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钢协:铁矿成本下降仍有空间
第一季度,对标挖潜企业平均吨钢亏损52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吨钢利润同比增加亏损48元,其主要原因是钢材降价超过了成本降低,钢材降价超过成本下降额占到了增加亏损额的88%,吨钢材三项费用等增加额占增加亏损额的12%左右。
第一季度对标企业铁矿的采购成本下降幅度远远小于燃料类采购成本下降幅度,铁矿的采购成本还有较大的下降空间,钢铁企业一定要把握住采购节奏和采购策略。由于目前同类钢铁企业间的成本相差不大,而钢材价格又在行业平均成本线以下,钢铁企业的资金潜力已经消耗殆尽,铁矿的采购策略若有大的失误将有可能对企业造成致命影响。
3月份,国内钢材市场价格继续小幅下跌,铁矿石和煤焦产品市场价格跌幅加大。对标企业原燃料采购成本环比以下降为主,冶金焦和进口粉矿跌幅均超过4%。
1月~3月份,多数原燃材料的累计平均采购成本均低于去年同期水平。炼焦煤和冶金焦分别下降15.99%和20.84%,国产铁精矿和进口粉矿同比分别下降5.38%和10.74%,生铁下降9.44%,废钢下降14.67%。
炼焦煤成本环比下降5.12%
3月份,对标企业炼焦煤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933.09元/吨,环比下降50.30元/吨,降幅为5.12%。1月~3月份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972.02元/吨,同比下降185.05元/吨,降幅为15.99%。
3月份对标企业炼焦煤折算成干基的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1002.65元/吨,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817.68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184.97元/吨,降低幅度为18.45%;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131.96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29.31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2.90%。最高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314.28元/吨,相差幅度达到38.44%。
1月~3月份对标企业炼焦煤的采购数量为3583.28万吨,如果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能达到前5名的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采购成本265.12亿元。
喷吹煤成本价差幅度达到78.45%
3月份,喷吹煤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66.70元/吨,环比下降11.00元/吨,降幅为1.41%。1月~3月份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773.17元/吨,同比下降177.42元/吨,降幅为18.66%。
3月份对标企业喷吹煤折算成干基的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795.84元/吨,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544.81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251.03元/吨,降低幅度为31.54%;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972.24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76.40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22.16%。最高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427.43元/吨,相差幅度达到78.45%。
1月~3月份对标企业喷吹煤的采购数量为1460.15万吨,如果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能达到前5名的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采购成本146.62亿元。
冶金焦成本环比下降8.56%
3月份,冶金焦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154.28元/吨,环比下降107.99元/吨,降幅为8.56%。1月~3月份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1242.06元/吨,同比下降327.05元/吨,降幅为20.84%。
3月份对标企业冶金焦折算成干基的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1270.95元/吨,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93.31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177.64元/吨,降低幅度为13.98%;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404.42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133.47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0.50%。最高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311.10元/吨,相差幅度达到28.45%。
1月~3月份对标企业冶金焦的采购数量为1521.04万吨,如果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能达到前5名的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采购成本108.08亿元。
国产铁精矿成本环比下降3.48%
3月份,国产铁精矿(干基)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816.45元/吨,环比下降29.45元/吨,降幅为3.48%。1月~3月份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843.74元/吨,同比下降48.01元/吨,降幅为5.38%。
1月~3月份对标企业国产铁精矿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685.18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158.56元/吨,降低幅度为18.79%;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046.27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202.53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24.00%。最高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361.09元/吨,相差幅度达到52.70%。
1月~3月份对标企业国产铁精矿的采购数量为2233.38万吨,如果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能达到前5名的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采购成本141.65亿元。
进口粉矿成本环比下降4.58%
3月份,进口粉矿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828.31元/吨,环比下降39.71元/吨,降幅为4.58%。1月~3月份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865.27元/吨,同比下降104.12元/吨,降幅为10.74%。
1月~3月份对标企业中进口粉矿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727.43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137.84元/吨,降低幅度为15.93%;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199.60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334.33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38.64%。最高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472.17元/吨,相差幅度达到64.91%。
1月~3月份对标企业进口粉矿的采购数量为6797.07万吨,如果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能达到前5名的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采购成本374.77亿元。
1月~3月份对标企业进口铁矿的采购总量为9416.91万吨,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899.76元/吨。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为734.71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成本低165.05元/吨,如果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能达到前5名的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采购成本621.70亿元。
废钢成本环比下降2.3%
3月份,废钢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067.56元/吨,环比下降48.62元/吨,降幅为2.3%。1月~3月份累计平均采购成本为2107.14元/吨,同比下降362.16元/吨,降幅为14.67%。
1月~3月份对标企业中废钢采购成本最低的前5家企业的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1791.28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低315.86元/吨,降低幅度为14.99%;而采购成本最高的5家企业加权平均采购成本为2419.89元/吨,比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高312.75元/吨,高于平均采购成本14.84%。最高与最低的5家企业平均采购成本相差628.61元/吨,相差幅度达到35.09%。
1月~3月份对标企业废钢的采购数量为333.09万吨,如果对标企业平均采购成本能达到前5名的平均水平,全年可节约采购成本42.08亿元。
注
1.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自成立以来就开始在会员企业中组织开展“对标挖潜”活动。该活动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钢协会员企业中有一定规模的长流程生产企业才能申请参加。目前参加“对标挖潜“活动的会员企业达到62家,其钢产量占到会员企业钢产量的80%以上,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遍性。
2.本文中涉及的原燃料采购成本为到厂不含税成本,即入库成本,包含国内运费、装卸费、保险费、港口存储费,并且扣除途耗。如果同一品种有不同品质和级别,则根据采购量采取加权平均的方法处理。
现货资源
品名 | 规格 | 材质 | 厂家 | 地区仓库 | 价格 | 现货 |
---|---|---|---|---|---|---|
螺纹钢 | 12-32 | HRB400E | 长治市创发商贸有限公司 | 首钢长钢(首钢长钢) | 0 | 详情 |
热轧卷板 | 15.50×1500 | Q235B | 宁夏祥合明贸易有限公司 | 包钢(银川市西夏区) | 0 | 详情 |
普碳中板 | 14 | Q235B | 唐山沐翌供应链有限公司 | 唐钢(金秋港) | 0 | 详情 |
低合金板 | 50*2590*12000 | Q355CZ25 | 安阳市云昊商贸有限公司 | 安钢(卡车之家库) | 0 | 详情 |
无缝管 | 12*2 | 20# | 山东东银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聊城精密(东银库) | 5700 | 详情 |
圆钢 | 40 | 45# | 任丘市琨淼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唐山(燕山市场四号路) | 0 | 详情 |
热轧卷 | 10.0*1500*C | 510L | 上海宏微钢铁贸易有限公司 | 日照(兴晟3号库) | 3940 | 详情 |
高线 | Φ20*C | Q355D | 上海北铭高强度钢材有限公司 | 韶钢(川流富锦库) | 5540 | 详情 |
相关新闻
推荐文章
-
负利时代 钢贸倾心“淘宝”模式
“采购不愁货源,销售不愁渠道” 中国钢材网董事长姚红超“降低钢贸成本,将现货搬到网上”的夙愿,因“现货通”得以实现。而钢材的销售与采购从业者,在使用“现货通”的过程中,也深刻感触到了“高效率”、“低成本”带来的启益。
-
石家庄市金属材料流通协会15日成立
当天上午9点35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石家庄市原政协主席李宏英,石家庄市民政局副局长于振校、市发改委服务业办公室主任赵春来、市工经联党组书记谢艳华、副会长左喜书、河北省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河北顺邦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和平、副会长兼秘书长燕春柳、副秘书长李凤岐等领导出席大会。
-
钢贸传统盈利模式的杀手:电商?
时至今日,钢材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供应严重大于需求,再也不是往年的“紧俏商品”了,而传统的“一手买进,一手卖出”的单纯“赚差价”的盈利模式似乎也走到了尽头。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钢贸业传统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