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专题策划钢铁巨无霸来了 你需要了解的都在这里!

钢铁巨无霸来了 你需要了解的都在这里!

打印 2016-09-26 15:20 编辑:薇薇     来源: 整合     字体: [大][中][小]    

导读:9月22日,国资委网站披露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重组的消息,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

回顾丨宝武发展历程与大事记

  一个拥有6000万吨年产能的“中国神钢”诞生在即。

  继南北车与航运央企(中远、中海)合并、五矿与中冶重组之后,钢铁央企即将迎来一次世纪大重组。

  9月22日,国资委网站披露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重组的消息,宝钢集团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重组后的母公司,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随后宝钢股份、武钢股份两家公司同时发布了《吸收合并报告书》,合并后的上市公司将成为全球钢铁上市公司中粗钢产量排名第三的“巨无霸”。下面,让我们回顾下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的发展历程与大事记。

宝武发展历程与大事记

  

  2013年7月,原宝钢股份总经理马国强任武钢(集团)公司总经理。宝武要合并的传闻在业内传播。

  2015年6月,马国强任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免去其武汉钢铁(集团)公司总经理职务。

  2016年6月26日,宝钢股份、武钢股份双双发布停牌公告披露,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正在筹划战略重组。

  2016年8月10日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武汉会见了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武钢集团董事长马国强一行,双方就配合推动宝钢集团武钢集团重组进行了会谈。

  2016年8月29日,武钢股份发布半年报称,宝钢集团与武钢集团的重大资产重组仍在进行中。

  2016年9月20日,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同时发布重大资产重组进展公告,首度透露了武钢集团和宝钢集团两大钢企重组的初步交易方案,拟为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A股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

  2016年9月22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消息称,经报国务院批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实施联合重组,组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武钢大事记

  

  1955年,青山厂区工程动工建设。

  1958年,一号高炉炼出第一炉铁水。

  1960年,初轧厂1150轧机试轧成功,武钢完成一期工程建设。

  1972年,国家批准从联邦德国、日本引进的一米七轧机建在武钢。

  1978年冷轧厂试轧成功、二炼钢厂一号连铸机投料试铸成功,硅钢厂、热轧厂建成投产。武钢钢铁生产突破“双200”万吨。

  1980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武钢。武钢被列为扩大企业自主权试点单位。

  1983年,连续热镀锌薄钢板获国家金牌奖。

  1985年,武汉市政府将所属冶金系统11家厂矿并入武钢,DW465-50冷轧无取向电工钢带(片)获国家金牌奖。

  1992年,国务院批准武钢实行利税分流承包方案。

  1995年,全国最大的方坯连铸机建成投产。

  1996年,武钢在国家计划中实行单列。热轧厂新计算机控制系统改造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9年,武钢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2008年,武钢累计产量达2.21亿吨。同年,钢铁业行业利润率呈现断崖式下降。

  2015年,武钢累计产量突破3亿吨。根据2015年工作思路,武钢钢铁主业将适时减量,向以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竞争转型。

  2016年,武钢度过最艰难的上半年,成功扭亏为盈。

 
  宝钢大事记

  

  1978年,在东海之滨打下建设宝钢的第一根柱。

  1985年,宝钢一号高炉成功点火。

  1993年7月,实行公司化改造。

  1998年11月,与上钢和梅钢合并为如今的宝钢集团。

  2000年底,成为当时中国市场上最大的上市公司。

  2004年,位列《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第372位,成为中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首批跻身世界500强的企业。

  2007年12月,宝钢自主研发的“一键式”炼钢系统,实现了将炼钢从凭人工经验向智能化的转化。

  2008年,成为上海世博会全球合作伙伴中唯一一家钢铁企业,负责永久性建筑“一轴四馆”全部钢材料的供应

  2011年,宝钢钻杆在塔里木油田成功钻探至地下8,023米,创造国产钻杆钻探超深井新记录。

  2012年,宝钢成为全球唯一实现第三代超高强钢批量稳定供货的企业。

  2013年,宝钢的DR材于2013年首度用于缩颈饮料罐,这一国内独有的产品可使罐体“瘦身”15%而强度不减,是的饮料罐越来越轻。

  2014年,宝钢股份50兆瓦金太阳光伏发电示范项目(一期)建成投运,这是国内首个大型钢铁企业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2015年9月25日,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一号高炉点火投产。

  2016年7月15日,宝钢湛江钢铁二号高炉15日点火成功并投入试运行。至此宝钢湛江钢铁一期工程全面建成,年产量将达到800多万吨。

  宝武合并深度解析

  合并的主要动因

宝钢与武钢的合并,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这场世纪大合并的背后,实质上是全球钢铁行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钢铁行业景气波动服从宏观周期,并购受经济状况影响大,这就意味着一旦经济放缓,大量的重组并购就会发生。

以美国为例(如下图所示),美国1890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最大钢产国,同时期快速实现工业化。19世纪末经济衰退,这一时期美国钢铁行业产能分散,生产管理混乱,效率不高。

1898到1903年期间共有2653起并购,涉及总资产63亿美元,八成为横向并购。第一次大规模兼并后,诞生了全美烟草、杜邦、美国橡胶等大公司,100家最大公司控制全国40%的工业资本。这推动钢铁行业诞生了美国钢铁,从而减少竞争,获得规模效益,赶上并购浪潮。到1910年美国钢产量2650万吨,占世界总产量四成以上。

  并购提高国际竞争力

  1901年美国钢铁行业整合,美国占据世界钢产第一直到70年代。日本钢铁行业70年代整合完成,取代美国成为最大钢产国。欧洲90年代开始整合钢铁行业,到97年在全球钢铁十强中占据7席(如下图)。

  此次宝武合并,更大的用意在于打造一个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钢企巨无霸。宝武二钢均属于国资委直管,重组难度较小,且规模足够大,强强合并之后,有助于提升中国钢企的整体竞争力。

产能过剩推动整合

  钢铁行业的整合多发生在产能过剩、行业利润被压缩的时期。资源整合带来的竞争减少、效率提高、议价力增强和丰富的产品线有利于钢铁企业在行业低谷期生存。

  欧洲与日本的钢铁行业在整合前均拥有大量产能,产量不断提升。但观察粗钢表观消费,整合发生的1970年和2000年,排除90金融泡沫、97亚洲金融危机外均为日本表观消费的历史低点,欧盟情况类似,在90年代和2000年两次整合的前夕,表观消费都经历了较长时间的低水平(图1)。高产量和低消费,代表行业相对低谷期。日本战后经济飞速发展,从50年代到70年代初经历了长时间的高增长,粗钢产量也不断提升(图2);到1971年整合完成,形成钢铁行业五大企业格局。

  欧洲的资源整合来自两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东欧大量低开工率、高资本投入钢厂;二是借欧共体发展整合西欧产业资源。在90年代前,每经历一个完整的行业周期,粗钢总产量是不断下降的。而在90年代整合完成后,产量波动上升(图3)。欧洲通过资源整合,把握90年代起新兴市场旺盛需求的机会。

  为何在钢铁行业周期的上升阶段整合较为困难?在需求提速,供不应求的市场中,钢铁企业更倾向于做大做强,整合伴随的巨额法律和交易成本使他们更乐意各自为政。这在金融危机前的中国钢铁生产体现尤为明显。需求提速时期,高税收、高投资的钢铁行业成为各地方政府扶持对象,导致产能增速过快,使得需求疲软之后库存居高不下。

  此外,能够减少同行业竞争的整合往往更易完成,因此尽管跨国的钢铁整合屡见不鲜,但跨地区的整合成功率并不高。跨地区的整合并不会减少被收购企业当地市场的钢厂数量,甚至还可能加剧竞争。例如,巴西国家黑色冶金公司在06-11年提议的5笔跨国收购未完成,其中包括2006年11月尝试以128.5亿收购科勒斯集团,部分原因就是尽管该整合可以拓展收购方的业务线和国际市场,本就拥挤的欧洲钢铁生产却无利可图。

  两强合并对大格局的影响

  宝武合并将塑造全球最大硅钢生产企业

  武钢原有192万吨的冷轧硅钢生产能力与宝钢130万吨的冷轧硅钢产能合并后,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硅钢生产企业。

  硅钢类产品主要用作各种电机、发电机、压缩机、马达和变压器的铁芯,是电力、家电等行业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产品。尤其是取向硅钢产品,被称之为钢铁工业皇冠上的明珠,其终端需求高度依赖电网工程建设,取向硅钢市场需求与全国用电量相关系数高达0.99以上,也可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先行指标。2015年全国取向硅钢产量121万吨,取向硅钢的消费量也一直维持在120万吨/年左右的水平,宝武合并将使取向硅钢产市场份额占70%以上。受高利润驱使,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取向硅钢产能将出现新一轮爆发式增长,市场价格的下行压力将大大增加,利润水平恐将大幅缩减,因此此时两者合并而产生的规模效应可以有效地抵御未来价格下跌的风险。

  两强合并将增强议价能力

  合并之前,宝钢产量约3500万吨,武钢约2500万吨,宝武合并后,两家加起来约6000万吨粗钢产能,折合的铁矿原料约占中国铁矿总进口量的1/10,巨大的体量,将增加公司与供应商谈判的筹码。

  剑指国内华南西南、南亚及东南亚市场

  一场速度与激情的大片

  宝钢湛江基地和武钢防城基地建立之初主要是为了顺应城市化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产能转移。宝钢湛江基地是在逐步压低了上海地区产能,并相继重组了广钢、韶钢等钢厂,淘汰了近2000万吨落后低效产能的基础之上建设起来的。从2013年5月打下第一桩,到2015年9月25日一号高炉点火,再到今年7月二号高炉点火,短短三年零两个月,宝钢湛江基地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建设,全面进入试生产阶段,形成了年产铁水823万吨、钢水892.8万吨的规模能力。目前湛江钢铁生产的汽车板已开展产品认证,并已向南方多家汽车厂商供汽车用钢10.22万吨同时,热轧管线钢等产品已开始向印度、西班牙出口

  而武钢防城港基地,相对发展缓慢。今年3月份才开启了一条冷轧产线,年产能不足100万吨。

  同质化竞争的产品合并,更有利辐射华南市场

  武钢防城港基地主要产品为汽车、家电制造所需的热轧薄板镀锌板彩涂板等中高端板材为主。宝钢湛江项目以华南汽车、家电、机械和建筑等行业用板材以及船用板、管线钢、优质碳素结构钢为主要品种。两者均以汽车板与家电板市场为主,相距不过200公里,合并后对区域市场(华南、东南亚)有非常明显的市场影响力。

  所以整体看,如果宝武合并顺利,防城港项目应该会加快节奏,内陆产能逐步退出没竞争力领域。

 

  地方利益大洗牌,武汉可能再失一个央企总部

  此次合并,成立的集团拟命名“宝武钢铁集团”,原武钢集团成为新集团的子公司,拟更名为“武钢新产业发展公司”。

  武汉一直是北京、上海、广东之外的另一个央企重地,继失去葛洲坝、中国长航及武钢之后,武汉仍拥有东风、武汉邮电科学院两个央企。此外,武汉邮电科学院几年前也传出被另一家央企整合的消息,如果这一传闻属实,对武汉来说,也不失为一个打击。

  其中,葛洲坝总部曾由宜昌搬至武汉,后来被整合到中国能建集团,中国长航则是另一个位于武汉的央企,主营内河运输,后来与中外运集团被整合为中外运长航,在这一轮央企重组潮中,中外运长航又被并入招商局,成为招商局旗下的二级公司。

  宝武合并之后的新总部无论放在哪里,都会对另一座城市带来损失。

  中国钢铁“北强南弱”格局将被打破

  国内钢铁产业长期存在“北强南弱”、“北钢南运”的格局,宝武合并将打破这一格局。

  目前,中国钢铁产业中心分布在河北辽宁山东西北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整个华南地区几乎没有大型钢企。例如,广东省是国内最大的钢材消费市场,但钢材自给率只有大约40%,大部分钢材需要从外省调入或者进口。

  正是看中这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再加上当地政府的积极推进,宝钢与武钢多年前就在华南地区落下大棋。宝钢湛江项目与武钢防城港项目,均按千万吨级的产能投资建设,大有在华南地区再造一个宝钢与武钢的势头。尤其是宝钢,为了推进湛江项目的开工,不惜压低上海本部的产能指标。

  值得注意的是,宝钢湛江项目与武钢防城港项目均位于北部湾地区,这里坐拥天然良港,在进口铁矿石与钢材运输方面具备很大的成本优势,且紧邻东亚、东南亚、南亚三个巨大的新兴市场,被认为是亚洲海岸线与人口分布的地理中心,市场潜能十分巨大。宝钢管理层曾透露,未来东南亚北部湾地区会有超过8000万吨的钢铁产能,这里可能成为新的全球钢铁中心。

  另外,武汉、上海两个中心城市正处在“退二进三”的产业转移浪潮之中,工业企业搬离市区是迟早的事情,宝钢与武钢的产业南移也是大势所趋,国内钢铁产业的“北强南弱”格局将被改变,甚至会出现钢铁产业重心整体南移的情况。

  同质化竞争产品市场占用率将显著提高,抵御市场价格下行风险的能力提升

  同质化竞争产品市场占用率将显著提高,抵御市场价格下行风险的能力提升

  就两大钢厂产品分布而言,板材类产品重合度相对较高,合并之后,市场份额将普遍达到40-90%。而部分高附加值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有明显提升。

  行业评论

  一根藤上俩苦瓜,宝钢武钢能合出啥味道?

  鞍本为何难以复制宝武联姻

  宝钢武钢战略重组将带来怎样的变局?

  钢铁“巨无霸”诞生大幕将起 宝武重组协同效应多大?

  去产能引导宝武合并 行业“钢铁侠”浮现

  宝武合并背后:新版钢铁业整合路线图浮出水面

  市场反应

  钢铁大整合潮起:“宝武”合并后谁将接力

  钢铁重组路线图排定 鞍钢和本钢将接棒宝武

  "中国神钢"诞生在即 宝武不会因为重组裁员

   宝武钢铁计划3年完成融合

  宝武合并方案公布 武钢或出售防城港项目

  宝武“合体”成全球第二大钢企 年产超6000万吨粗钢

  河钢和首钢重组恐怕也不远了

附:  中国有史以来最全钢铁兼并重组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建议。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与处理。

Copyright © 2005 - 2023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