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国内新闻宏观要闻2006年全球经济强劲增长

2006年全球经济强劲增长

分享打印 2006-11-02 11:06 编辑: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尽管受到油价高涨和利率上扬的影响,2006年上半年,全球经济依然保持强劲增长,且增幅超出预期。

主要发达国家内需旺盛、投资活跃,为经济增长增添活力。美国第一季度增长创两年多最快的纪录;欧元区经济复苏步伐加快,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在发达国家中居于领先,超过美国;日本经济走出通缩,步入新的景气周期。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继续取得高增长。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10.9%;第一季度印度经济增长9.3%,在世界20大经济体中增长率仅次于中国。由于石油产品价格猛涨,俄罗斯和巴西的经济形势继续转好。

由于石油价格持续高位徘徊;全球范围内的通胀压力进一步加大,利率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金融市场走势反复;美国房地产降温引致国内消费支出减缓和美国经济整体放缓;全球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不排除无序的方式调整;多哈谈判停止引致的保护主义抬头和贸易摩擦的增多,预计下半年,世界经济增长步伐将放缓。

但从全年看,2006年世界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步伐,出现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不大。大多数国际机构对2006年世界经济发展最新估计也都保持乐观。国际清算银行预计2006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4%;联合国贸发组织预计增幅为3.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世界经济展望》将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从4月份的4.9%调高至5.1%

一、国际贸易增势良好

进入2006年国际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主要贸易大国的进出口贸易均出现一定幅度增长。世界最大顺差国德国上半年进口同比增长13.7%,出口增幅达到7.8%1~7月,美国、日本、英国和加拿大等国家的进口增长率分别达到13.8%12.8%11.4%13.4%,出口增长也非常突出,其中美国出口增长13.7%。英国的出口则增长了16.7%,在发达国家中增长最快;中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和印度等发展中大国的进出口贸易也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贸易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006年上半年国际贸易格局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美国仍然是最大逆差国,1~7月逆差额为4717.9亿美元,折合年率接近8000亿美元,超过2005年全年的7167亿美元;而德国在上半年则取得934.8亿美元的顺差,有望继续成为2006年最大的顺差国。发展中国家贸易活跃,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的贸易互补性加强。中国和印度对初级产品和建筑材料的需求给俄罗斯和巴西两国经济体注入资金,其中俄罗斯是石油生产大国,而巴西的自然资源丰富。

在贸易结构方面,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扬和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升,矿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最为活跃,进出口增幅最为显著。1~7月,美国、中国、日本、法国和英国的矿产品贸易额达到4897.6亿美元;其中美国矿产品进口1981.5亿美元,同比增长32.6%;日本、英国和法国的进口也分别增长了33.2%43.5%28.7%。巴西、墨西哥、俄罗斯和印度的出口则大幅增长70.9%45.0%50.8%66.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2006年以来,机电产品继续保持国际贸易中占比最大的产品。20061~7月,美国、日本、英国和法国的机电产品贸易分别达到4506亿美元、2131.5亿美元、1808.4亿美元和1253.5亿美元,其中机械产品出口同比分别增长8.9%3.4%13.6%2.1%;电子产品的出口增长高于机械产品,增幅分别为14.9%3.6%117.2%14.3%,其中英国的电子产品出口增长最为突出,预计2006年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排名将有所提高。中国等发展中大国机电产品的进口则均出现30%以上的增长。

鉴于世界经济强劲增长以及当前国际贸易形势的发展,WTO预计2006年全球货物贸易增幅将会达到7%IMF最新预计,2006年世界贸易量将增长8.9%,高于20051.5个百分点。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则预计,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增长将高于发达国家,继续扩大其在世界市场的份额。中国和印度等几个最有活力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增长尤为明显。报告预测2006年美国贸易逆差有可能超过9000亿美元;石油生产和出口国的贸易顺差持续增加;亚洲国家的贸易顺差将稳定在2005年的水平;欧元区贸易平衡。

目前困扰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是来自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放缓,二是多哈回合谈判的中止,贸易保护可能抬头。正如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担心的那样,谈判失败会使成员将重心转移至双边或区域贸易协定,各国普遍参与区域联盟使得区域联盟的竞争更加明显,而区域间的差别待遇容易造成不公平的贸易现象,进而造成歧视和贸易摩擦的加剧。

有迹象显示,由于WT0多边贸易谈判破裂,许多美国国会议员将其归咎为印度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不愿意进一步开放市场。主要国家在保护国内贸易方面已经开始有所行动。美国贸易官员87表示,美国政府将考虑取消长期以来给予印度、巴西、印尼、泰国、俄罗斯、菲律宾和委内瑞拉等国家的普惠制。

二、油价上涨 多国提高利率

20061~8月,国际市场石油价格持续攀升,8月份油价一度冲上80美元/桶。但随着黎以冲突的结束、欧盟与伊朗关系的解冻、美国经济增长放缓、用油高峰和飓风季节的结束,自8月中下旬开始,原油价格出现下跌,920油价一度跌破60美元/桶。目前油价徘徊在每桶60美元左右。

对于未来油价的判断,有分析认为,油价还有5%~10%的下跌空间,也有分析认为,目前原油价格下跌是暂时的。最高的预计是2007年油价达到每桶103美元,理由是来自伊朗的石油中断;最低的预测是2007年油价为43美元,条件是中国和美国出现经济萧条。

尽管油价下跌有助于通胀压力的减轻,但是实现上述两种极端的情形都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随着非OPEC成员产油能力提高,原油供应仍将基本能够保证,各国应对的能力也在提高。另一方面,欧佩克不会任由油价下跌,会采取措施将油价维持在每桶60美元以上,一旦油价跌破60美元,欧佩克成员有可能减产。因为,欧佩克决定允许成员国产量出现波动时不必严守配额。

无论如何,油价是目前全球经济发展中最不确定的变数和最大的风险。IMF预计2006年国际油价每桶平均达69.2美元,2007年则将上涨至75.5美元。尽管大多数国家化解高油价对经济影响的能力都在改善,但若油价长期保持高水平,必将影响到石油进口国的经济,特别是亚洲石油进口国经济的发展。

过去两次石油危机均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此次石油价格持续上涨已有3年多的时间,油价升幅之高、延续时间之长均超过以往。因此,目前人们普遍担忧再次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但与过去不同的是,目前各主要国家对石油依赖性相对减弱,即能源支出占GDP的比重较两次石油危机时期大为缩小,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多以补贴或限价等方式来予以应对,使得消费物价对油价的反应不像过去那样激烈。

20061~7月,美国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分别月升0.2%0.1%0.3%0.3%O.3%0.3%0.2%7月份的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仅上扬0.2%,打破了此前连续4个月涨幅均为0.3%的惯例,出现了5个月来的最小上涨幅度,说明通胀压力已有所缓和。欧元区消费物价指数也控制在欧洲央行的上限范围内,日本则刚刚走出通缩。

当然这与全球的中央银行不约而同地提高利率,防患于未然不无关系。目前包括美国、日本、欧盟以及韩国、南非、中国等不同程度地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美国连续两年17次加息,截至2006629,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已升至5.25%

欧洲方面,83,欧洲央行将基准利率提高至3.0%,这是自200512月以来的第4次加息。同日,英国央行将利率升至4.75%,这是该行两年来首次提高利率。

日本央行已在7月份的货币政策会议上宣布结束零利率政策,启动新一轮的加息周期,并将基准利率从O提高到0.25%,在未来继续循序渐进地收紧货币政策。

IMF报告认为,利率上升对抑制通胀加剧、促使全球经济以持续性的步伐增长有好处。同时尽管主要央行紧缩银根,全球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但是,如何进一步协调紧缩货币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防止滞胀是各国央行密切关注的问题。

三、欧元区复苏步伐加快

2006年上半年欧元区经济表现非常突出。跟据欧盟统计局的数据,2006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比2005年第四季度增长0.6%,较上年同期则增长19%

个人消费、投资与对外贸易均呈现增长加速的态势。其中,家庭最终消费开支环比增长0.7%,同比增长1.7%;投资比上一季度增长0.3%;按照欧元计算,第一季度欧盟进、出口贸易分别增长24.5%18.5%。第二季度欧元区GDP较上季度增长0.9%,同比增长达到2.6%,为最近6年来最高,也是首次超过美国,显示区内成员国经济表现已经明显改善。

欧盟统计局估计,欧元区2006年的GDP增长率可达2.5%,这是自2000年以来最高的增长率。欧盟委员会96发布报告称,尽管面临高油价等不利因素,2006年欧元区国家经济增长率仍有望达到25%

其中,德国和法国今年的经济增长率均将高于此前的预测。德国从1.7%上升到2.2%,法国从1.9%上升至2.3%。欧元区国家内部需求旺盛,私营企业投资增长势头强劲,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另外,通胀处于可控制水平,就业状况也将出现改善。

欧元区目前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通胀水平在上升,欧元区消费物价上涨已连续10小月超过2%的目标范围。4月份欧元区通胀水平已升至2.4%,预计全年将超过2.5%。而央行的货币政策又不能过度紧缩。

虽然欧元区经济增长处在良性周期,但由于区内经济增长存在差距,如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经济刚刚走出低谷,欧洲央行为抑制通胀而加息政策或多或少会影响到经济的复苏。预计第二、三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介于0.5%~0.9%,第四季度则为0.4%~1.0%。另一方面是利率提高,再有是欧元升值对欧元区出口产生负面影响,德国的财政紧缩也有可能影响到欧元区经济。

四、美国从强势转向温和

进入2006年,美国经济呈现强势增长,第一季度GDP增长率达到5.6%,是上季(1.7%)3倍之多,也是自2003年第三季度以来的最大增幅。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私人消费开支继续上升,制造业订单需求增加,进出口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但进入4月份之后,由于美国房地产市场逐渐降温、能源价格上涨和加息对经济的抑制作用开始显现,第二季度虽继续扩张但增速放缓,增幅降至2.9%

2006年第二季度以来,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成为影响美国经济增长最大因素。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7月份美国新房开工数量下跌了2.5%,为近两年来最大的跌幅。而美国全国房地产联合会公布的7月份发展商信心指数也跌到了15年的低点:32点。第二季度美国旧房销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7%。美国联邦住房企业监管办公室最新数据表明,美国第二季度平均住房价格环比只上升1.17%,这是美国房价1975年以来的最低涨幅。

房地产降温冲击到美国建筑、水泥、钢材等行业的发展,并对信贷、金融等行业的效益产生影响。有分析认为,房地产业衰退带来的严重影响将超过2001年技术泡沫破灭。房价下跌以及相关的住宅增值抵押贷款骤减对消费产生的负面财富效应也大于2001年技术股暴跌。

美林公司的经济学家估计,仅房屋建筑方面的下降就可能使美国2006年第三季度的GDP减少1个百分点,使该季度的GDP年均增长率下降到2.5%

综上所述,目前美国经济的确面临一定风险,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不可避免。但尚不能就此判断美国经济将出现衰退。美联储17次的加息措施,将抑制通货膨胀的上升,对经济增长不会造成太大的成本上升压力。最近国际油价走软给美经济稳定提供喘息机会。数据表明,尽管第二季度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消费仍拉动当季经济增长1.8个百分点,贡献度超过60%IMF预计2006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将达到3.4%,在发达国家中仍属高增长。

五、日本重现活力

2006年以来,日本经济形势继续好转。日本内阁府公布的数据显示,扣除物价因素,2006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3.1%,第二季度增长1%,高于初期的预测数据。这是日本经济已连续6个季度增长,显示出日本经济仍处于复苏之中。

私人消费和设备投资稳健增长,内需主导的日本景气复苏仍在持续。第一季度占GDP5成以上的私人消费比上一季度增长0.4%,较上年同期增长2.2%,实现了连续5季度的增长。支持国内需求的另一支柱是设备投资,第一季度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4.6%,无论是建筑业或是面向中国的产业机械、汽车等方面的投资均有相当幅度的增长。外需方面,出口环比增长2.7%,同比增长13.7%;进口环岛比增长3.0%,同比增长8%

目前,日本经济已经走出困扰经济多年的通缩瓶颈。5月份日本国内企业商品价格指数大幅增长3.3%,大大高于预期(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被修正为3.1%),是25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个月。而作为衡量16种外国商品市场平均价格指数,日本央行的海外商品价格指数4月份同比上涨36.3%,达到19901月以来的最大涨幅。目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经济学家,对于日本本轮以内需带动的经济景气充满期待,预计2006年日本经济增长可达2.8%以上。

IMF预计2006年日本经济将增长2.7%,比4月份的预测值提高0.1个百分点。报告的基本判断是,日本已经摆脱通货紧缩,恢复到景气复苏的轨道。但对2007年的日本经济预测只有2.1%,比2006年大幅下滑。

六、发展中国家保持告诉增长

2006年以来,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达到10.9%。印度GDP增长率为9.3%,在全球21个最大经济体中仅次于中国。

印度经济增速超出预期,主要得益于农业生产和强劲的消费支出,而以IT业为中心的服务业(GDP一半)和以汽车产业为中心的制造业则成为了印度经济发展的两台发动机。2006年印度经济将继续蓬勃发展,亚行预计,2006年财政年度印度经济将增长7.6%

由于全球贸易环境良好,亚洲以外地区进口需求稳定上扬,且中国的最终需求旺盛,使得区域内贸易持续加温,出口依存度高的亚洲地区经济可望持续增长,预估亚洲地区2006年经济增长率为6.5%。其中东盟经济增长率可达5.5%,也将受惠于中国进口需求的畅旺。

亚洲地区经济可望蓬勃发展,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是:第一,中国和美国是亚洲地区出口的主要市场,这两个国家经济对地区发展至关重要。第二,亚洲地区约有2/3的石油消费依赖进口,因此,石油价格高涨会对亚洲各国财政及经常账平衡造成负面影响。

与全球经济增长比较,拉美经济增长比较温和,相对于过去10年的情形,拉美经济增长还是强劲的。进入2006年,拉美最大经济体巴西经济出现好转,第一季度GDP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3.4%。主要原因是:政府连续下调利率刺激生产和消费,增加就业,同时严格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加紧紧缩开支,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2006年第一季度,巴西累计经常项目顺差17.9亿美元,预计全年将实现60亿美元经常项目顺差;新增外商直接投资39.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2006年巴西经济增长有望达到4%以上的增长率。

南美国家将受益于亚洲地区对于非石油商品的需求、美国对于制造业产品的需求,以及软件商品的价格维持高档。由于低通胀、投资与民问消费上扬,实际收入增加,民间需求因而成为推动拉美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拉美国家的主要风险依然是高额的债务负担。但原材料商品价格升高带动收入提高并推动经济增长,有助于削减外债。预计2006年拉美经济增长率将达4.4%

2005~2007年世界经济和世界贸易增长趋势 单位:%

 

2005

2006

2007

世界经济

4.9

5.1

4.9

发达国家

2.6

3.1

2.7

美国

3.2

3.4

2.9

欧元区

1.3

2.4

2.O

日本

2.6

2.7

2.1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7.4

7.3

7.2

世界贸易

7.4

8.9

7.6

进口:发达国家

6.O

7.5

6.O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11.9

13.O

12.1

出口:发达国家

5.5

8.O

6.0

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

11.8

10.7

10.6

注:2006年和2007年为预测值。

资料来源:IMF《世界经济展望》,20069

 

2006年以来世界主要国家货物贸易额 单位:亿美元

国别

出口额

时间(月份)

增速(%)

国别

进口额

时间(月份)

增速(%)

德国

5250.9

1-6

7.8

美国

10582.8

1-7

13.8

美国

5864.9

1-7

13.7

德国

4316.1

1-6

13.7

中国

5088.5

1-7

24.7

中国

4331.6

1-7

21.1

日本

3638.2

1-7

7.0

日本

3271.9

1-7

12.8

法国

2827.9

1-7

5.0

英国

3235.2

1-7

11.4

荷兰

2220.3

1-6

10.5

法国

3057.6

1-7

5.6

英国

2635.6

1-7

16.7

意大利

2126.2

1-6

10.4

意大利

1950.8

1-6

6.2

荷兰

1982.0

1-6

11.4

加拿大

2237.6

1-7

13.0

比利时

1134.6

1-4

3.7

比利时

1159.0

1-4

1.5

加拿大

2005.8

1-7

13.4

巴西

745.2

1-7

15.1

巴西

494.1

1-7

23.3

墨西哥

1228.0

1-6

22.0

墨西哥

1221.6

1-6

18.4

南非

269.1

1-6

5.8

南非

317.3

1-6

19.8

俄罗斯

454.6

1-3

28.8

俄罗斯

228.3

1-3

32.7

印度

298.0

1-3

13.9

印度

384.4

1-3

16.3

资料来源:各国海关统计

2006~2007年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增长预测 单位:%

 

Q1/06

Q2/06

Q3/06

Q4/06

年均

美国

1.4

O.7

O.5-1.3

O.2-1.2

3.3-3.9

日本

O.7

O.2

-0.1-1.1

-0.1-1.1

2.1-2.9

欧元区

O.8

O.9

O.4-1.O

0.2-1.O

2.4-3.O

德国

0.7

O.9

O-1.O

-0.1-0.9

1.8-2.6

法国

0.5

1.1

O.3-1.1

O.2-1.O

2.1-2.7

意大利

O.7

O.5

O.2-1.0

-0.1-0.9

1.4-2.2

英国

O.7

O.8

O.5-1.1

O.4-1.0

2.5-3.1

加拿大

O.9

O.5

O-O.8

O.2-1.2

2.5-3.1

G7

1.O

O.7

0.4-1.O

O.3-0.9

2.7-3.3

资料来源: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

2005~2007年亚洲发展中国家/地区经济增长预测 单位:%

 

2005

2006

2007

亚洲发展中国家整体

7.6

7.7

7.1

中亚

10.9

11.3

10.3

东亚

7.9

8.2

7.5

南亚

8.1

7.5

7.5

东南亚

5.5

5.4

5.3

太平洋地区

2.3

3.3

3.4

资料来源:亚洲开发银行20069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现货资源

品名规格材质厂家地区仓库价格 现货
螺纹钢12*9HRB400E山东新石特工程材料有限公司石横(厂提)3380 详情
热轧卷板3.75*1500Q235B苏州鑫昊欣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沙钢(玖隆物流)0 详情
普碳中板8-360Q235舞钢市盛隆物资有限公司舞钢(本库)4600 详情
低合金板210Q355NB舞钢市坤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舞钢(产业集聚区)0 详情
无缝管76*3545#山东东银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聊城(东银库)4230 详情
圆钢22*938025CrMoA山东大万实业有限公司宣钢(河北宣化)0 详情
热轧卷3.0*1800*CQ235B上海盛钢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宝钢(泉安/津澜)0 详情
高线Φ20*CQ355D上海北铭高强度钢材有限公司韶钢(川流富锦库)5540 详情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