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12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新一年经济工作将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纲”、以“高质量发展”为“目”全面展开,总的政策基调是“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产业层面要求“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新形势之下,钢铁行业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认清形势、把握机遇,以新思路、新方向、新动能、新策略全力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步伐。
先立后破,以“新思路”统筹加快发展方式转变
会议提出2024年的政策目标是“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先立后破”是党中央针对转变发展方式、化解相关风险的应对政策思路。以房地产行业为例,前期的政策以化解风险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新发展模式的确立,虽然行业风险得到了一定化解,但也引发了产业链与企业层的多重问题。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钢铁行业转方式的重点方向,钢铁行业也曾有部分区域将“碳达峰”演变为“碳冲锋”,结果未能取得应有成效,反而放大了相关风险。
统筹做好“进”与“稳”、“立”与“破”,把握先与后的辩证关系,是钢铁行业制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政策的新思路。“先立”即坚定不移支持行业结构调整与方式转变,加快将新发展方式壮大为“基本盘”;“后破”则是不急于化解旧发展方式累积存在的风险,在稳的基础上有序做好结构调整与新旧发展方式切换,避免旧发展方式失速,从而引发更大的风险。
当前,钢铁行业转方式任务紧迫。“先立后破”,企业层面要强调稳妥推进转型变革,科学谋划行动路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企业资源与转型目标相适配,企业发展第一曲线(传统业务)与第二曲线(新兴业务)有序衔接,在新发展方式有足够能力与转圜空间的基础上稳妥推动旧方式改革,有效化解传统业务存在的风险。产业政策层面要统筹好稳步发展与结构调整,给企业留有调整时间与空间,避免对旧方式“一刀切”,进而放大新旧发展方式转变的风险。
协同发力,以“新方向”加快产业结构全面调整
此次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研判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相较于2022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供给端的矛盾更加突出,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成为关键问题,可以预见后续产业政策导向将更加侧重于产业结构升级、压减部分过剩产能。主动加快结构调整是钢铁行业防范化解产能过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钢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的重点行业,近年来产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2023年前3个季度,钢铁行业尽管面临房地产用钢需求下滑影响,产能利用率仍在79%,总体不存在产能闲置,其中得益于外需消化产能增长(前11个月,我国累计净出口钢材7567.8万吨,同比增长45.3%),但行业经营效益下降较快。解决钢铁行业产能结构问题,需要深刻把握“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这一关键规律,以“新方向”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在供给侧,会议提出“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这将成为后续产能调整的重要方向,也将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在需求侧,一方面要重点关注会议提出的“发挥超大规模市场和强大生产能力的优势,使国内大循环建立在内需主动力的基础上”,突出推动以钢结构等为代表的国内钢材需求产品应用与升级;另一方面则要关注以“一带一路”为主的外需区域,高水平挖掘市场需求。
科技创新,以“新动能”加快推动质量提升
会议将“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为2024年的重点工作之首,彰显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位置,要求产业从“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升级为“科技创新引领”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9月份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之“新”,重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之“质”,集中体现在高质量发展,更快由传统生产力转向科技创新驱动。钢铁行业提质量,必须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
一是着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中与钢铁行业直接相关的有新材料产业(先进钢铁材料等)、节能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汽车行业、新能源产业也与钢铁行业相关材料与服务密切相关。钢铁企业必须坚持战略引领,加大投资与研发投入,形成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奠定产业基础。
二是着力突破“卡脖子”技术增强产业链安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发展和安全要动态平衡、相得益彰”,是此次会议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提出的新定位。会议同时提出“完善新型举国体制, 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聚焦“卡脖子”技术,加大原创技术投入力度,实现领先突破,不断加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三是着力推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广泛应用。2023年,河钢绿色直接还原铁产品顺利连续生产,淡水河谷成功测试新型铁矿石压块等,都表明绿钢、低碳炉料已经成为钢铁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智、低碳技术应用正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转型的核心路线,钢铁企业应将此全面融入全方位发展与改造行动计划之中。
坚定信心,以“新策略”抓好企业经营提质增效
会议对2024年经济运行总的判断是“有望总体回升”,要求“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总体看,宏观政策将有利于保障钢铁行业稳定运行,也将给钢材市场注入新的活力。2024年,钢铁企业应以“新策略”加快调整经营思路,灵活适应市场消费结构新变化。
一是“稳定发展”房地产行业用钢市场。近年来,房地产用钢消费持续下滑,市场与客户风险增加。此次会议明确提出“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将有效解决制约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的“桎梏”,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也将形成一定市场增量,同时以相关基础性制度支撑房地产发展新模式构建,将解决房地产行业长期发展问题,其超大的用钢市场仍应得到重视。
二是“提级发展”新兴产业用钢市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无疑将成为新型工业化主要方向,“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是激发消费升级潜能的重点领域,这些都对钢材的质量和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兴产业政策推动下,新兴产业用钢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以新产品、高性能、多服务等为核心,提级发展新兴用钢市场,将为钢铁企业提升效益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三是“精益发展”钢铁流通供应链。会议明确提出“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将着力“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着力破除各种形式的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利好之下,“精益发展”钢铁流通供应链将成为增加企业效益的重要支撑点。所谓“精益发展”,即重在优化营销渠道、促进钢材高效流通,重在布局物流基础设施、提升物流服务效率,重在应用数字化平台、强化供应链高效联通,重在拓展期现结合、提升风险防范水平。
2024年,钢铁行业尽管面临多重压力,但“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应增强信心与底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努力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国民经济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做出应有贡献。
(本报首席专栏作家 贺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