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钢贸沦陷 钢贸危机成银行业系统风险
导读:广东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末,剔除深圳地区后,广东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29%,环比年初上升了0.08个百分点,同比则上升了0.02个百分点。此前,直到2013年底,广东银行业资产质量仍然持续向好。
广东银行业不良贷款微增 佛山国有行深陷钢贸贷
继江浙地区之后,广东银行业保持多年的资产质量好转势头,在今年一季度出现反复,不良贷款微增。
广东银监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一季末,剔除深圳地区后,广东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达到1.29%,环比年初上升了0.08个百分点,同比则上升了0.02个百分点。此前,直到2013年底,广东银行业资产质量仍然持续向好。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广东的新增不良贷款,主要是来自佛山和东莞两个地方。”多名业内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去年下半年以来,佛山钢贸出现行业性危机,导致银行不良贷款上升,东莞则是产业结构调整所致。从公开信息来看,佛山的情况尤为严重。截至目前,仅佛山市顺德区法院受理的金融借款纠纷就多达90余起,十余家银行牵涉其中,国有银行则成为其中的重灾区。为了控制风险,有些银行已经大幅收紧当地贷款。
连年双降后掉头向上
截至今年3月底,广东银行业总资产为1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2%,实现税后利润387.4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29%。广东银监局网站数据显示,该省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自2011年末至2013年末分别为1.64%、1.34%、1.21%。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持续下降多年之后,广东银行业不良贷款重回上升通道。在此之前,虽然不良率高于全国水平,但在新增不良贷款控制方面,却要优于全国水平。2011年四季度之后,全国银行业不良贷款持续上升,但广东却仍在一路好转,不良率从2011年底的1.64%,下降到2013年底的1.21%,两年下降了0.43个百分点。
“没有什么特殊原因,主要还是受经济下行影响,江浙率先暴露出来,广东反应慢一些,但还是免不了要受到影响。”某券商银行业分析师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
实际上,早在2013年下半年,上述情况就已开始出现,珠三角地区表现尤为明显,不少银行在珠三角地区不良贷款都出现上升。在2013年年报中,披露了不良贷款具体地区分布情况的工行、建行、农行三家国有银行和部分股份制银行,均出现了这一趋势。
在上述银行中,工行在珠三角的不良贷款规模最大。截至去年底,工行该地区不良贷款和不良率分别为155亿元、1.18%,分别比当年上半年增加38亿元、0.27个百分点;而建行和农行不良贷款规模则分别为106亿元、124亿元,比当年上半年增加11亿元、15亿元,不良率则分别为0.92%、1.22%,环比上升0.04、0.12个百分点。
而珠三角的新增不良贷款,主要来自佛山、东莞两个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城市。“珠三角的不良贷款就是从这两个地方先起来的,东莞要好一点,佛山表现非常明显。”深圳某股份制银行高层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目前来看,深圳表现尚不明显,其他地区也相对较好。
“今年佛山的不良贷款增加确实比较快,各个银行都受到了影响,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个别几家银行,据说有一家银行就有二三十笔。”某股份行华南分行人士说。
在此背景下,当地法院受理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例数量大增。《第一财经日报》粗略统计发现,即便不计民间借贷和小贷公司,从今年1月初到5月16日,仅佛山市顺德区法院立案、审理的金融借款纠纷案件,数量就超过90起。佛山中院5月份开庭审理的此类案件数量也达到14起。
佛山钢贸沦陷
此前,东莞这座被称为“世界工厂”的城市,因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业运行平稳未发生过金融安全案件,而在珠三角地区享有“金融绿洲”的美称;佛山虽偶有民间借贷而引发的“跑路”事件外,也未出现过类似事件。
多名银行业人士向《第一财经日报》分析,之所以出现上述情况,与两地产业结构有密切关系。东莞经济以中小企业为主,经济下行首先冲击的就是低端制造业、没有规模优势的中小企业,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并不奇怪。
“东莞一直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加上经济大环境不好,一些企业资金出了问题,而且这一轮去杠杆化,会产生挤出效应,引起这些没有优势的企业资金紧张。”上述深圳股份制银行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东莞市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东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2.31亿元,同比增长7.3%。高于广东全省平均水平,但比去年同期下降1.3个百分点。
佛山的情况则与此不同。以钢贸为主的商贸流通行业、金属制品行业,已成为新增不良贷款重灾区。
“佛山钢贸行业的不良贷款情况尤其严重,几乎已经蔓延到了整个行业。”上述深圳股份制银行人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佛山个别钢贸商债务危机爆发,并逐渐波及整个钢贸行业。
顺德区法院开庭信息也显示,上述金融借款纠纷中,被告方除了极少部分为印刷、医疗设备、工程建筑行业外,绝大多数都与钢贸、金属材料有关,部分钢贸商同时在多家银行都有贷款。
“佛山很多钢贸企业的老板跑路,已经不仅仅是贷款的问题了。”广东一家股份制银行中高层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钢贸融资已经由个别企业“跑路”,演化成为行业性危机。
作为华南钢贸重镇,佛山顺德区乐从镇聚集了众多钢贸企业。长三角钢贸危机爆发之后,除了偶有钢贸商”跑路”外,佛山钢贸行业还算风平浪静,并未出现大的问题。而危机的出现则由一家名为金型重工有限公司(下称“金型重工”)的企业高额负债所引发。
据其网站信息,金型重工是一家集轧钢、锻造、热处理和深精加工的模具钢为一体的大型民营企业,先后在昆山、余姚、武汉和黄岩四地开设了分公司。据公开报道,去年下半年,金型重工出现债务危机,负债高达35亿元。
“任何系统风险都不是由单个产品引发的,背后都有一系列问题,就看链条最先在哪里断。”上述广东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和全国一样,商贸行业杠杆率都比较高,一个环节发生风险,整个链条都会断裂。而钢贸行业还牵扯到互保,企业间彼此担保,一家出现问题,为其提供担保的其他企业都会受到牵连。
国有银行成重灾区
钢贸危机几乎已经成为佛山银行业系统风险。公开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共有10家银行被卷入,除了当地的顺德农商行和一家外资银行外,还包括工行、建行、中行、农行四大国有行和四家股份制银行。
在上述银行中,国有银行卷入最深。据《第一财经日报》梳理,在上述金融借款纠纷中,涉及四大国有银行的就接近80起,其中涉及最多的一家国有大行,已开庭或尚待开庭的此类案件,就已超过40起,而其他6家银行共计只有十余起。
“不是我们不想做,而是来晚了,根本就做不进去。”上述广东股份制银行人士说,钢贸贷款实际上属于供应链融资,对平台要求较高,只有国有银行才有建设平台的能力,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都是后来者,所以卷入不深。
《第一财经日报》从佛山数家银行获悉,为了抑制危机进一步蔓延,当地银行已经全面收紧贷款审批,有银行已经停止了信用贷款。
“不管是什么行业和企业,要想贷款就只有抵押贷款一种形式,其他的都不行。”当地某国有大行信贷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说,由于总行收回审批权限,目前分行层面已经没有信用贷款权限。
与此同时,由于银行信贷收紧,钢贸等商贸和金属制品加工行业,已经很少有企业能从银行获得贷款。
“钢贸、贵金属行业的企业,除了个别经营状况较好、没有上"黑名单"的外,都贷不到款。”佛山某国有大行信贷人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即便是能得到贷款的企业,银行审批要求和放款额度,也比以前严格不少。
上述广东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包括金属加工、制造业在内,该行在佛山的中小和小微企业业务仍在进行,但在业务模式上,不但要求直接与生产企业往来,而且要求对方必须是重资产企业。
现货资源
品名 | 规格 | 材质 | 厂家 | 地区仓库 | 价格 | 现货 |
---|---|---|---|---|---|---|
螺纹钢 | 12-32 | HRB400E | 长治市创发商贸有限公司 | 首钢长钢(首钢长钢) | 0 | 详情 |
热轧卷板 | 3.75*1500 | Q235B | 苏州鑫昊欣金属科技有限公司 | 沙钢(玖隆物流) | 0 | 详情 |
普碳中板 | 8-360 | Q235 | 舞钢市盛隆物资有限公司 | 舞钢(本库) | 4600 | 详情 |
低合金板 | 210 | Q355NB | 舞钢市坤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舞钢(产业集聚区) | 0 | 详情 |
无缝管 | 76*35 | 45# | 山东东银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聊城(东银库) | 4230 | 详情 |
圆钢 | 22*9380 | 25CrMoA | 山东大万实业有限公司 | 宣钢(河北宣化) | 0 | 详情 |
热轧卷 | 3.0*1800*C | Q235B | 上海盛钢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宝钢(泉安/津澜) | 0 | 详情 |
高线 | Φ20*C | Q355D | 上海北铭高强度钢材有限公司 | 韶钢(川流富锦库) | 5540 | 详情 |
相关新闻
推荐文章
-
负利时代 钢贸倾心“淘宝”模式
“采购不愁货源,销售不愁渠道” 中国钢材网董事长姚红超“降低钢贸成本,将现货搬到网上”的夙愿,因“现货通”得以实现。而钢材的销售与采购从业者,在使用“现货通”的过程中,也深刻感触到了“高效率”、“低成本”带来的启益。
-
石家庄市金属材料流通协会15日成立
当天上午9点35分,大会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石家庄市原政协主席李宏英,石家庄市民政局副局长于振校、市发改委服务业办公室主任赵春来、市工经联党组书记谢艳华、副会长左喜书、河北省金属材料流通协会会长、河北顺邦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和平、副会长兼秘书长燕春柳、副秘书长李凤岐等领导出席大会。
-
钢贸传统盈利模式的杀手:电商?
时至今日,钢材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供应严重大于需求,再也不是往年的“紧俏商品”了,而传统的“一手买进,一手卖出”的单纯“赚差价”的盈利模式似乎也走到了尽头。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钢贸业传统的盈利模式发生了变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