竞争力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他建议,耐材行业要在钢铁行业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进程中谋发展。
李勇在报告中对我国Al2O3-SiO2天然矿物和刚玉耐火材料的性能进行了介绍,分析了我国Al2O3-SiO2质耐火材料的特点。他认为,对选矿后的尾矿、中低品位Al2O3-SiO2质矿物的高效利用是我国铝硅质耐火材料的发展方向。
李亚伟在报告中介绍了含碳耐火材料低碳化技术、不定形技术、轻量低导技术等先进技术。他认为,要用绿色低碳耐火材料的技术创新来支撑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甘菲芳介绍了低碳炼铁、低碳炼钢等技术对耐火材料的影响。她表示,耐火材料助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既要“绿色低碳制造”又要“制造绿色低碳”。“绿色低碳制造”即耐材产品在制造过程中要确保绿色低碳,主要表现为品种质量优良化、资源消耗节约化、生产过程环保化及使用过程无害化。“制造绿色低碳”即帮助钢铁企业用户在产品应用中实现无害环保、长寿命、减少过程温降等。
周宁生认为,我国耐材行业发展存在的不足表现为:不定形耐火材料和轻质隔热制品占比增量不明显;原料资源不平衡,吨钢耐材消耗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他建议,耐材行业要追求合理成本下的最佳寿命和效能,而非单价越低越好;同时要重视对天然二氧化硅、氧化钙资源的利用,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原料;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基于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的创新网络和创新体等。
马成良代表郑州大学高温功能材料研究所和河南省高温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科研团队做报告。他介绍了我国西藏地区优质陆生微晶菱镁矿资源特点和郑州市协同创新重大专项“基于微晶菱镁矿的高性能氧化镁质材料研发与应用”研究项目情况,分析了微晶菱镁矿及其粉体的特性,重点介绍了基于微晶菱镁矿的高纯高致密度烧结镁砂、改性镁砂骨料、活性氧化镁结合浇注料、高活性氢氧化镁/氧化镁吸附材料、新型镁锂合金5个方面的研究。
石凯在报告中提出,目前,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耐材行业的共识,亟须构建耐火材料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标准体系。基于此,河南省耐火材料行业协会牵头制订了《高温材料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T/CHNRISC 0005—2023)团体标准。与现行同类标准相比,该团体标准具有较好的广泛性、适应性、先进性,体现了差异化原则,可以对行业存量的迭代与提质增效、增量的把控与优质优用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
会议还公布了第八届铝硅质耐火原料金奖(43项)、设备推荐奖(16项)的获奖名单。此次论坛共有30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