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汽车年终盘点:2023年汽车行业十大话题

年终盘点:2023年汽车行业十大话题

分享打印 2023-12-28 11:24 编辑:中钢网     来源: 互联网     字体: [大][中][小]    

导读:话题一:汽车促消费措施接连发布

  话题一:汽车促消费措施接连发布

  6月8日,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消费活动的通知,活动时间2023年6月至12月,结合“2023消费提振年”工作安排,统筹开展“百城联动”汽车节和“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 详情>>

  7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汽车消费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优化汽车限购管理政策、支持老旧汽车更新消费、加快培育二手车市场等措施。 详情>>

  7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措施》的通知。其中提出,优化汽车购买使用管理。各地区不得新增汽车限购措施,已实施限购的地区因地制宜优化汽车限购措施。 详情>>

  话题二: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

  3月10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成都市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 到2025年,成都市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产量达到25万辆 ,产业整零比提高至1∶1,整车产能利用率、企业本地配套率分别提升至70%、50%以上;力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80万辆,公共领域车辆电动化比例达到80%;建成各类充换电站3000座、充电桩16万个。

  5月23日,《沈阳市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汽车工业总产值达到4000亿元,其中 新能源汽车产值占比达到25%,超过1000亿元

  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推动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向好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其中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50万辆,努力建成3000亿级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10月2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湖北省汽车产业转型发展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省汽车总产量比重达到40%以上,产值达到3500亿元

  话题三: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1月17日,工信部等六部门发布《推动能源电子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采用分布式储能、“光伏+储能”等模式推动能源供应多样化, 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新型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水平 。

  5月24日,广东省能源局印发《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 到2025年,全省规划累计建成集中式充电站4500座以上、公共充电桩25万个以上

  10月9日,《安徽省高质量充换电服务体系建设方案(2023—2027年)》印发。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建成换电站不少于500座, 充电桩不少于50万个,满足100万辆新能源汽车充电需求 。省充换电基础设施综合监管服务平台公共充电桩接入率达到100%。

  话题四: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

  6月21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延续和优化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减免政策的公告》提出,对购置日期在2024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免税额不超过3万元;对购置日期在2026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的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其中,每辆新能源乘用车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话题五:加快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

  1月29日,上海印发《上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其中提到,积极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持续鼓励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推广,到 2025年,个人新增购置车辆中纯电动汽车占比超过50%

  2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提升车辆电动化水平、促进新技术创新应用、完善充换电基础设施、健全政策和管理制度等重点任务。

  11月1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经研究,确定北京等15个城市为此次试点城市,鼓励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话题六:汽车产业进口关税调整

  12月21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2024年将调整部分商品的进出口关税。 整理了《进口商品暂定税率表》中,汽车相关产品关税。 详情>>

  话题七: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2月17日,深圳印发《深圳金融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精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围绕产业发展需求优化金融服务两大方面提出了12条具体举措。

  3月20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优化锂电池产业区域布局;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年均增长50%以上,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3月28日,工信部就《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3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到2025年,制定30项以上汽车芯片重点标准

  6月7日,福建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十部门关于印发全面推进“电动福建”建设的实施意见(2023—2025年)的通知。提出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推动电动船舶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企业研发与创新、拓展完善产业生态、推进充(换)电及加氢设施建设、营造有利发展环境、加强“电动福建”平台建设和管理、加强保障措施等9条措施。从2023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

  话题八:行业洗牌速度加快,企业跨界入局造车

  10月10日,据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显示,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被申请破产重整,申请人正是威马汽车自己。

  10月24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拟对广汽三菱、广汽三菱汽车销售公司实施股权调整等重组事项。重组完成后,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广汽埃安将利用广汽三菱工厂实现增产扩能。

  11月30日,在2023魅族秋季无界生态发布会上,魅族宣布将正式进入汽车市场,并公布了魅族汽车首款车型MEIZU DreamCar MX的预告图。

  12月28日下午2点,将进行小米汽车技术发布会。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雷军在北京团全体会上介绍,小米造车进展超预期,已经顺利完成冬季测试,预计2024年上半年量产。

  话题九:汽车企业战略新动向

  7月14日,中国一汽与大众集团、奥迪公司签署深化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中国一汽和大众集团将协力进一步强化大众品牌产品阵容,推动电动化车型发展。7月27日,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同时,大众汽车集团对小鹏汽车进行战略少数股权投资签订股份购买协议。

  7月27日, 小鹏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就战略技术合作签订框架协议 ,同时,大众汽车集团对小鹏汽车进行战略少数股权投资签订股份购买协议。

  9月,中国一汽与Mobileye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建立全新的合作伙伴关系,并继续发挥各自在软件硬件、技术产品等方面的行业优势,将技术与产品相结合,赋予用户高效美好的出行体验。

  10月24日,一汽解放汽车与华为签署全面深化合作协议-AI、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专项合作备忘录。

  11月21日,长安汽车与蔚来在重庆签署换电业务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推动换电电池标准建立、换电网络建设与共享、换电车型研发、建立高效的电池资产管理机制等方面展开合作。

  11月26日, 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投资合作备忘录》 。经双方协商,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公司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共同支持目标公司成为立足中国、面向全球、服务产业的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产业领导者。

  话题十:加快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1月10日,《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湖北省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重点任务清单》正式印发。

  7月2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2023版)》的通知。其中提出,到2025年,系统形成能够支撑组合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通用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

  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其中提出工作目标是,通过开展试点工作,引导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和使用主体加强能力建设,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促进智能网联汽车产品的功能、性能提升和产业生态的迭代优化,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11月27日,深圳八部门联合发布《深圳市促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3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