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汽车月报:汽车行业月报(2024-1)

月报:汽车行业月报(2024-1)

分享打印 2024-01-03 14:23 编辑:中钢网     来源: 互联网     字体: [大][中][小]    

导读:月度行业观点:

  月度行业观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11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309.3万辆和297万辆,环比分别增长7%和4.1%,同比分别增长29.4%和27.4%,产销量连续3个月创当月历史同期新高。1月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842.6万辆和830.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5%和36.7%,市场占有率达30.8%。1月至11月,我国出口汽车441.2万辆,同比增长58.4%,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09.1万辆,同比增长83.5%。

  月度行业产销数据:

  

  

  一、月度原材料价格监测

  

  二、主要原材料品种价格分析

  1、 冷轧 :供应维持增量,库存压力加大,1月冷轧价格预计震荡调整

  从调研的样本企业反馈的情况看,1月份大部分企业接单情况较好,春节假期期间正常生产,样本企业产量基本还将维持当前水平,同比降处于高位。需求方面,进入1月,受春节返乡和假期影响,终端需求存在继续走弱预期,不过由于春节较晚,需求下降速度较往年或有放缓。从进出口方面看,今年冷轧板卷出口量同比基本处于高位,并且明年出口总量或将依旧维持上涨,海外需求向好。因此综合来看,1月冷轧板卷供应预计依旧处在高位,而虽然国内宏观政策释放利好预期,市场对于后市看涨情绪浓厚,但刺激时长有限。并且临近春节假期,需求将逐步进入停滞状态,累库速度降有所加快。因此1月冷轧价格或高位震荡运作为主。

  

  

  2、 热轧 :淡季深入供需走弱,价格震荡偏弱运行

  12月 热卷价格走势 震荡运行。基本面来看,基建端随着全国寒潮天气逐步来临,需求出现明显下滑,但年末制造业旺季订单表现不错,十二月白电排产计划量较去年同期生产实绩同比增15%,以及出口端表现维持,制造业和出口对于消费有一定支撑,消费整体来看刚刚进入下行通道,减量暂未明显体现,库存去化虽放缓,但仍保持去库状态,这使得供需矛盾不能累积,钢厂利润虽持续恢复,但进入年底检修计划频繁,部分高炉和轧线生产情况反复,热卷供应端有一定减量,整体呈现供弱需弱的态势。驱动价格变化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宏观,上半月会议预期带动价格持续走强,但实际会议并未出台强刺激政策,宏观上的预期差出现后导致市场情绪变化,宏观预期回落后,多头持续套现离场,盘面价格变化传导至现货端,市场关注点也再次切换回基本面,而产业的弱势表现带动价格持续走弱。整体来看,十二月 热卷价格 呈现先涨后跌的格局。

  1月热卷价格走势预计震荡偏弱。来自宏观的效应逐步减弱,市场交易逻辑以基本面为主,而从热卷产量持续下滑来看,目前钢厂接单压力有所体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累库拐点也将很快到来,供需矛盾开始累积。从消费结构来看,基建需求受天气影响难有起色,而制造业随着旺季结束,消费表现也将下滑,出口或能继续维持,预估热卷出口仍能在160万吨以上水平。而由于目前市场冬储意愿不佳,为规避被动接受价格风险,钢厂或选择限量生产,这将导致铁水同样不会起量,甚至出现下行,原料端价格有回落预期。综合来看,市场进入宏观真空期,而基本面上,淡季深入需求端延续走弱,原料端难以提供成本支撑,成材供弱需弱态势或导致小规模负反馈出现,预计一月热卷价格震荡偏弱运行。

  

  

  3、 铝 :预计1月 铝价 震荡运行

  12月铝价触底反弹,偏强运行。上月铝价高位运行,但市场整体交投乏力。由于铝价大涨且延续上行走势,库存去库放缓,叠加铝价冲至近期高位,使得持货商出货压力较大,纷纷逢高积极出货,价格也随着下调。需求方畏高压价少采,整体需求平淡缺乏采购动力。临近年底持货商多以高价积极出货回款为主,现货报价逐步下调,高价抑制现货需求,接货商维持谨慎观望态度,下游厂家多以按需备货为主。目前市场挺价意愿较强,现货贴水逐步缩窄,无奈高铝价背景下需求方谨慎观望并无太多接货意愿,整体交投依旧偏弱。预计2024年1月铝价在近期高位震荡运行,若需求持续疲软,建议持谨慎态度。

  

  

  三、 汽车行业需求调研

  根据 调研,截至目前,汽车行业样本企业原料库存月环比上涨4.07%,原料日耗月环比下降6.10%。目前汽车行业用钢量出现下滑,主要原因是消化库存为主,前期库存备货较多,订单情况并未出现较多增加,同时叠加年底消费淡季影响,市场原料可用天数得到进一步增加。

  据调研,下游汽车厂商订单数表现相对一般。汽车行业与工程机械行业表现相似出现聚集效应。同样头部企业订单数十分亮眼,市场订单情况十分不错。同时跨界做车也成为当前主流现象,华为与赛里斯与奇瑞、理想与力帆、蔚来与江淮等。同时传统汽车被去库存,市场需求进一步下滑。反观新能源汽车得到较大程度上的发展,并且智能化、家庭化逐渐作为汽车消费需求首位。从订单与产业情绪来看,市场需求仍维持上月状态,并未出现较大转变,目前行业仍维持头部企业订单数量较多,其他企业订单基本不变甚至萎缩的现象。未来产业集聚效应更加明显,“大而精”逐渐占据市场首要位置。随着产业状况的发展,未来用钢情况同样呈现集聚效应,短期从1月份来看,汽车行业用钢量或将维持当前现状。

  

  四、 月度热点信息

  1、乘联会:11月份皮卡市场销售4.6万辆,同比增9%

  根据乘联会皮卡市场信息联席会数据,2023年11月份皮卡市场销售4.6万辆,同比增长9%,环比增长10%,处于近5年的中位水平。由于去年11月疫情下皮卡产销受阻,基数低的促进大。今年房地产低迷,皮卡群体购买力不强,但促消费政策下的总体皮卡需求形势改善,导致2023年1-11月总体皮卡销量46.5万,同比下降1%,走势较平稳。

  随着皮卡进城的效果远不如下乡的效果好,皮卡进城的伪命题凸显。西北、东北等市场持续走强,限购城市和限行城市的皮卡需求萎缩。由于中国与欧美各国的关系保持良好,海外市场需求暴增,推动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中国皮卡出口持续增长,这也是汽车行业共同体现的汽车出口外销全面走强的特征,11月出口仍呈现同比增长5%的较好增长态势。

  在房地产低迷的环境压力下,受到促消费政策的推动,2023年中国皮卡产销表现仍将相对平稳。今年11月的皮卡生产同比增长18%,销售同比增长6%,同时出口增长5%,低基数下的产销走势较稳健。近期出口市场需求不旺,国内皮卡市场季节性回落的表现相对平稳,尤其是县乡市场的皮卡销量占比同比去年增长较平稳,有效的抵冲了大城市的皮卡萎缩。

  11月皮卡厂商销量同比走稳主要是去年低基数的促进,个别城市去年11月异常偏低,有利于今年的较好表现。长城汽车实现皮卡销量较强正增长,保持强势皮卡领军。国内皮卡市场的长城汽车、江铃汽车、郑州日产、江西五十铃的表现持续较强。出口市场波动较大,部分皮卡企业抓住出口机遇实现强势增量,上汽大通、长城汽车、江淮汽车、长安汽车的出口规模巨大,出口占部分厂商总量近三成。国内零售市场的传统主力厂商皮卡走势仍是较稳。国内皮卡市场的格局相对稳定,长城汽车、江铃汽车、郑州日产、江西五十铃的皮卡一超三强格局继续保持平稳。国内电动皮卡市场逐步启动,吉利雷达等电动皮卡逐步培育市场。

  2、乘联会:12月狭义乘用车零售预计227万辆,新能源预计94万辆

  在新能源增长以及年末终端促销推动下,11月车市企稳增长。但从终端反馈来看,“双十一”促销效果不及预期,降价作用减退,终端热度恢复有限。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狭义乘用车终端零售207.9万辆,同比增长25.9%,环比增长2.4%,与此前预测一致。其中新能源84.1万辆,同比增长39.8%,环比增长8.9%,渗透率突破40%,再创历史新高。

  近期终端热度未及预期,市场内生动力不足,但由于岁末之际,市场上各大主流企业陆续出台官方限时优惠方案,地方补贴也密集出台,优惠的月结、年结有望促进消费者需求年底释放,在供需两方的有利条件叠加下,市场具有一定的冲量空间。综合判断,12月零售市场将恢复正常季节性水平。

  3、中汽协:11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

  12月15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11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7%。2023年1-11月,汽车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3%,高于同期规模以上工业8.0个百分点。

  2023年11月,汽车类零售额为4314亿元,同比增长14.7%,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1%。2023年1-11月,汽车类零售额为43280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1%。

  4、中汽协:11月汽车商品进出口金额同比增13.5%

  12月25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1月,与上月相比,汽车商品进出口金额均微增;与上年同期相比,汽车商品进口金额微增、出口金额较快增长。2023年11月,汽车商品进出口金额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13.5%。其中进口金额环比增长1.6%,同比增长2.1%;出口金额环比增长1.3%,同比增长18.6%。2023年1-11月,全国汽车商品累计进出口金额同比增长14.7%。其中进口金额同比下降14.3%;出口金额同比增长31.1%。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