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行业动态国内钢市钢企抓安全管理要打“持久战”

钢企抓安全管理要打“持久战”

分享打印 2012-08-21 14:11 编辑:薇薇     来源: 中国冶金报     字体: [大][中][小]    

  事件

  西宁特钢8月1日晚发布公告称,7月31日9时许,该公司轧钢系统工艺装备升级改造工程钢管作业区拆还建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施工方对一厂房南侧的房架和横梁进行拆除时,该废旧厂房整体发生坍塌,造成施工方作业人员3人死亡、5人受伤。钢企安全事故频发,如何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又一次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深度

  四类危险作业事故,钢企须重点防范

  近几年,钢铁企业发生过多起煤气作业、受限空间作业、熔融金属作业和粉尘爆炸事故。笔者对这几类事故的发生机理与防范措施进行了梳理,意在为企业敲响警钟,并为钢铁企业制定安全生产管理措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事故类型一 煤气危险作业

  钢铁企业的高炉煤气、焦炉煤气、转炉煤气的产生量和使用量都很大,煤气设备检修和在煤气设备内外动火、带煤气作业、煤气炉窑点火等危险作业多,煤气事故时有发生。煤气危险作业安全对于钢铁生产顺行和节能降耗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煤气作业危害主要有煤气中毒、火灾事故、煤气爆炸3种。煤气中毒的实质是指煤气中所含的一氧化碳中毒。比如,转炉煤气的一氧化碳含量高达60%~70%,极具毒性。火灾事故是指当煤气燃烧得不到控制时所发生的火灾事故。由于冶金煤气管道的管径大(可达到4000毫米以上),灭火非常困难,灭火不当还会发生回火爆炸。煤气燃烧通常是煤气爆炸事故的前奏,如煤气设备爆炸。在冶金煤气中,焦炉煤气的爆炸性最强,其爆炸极限为4.5%~35.8%;高炉煤气的爆炸极限为30.8%~89.5%;转炉煤气的爆炸极限为18.2%~83.2%。防止煤气爆炸事故的重点是控制煤气和空气的混合,使其达不到爆炸极限。

  在运行的煤气设备上动火,必须保持设备内的煤气压力,即正压动火,不允许负压动火。动火过程中,要有专人监控压力,如出现压力难以控制,应充氮气或蒸汽进行保压。动火施工人员要站在焊接部位的上风向,并佩戴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呼吸器,以防不测。设备内若存在爆炸性气体,动火时极易发生爆炸,因此必须彻底清除内存煤气。

  钢铁企业节能降耗要开辟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焦炉煤气的新用途,增加新用户。这使得在不允许大范围的休风、停炉、停气的情况下,煤气管道带压开孔、接管和堵抽盲板等带煤气作业逐渐增加。要保证生产安全,带煤气作业一般不应在雷雨天进行,不宜在夜间进行。若夜间进行带煤气作业,距作业点10米以外才可安设投光器;作业时,应有煤气防护站人员在场监护,操作人员应佩戴呼吸器或通风式防毒面具;作业场所应备有必要的联系信号、煤气压力表和风向标志等;距工作场所40米内不应有火源,并应采取防止着火的措施;应使用不发火星的工具,如铜制工具或涂有很厚的润滑油脂的铁制工具;禁穿带钉鞋,禁带火种;不应在具有高温源的炉窑等建(构)筑物内进行带煤气作业。

  事故类型二 粉尘爆炸场所作业

  1987年3月15日,哈尔滨亚麻厂发生特大亚麻粉尘爆炸事故,死亡58人,受伤177人。这次事故将粉尘爆炸的严重危害展现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我国化工、煤矿等企业发生粉尘爆炸事故的案例屡见不鲜。

  粉尘具有可燃性是粉尘爆炸形成的基础,不具备可燃性的粉尘不可能发生化学爆炸。可燃粉尘在助燃气体中的浓度处在爆炸极限范围内,是粉尘爆炸的另一个重要条件。一般来说,粉尘的爆炸极限为20克/立方米~6000克/立方米,但在实际生产和加工场所,由于粉尘具有沉降性,可燃粉尘很难达到爆炸极限的上限。

  粉尘爆炸是可燃粉尘、助燃物(主要是空气中的氧气)、点火源三者互相作用的结果,因此控制粉尘爆炸就是要控制这三者的相互作用。

  第一,控制作业场所的粉尘浓度。在生产、加工、储存场所,可以采用密闭性能良好的设备,尽量减少或避免粉尘飞散;对难以在密闭场所完成的作业,如有发生粉尘爆炸的危险,应安装有效的通风除尘设备,加强清扫工作,及时消除悬浮在空气中的可燃粉尘,确保可燃粉尘不在爆炸浓度的极限范围内。例如,2008年1月13日发生于昆明市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硫磺粉爆炸事故,其爆炸原因就是装卸过程中产生的粉尘飞扬。由于深夜静风时段的空气流动性低,硫磺粉尘在局部空间内富积,达到爆炸极限范围,在外部能量的作用下发生爆炸。

  第二,提高作业场所的空气相对湿度,也是预防粉尘爆炸的有效举措。一方面,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可减少粉尘飞扬,降低粉尘的分散度,提高粉尘的沉降速度,避免粉尘达到爆炸浓度极限;另一方面,空气相对湿度增高会消除部分静电,相当于消除了部分点火源。此外,空气相对湿度增加后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从而降低氧气浓度,降低粉尘的燃烧速度,抑制粉尘爆炸。

  第三,加强管理,消除作业现场的点火源。粉尘爆炸的点火源有多种,必须根据操作环境对可能出现的点火源种类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例如,对于焊接火弧、电气火花、吸烟、撞击明火、静电火花、高温设备等点火源,相关企业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能消除的及时消除,确因生产作业需要不能消除的应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避免点火源与可燃粉尘、助燃气体相互作用。

  第四,避免设备中的粉尘爆炸。对于设备内极易形成粉尘—气体爆炸混合物的操作,在设备中充入惰性介质来降低系统中的氧含量是目前防止设备爆炸的唯一可靠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粉尘—空气混合物中的氧含量会降低至火焰不能传播的数值。惰性介质可以采用氮气、二氧化碳、烟道气、用惰性气体将含氧量稀释至最低的空气,或其他工业废气、惰性粉尘等。

  事故类型三 熔融金属作业

  高温金属液体伤害是冶金企业最典型的职业伤害。高温金属液体包括熔融金属(钢水、铁水、铝液、铜液等)及其液态炉渣。熔融金属事故主要起因于水汽化爆炸,高温金属液体容器坠落、倾翻,高温金属液体的反应气体喷溅,熔融金属泄漏,其他爆炸等。

  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冶金设备和冶炼过程的防水、防潮,以及起重运输设备的检测、检验,严格控制生产工艺条件,强化安全管理工作,防止高温金属液体伤害事故的发生。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防范措施:

  第一,熔融金属生产、处置和贮存设施的附近区域,运输线路不得有积水,正上方不应存在滴水、漏水隐患。要有必要的防水措施,防止熔融金属遇水爆炸。对原料、辅助材料进行严格检查,确保加入炉中的原料、辅助材料干燥无水。输送、转注熔融金属所使用的设备、设施在输送、转注前须经充分干燥并保证畅通。

  第二,吊运熔融金属应当采用冶金铸造起重机。司机室等高温作业岗位应当采取降温防护措施,吊运熔融金属起重机的吊具(钩)、钢丝绳和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设备)的耳轴等应定期进行检验。盛装熔融金属的容器(罐、包)的制造应当符合有关质量要求,并定期进行检测和修补,保证完好。吊运的熔融金属液面应与盛装容器口保持至少300毫米的距离。

  第三,熔融金属吊运线路和运输车辆应当与建(构)筑物和作业人员保持规定的安全距离,不可与其他物体碰撞。会议室、活动室、休息室、更衣室等场所不得设置在熔融金属吊运(运输)的影响范围内。熔融金属运行区域内的设备、电线电缆、管线和建(构)筑物等应当采取隔热防护措施。

  第四,承受重荷载和受高温辐射、热渣喷溅等危害的建(构)筑物,应定期进行结构安全鉴定。起重设备进行改造时,应当同时对承重厂房结构进行荷载核定,保证承重结构具有足够的承重能力。

  第五,保温炉每次盛放熔融金属前,应检查确认流眼砖、流槽完好,并确保流眼与流槽搭接处堵塞严实,控制流眼流量,防止冒槽。倾倒熔融金属时,容器(罐、包)周围4米内不可有非作业人员,防止熔融金属飞溅或洒落伤人。

  第六,铸造开始前应保证铸造井内水位安全,防止熔融金属泄漏发生爆炸。铸造机应设置应急水源,保证在意外停水或停电时将铸造机流槽中的熔融金属全部冷却。铸造机升降平台或托座等不得有储水的空间。铸造井四壁和铸造机升降平台等可能会与熔融金属接触的部位宜涂专用防爆涂料,铸造井口应设置防止熔融金属注入铸造井的沟沿。

  第七,熔融金属泄漏后,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应及时用熔剂或砂土挡住已流出的金属液体,防止熔融金属大面积流淌或流入积水,尤其是半封闭空间环境中的积水。当熔融金属引起可燃物着火时,应使用干燥沙子或其他耐火材料扑救,不得使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水剂灭火器灭火。

  第八,熔融金属地面运输车辆应当采用专用运输车辆,并设置安全监控系统。熔融金属的运输设备应有耐高温、防喷溅的措施,设有完善、可靠的制动措施。装载熔融金属的车辆在厂区道路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应对熔融金属的运输车辆进行定期安全检查、检测、维修和保养,发现隐患要立即进行整改。另外,禁止用非法改装的车辆从事熔融金属运输。

  第九,装运熔融金属的专用车辆,不得在煤气、氧气、氢气管道下方和有易燃、易爆物质的区域停留。跨越道路上方的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此外,存在高温辐射和熔融金属喷溅等危险的岗位的作业人员,应当配备阻燃服和其他防护用品。

  事故类型四 受限空间作业

  受限空间是指工厂的各种设备内部(炉、塔、釜、罐、仓、池、槽车、管道、烟道等)和隧道、下水道、沟、坑、井、池、涵洞、阀门间、污水处理设施等封闭、半封闭的设施和场所(船舱、地下隐蔽工程、人工挖孔桩、深基坑、通风不畅的场所等)。通风不良的矿井也应视同受限空间。受限空间相对封闭,容易造成有毒、有害气体积聚和缺氧。

  受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危险因素多,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在作业人员遇险时,受限空间的施救难度大,盲目施救或救援方法不当容易造成伤亡扩大。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的统计,2001年~2009年8月份,我国受限空间作业因中毒、窒息导致的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事故总数为668起,死亡人数共2699人,平均每年死亡300多人。

  归结起来,受限空间的致害原因主要分为有毒、有害气体滞留产生中毒窒息,气体或粉尘爆炸,受限空间的其他伤害,受限空间救援困难等,其作业安全措施包括:

  第一,可靠隔离。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应将受限空间与其他系统连通的所有管道(煤气、氧气、氮气、水、油、酸、碱等)进行可靠隔断。气体管道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断,单一的水封或阀门隔断是不可靠的。同时,与受限空间相连通的、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孔、洞应进行严密封堵。

  第二,彻底清洗。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应清除受限空间的有毒、有害气体,使其达到氧含量不低于19.5%、不高于23.5%的标准,有毒气体(物质)浓度应符合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如若在受限空间进行动火作业,气体或粉尘浓度必须在爆炸范围以外。须要注意的是,清洗或置换受限空间的易燃、易爆气体必须用惰性气体,如氮气、蒸汽或烟气,不能用空气。

  第三,保持通风。清洗或置换完毕,应采取措施保持受限空间内气体流动良好。例如,打开人孔、手孔、料孔、风门、烟门等与大气相通的设施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可采取强制通风。采用管道送风时,送风前应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禁止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第四,检测监护。受限空间作业前30分钟内,要对受限空间的气体进行测试。对于动火作业,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LEL)大于等于4%时,受限空间可燃气体的被测浓度不能大于0.5%(体积百分数);当被测气体或蒸汽的爆炸下限小于4%时,其被测浓度不能大于0.2%(体积百分数)。对于进人作业,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应符合作业时间要求,并且在作业过程中每2小时检测一次。涂刷具有挥发性溶剂的涂料时,应对可燃气体的浓度作连续分析,并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在风险较大的受限空间作业时,在受限空间外应设有专人监护,并随时保持与受限空间作业人员的联络。

  第五,个人防护措施。当必须在缺氧或有毒的受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必要时应拴带救生绳。在易燃、易爆的受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和不发生火花的工具。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受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防护品。在粉尘浓度较大、有刺鼻刺眼气味的受限空间作业,作业人员应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或能够保证个人健康的防护口罩。在产生噪声的受限空间作业时,作业人员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第六,照明及用电安全。受限空间的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24伏,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电压应小于等于12伏。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作业或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配备漏电保护器,且漏电保护器应放在受限空间外。在潮湿容器中,作业人员应站在绝缘板上,同时保证金属容器接地可靠。

  第七,应急救援。受限空间出入口应保持畅通,在现场实际许可的情况下应建立起逃生通道。在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前,相关人员应在危险辨识、风险评价的基础上,制订严密的、有针对性的应急救援计划,明确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的逃生、自救、互救方法,并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防止因施救不当造成事故扩大。

  视点

  钢企安全管理也要对标挖潜

  近年来,尽管钢铁企业的安全工作越抓越紧,但各种各样的大小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究竟如何才能搞好安全工作?目前,钢铁企业为应对生产经营困难,正在全行业内开展对标挖潜活动。笔者认为,安全工作也要对标挖潜,要从人、机、环、管等四个方面着力树标杆、找差距,向本质安全的方向努力。

  一是要在提高职工的安全综合素质上对标找差。事实证明,每一个安全工作做得比较好的企业,职工的安全综合素质都是比较高的。我们要选取钢铁行业中的安全先进企业作为标杆,学习他们对职工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安全规程落实、安全文化培育、安全行为养成的经验。在对标中,管理者和企业职工都要虚心学习,主动对标,切实解决提高职工安全综合素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真正打造一支“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高素质的管理和操作队伍。

  二是要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以设备“零故障、准安全”为目标,抓好设备安全预知、预控对标工作。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做好单台设备的安全状态对标,又要做好多台设备的系统化安全操作和管理对标。要吸收对标企业的先进办法和优秀经验,确保设备的零故障运行。

  三是要在打造安全工作环境方面开展对标挖潜。安全工作环境的好坏对人的工作状态影响很大,也是实现本质安全的重要抓手。要选准标杆,从安全标识、安全通道、安全防护设施等多个方面全面对标找差,查漏补缺,通过构建安全的工作环境实现安全管理的人性化、科学化、安全本质化。

  四是要从建章立制、增强安全工作的执行力、培育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狠抓管理对标。钢铁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完善和修订,特别是岗位操作规程,不能一成不变,而是要适时修正。要学习先进标杆企业对于安全工作抓设置、抓落实的经验。在安全工作执行力上,既要有“硬约束”,将执行情况与经济责任制挂钩考核,又要有“软压力”,做足教育文章。

  同时,企业要高度重视安全文化的培育,要积极打造“安全是企业的最大效益,安全是领导的第一责任,安全是职工的最大福利”、“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安全文化氛围,要加强正面引导,真正让安全文化成为企业安全管理的有力抓手。

  警惕安全管理能力被稀释

  今年上半年,钢铁行业接连发生了几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引起了行业内外对于钢铁企业如何实现安全生产的深刻反思。总结近年来钢铁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规律,会发现许多事故主要集中在企业复产、扩产阶段。这反映出近年来钢铁产能快速扩张导致安全管理能力被稀释所埋下的隐患。当前,仍有不少企业尚没有放弃产能扩张的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重新审视安全风险状况、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须引起企业足够的重视。

  从我国钢铁企业的现状看,可能导致安全管理能力被稀释的人才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

  首先,有经验的安全管理人员没有与产能的扩张同步增加。我国大多数钢企一向注重安全管理。在产量稳步提升的同时,原有职能管理部门向新生产线输出管理人员也会按照统一的部署有计划地进行,在关键岗位上安排经验丰富的干部和技术人员。因此,一般不会出现因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安全漏洞。但是,近年来,钢铁行业的很多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都发生在扩产、改造的节点上。从表面上看,这些事故是由于安全意识淡薄、违章作业造成的。深究起来,规模扩张、安全管理能力减弱恐怕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安全管理人员的培养与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同步,致使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无法涵盖到所有新建项目之中,难免会出现安全管理体系的断层。

  另外,对于中小型民营钢铁企业来说,管理人员年轻化和流动性大也是安全管理能力建设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国有钢铁企业往往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这种老工人带新工人的循序渐进的培养手段,能够为企业培养出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但民营企业更多的是通过劳动力市场或从其他国有钢铁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获得高效的管理人才,这可能导致负责生产现场安全管理的主要骨干缺乏实际的现场管理经验,难以胜任安全生产管理的要求。

  其次,新建产能很多集中在沿海地区、西部矿产富集区域等重工业基础较为薄弱的地区,缺乏训练有素的钢铁产业工人,这对于企业的安全生产十分不利。钢铁行业技术工人队伍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尤其是对于特殊工种来说,持续的职业培训更为重要。工人技术不熟练、安全意识淡薄会给钢铁企业带来安全管理方面的巨大压力。

  因此,钢铁企业在扩张规模的同时,必须同步设计安全管理体系和人员规划。在新建项目规划之初,企业应该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的培训计划,一方面在人员编制中选派经验丰富的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安全管理体系,结合新建项目本身的特点,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为新建项目的员工安排相应的岗前培训。这样可以有效地缩短新环境、新设备、新员工之间的磨合时间,降低在突发状况下人员设备的事故风险。生产岗位和技术岗位人员在经过合理的培训、磨合之后,能有效防止误操作、误判断造成的事故,更能在突发状况下阻止事故的扩大。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现货资源

品名规格材质厂家地区仓库价格 现货
螺纹钢12-32HRB400E长治市创发商贸有限公司首钢长钢(首钢长钢)0 详情
热轧卷板3.75*1500Q235B苏州鑫昊欣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沙钢(玖隆物流)0 详情
普碳中板6*2000Q235B浙江升州物资有限公司华伟西城六安(升华物流园)0 详情
低合金板210Q355NB舞钢市坤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舞钢(产业集聚区)0 详情
无缝管76*3545#山东东银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聊城(东银库)4230 详情
圆钢22*938025CrMoA山东大万实业有限公司宣钢(河北宣化)0 详情
热轧卷3.0*1800*CQ235B上海盛钢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宝钢(泉安/津澜)0 详情
高线Φ20*CQ355D上海北铭高强度钢材有限公司韶钢(川流富锦库)5540 详情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