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钢铁业与中国的差距有多大?
导读:中国和印度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比印度大约要多几千万人。
中国和印度是当今世界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中国比印度大约要多几千万人。中国和印度的钢产量在全世界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年生产规模都在1亿吨以上,但中国的粗钢产量大约是印度粗钢产量的8.5倍。
在2006年~2015年间,中国钢的表观消费量(粗钢当量)由3.93亿吨上升到7.00亿吨以上,增长了78.0%;同期,印度钢的表观消费量由4900多万吨上升到8900多万吨,增长了82.0%。2015年,中国钢的表观消费量大约是印度的7.8倍多。按人均计算,2015年中国人均粗钢表观消费量是印度的7倍多。
粗钢产量对比
从绝对数量来看,中国粗钢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粗钢总产量的一半,而印度的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只有大约6%。很显然,虽然在位次上印度的粗钢产量已经超过美国而跃居世界第三,但中国粗钢产量却是印度粗钢产量的8倍多。
世界钢铁协会(WSA)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06~2016年期间,中国粗钢产量由4.210亿吨提高到8.084亿吨,增长了92.0%,年均增长9.2个百分点;印度的粗钢产量由4945万吨提高到9562万吨,增长了93.4%,年均增长9.3个百分点;中国粗钢产量与印度粗钢产量的比例关系则由8.51倍小幅下降到8.45倍。显然,粗略而言,在这期间,中国粗钢产量与印度粗钢产量总体同步增长,印度由于基数小,增长幅度较中国稍高0.1个百分点,而中国钢产量仍然是印度钢产量的8.5倍。而在此期间的大多数年份,中国钢产量曾是印度钢产量的9倍乃至10倍多。
中印两国粗钢产量在2005年~2016年的大小及其增长和变化关系。2011年以前,中国粗钢产量的增幅普遍大于印度。只有2008年例外,因为这一年中国钢铁行业遭遇了金融风暴的袭击,受创严重;而印度钢铁业的增长相对平稳、缓和,受创程度较轻。2012年之后,中国粗钢产量的增幅普遍小于印度。不过,2014年以来印度的钢铁生产不够稳定,波动较大。
2017年上半年,中国各个月份的粗钢产量呈现出波动上升的态势,这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行业向好发展的具体体现。与此同时,印度的钢铁生产却出现了一波三折的大幅震荡局面。
热轧钢材产量对比
从绝对数量来看,中国热轧钢材产量已经占到全球热轧钢材总产量的一半以上,2013年~2015年,中国热轧钢材产量实际占比分别达到53.3%、53.0%和53.2%。而同期印度的热轧钢材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比例则分别为5.3%、5.6%和5.6%。很显然,印度的热轧钢材产量大约只有中国的1/10。
世界钢铁协会2016年版《钢铁统计年鉴》显示,2006年~2015年,中国热轧钢材产量由3.855亿吨提高到8.495亿吨,增长了一倍多,增长率高达120.4%,年均增长13.4%;同期,印度的热轧钢材产量由5031万吨提高到8993万吨,增长了78.8%,年均增长约8.8%。中国热轧钢材产量与印度热轧钢材产量的比例关系则由7.66倍上升到9.45倍。显然,这期间中国热轧钢材产量与印度热轧钢材产量都在快速增长,且中国较印度年均增长速度高出4.6个百分点。目前,中国热轧钢材产量大约是印度热轧钢材产量的9.5倍。而在2010年,中国热轧钢材产量曾是印度的12倍。
粗钢产品结构对比
就目前的实际状况来看,中国粗钢产品结构先进,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印度粗钢产品结构落后,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世界主要产钢国家连铸坯与钢锭在粗钢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的排名表中,中国的连铸坯占比达到98.3%,与美日韩相差甚微,处于世界先进水平之列;中国的钢锭占比1.5%~1.6%,也与美日韩基本相当。然而,印度的粗钢产品结构水平较低,在世界主要产钢国家中处于明显的落后位置。
在2014年和2015年这两年,世界主要产钢国家粗钢产品连铸坯与钢锭在粗钢总产量中所占百分比大多无明显变化,位次排序几乎不变。其中,中国的连铸坯占比稳定在98.3%,钢锭的占比则有0.1个百分点的波动,由1.5%上升至1.6%。印度的连铸坯占比分别为82.8%和84.2%,上升1.4个百分点;印度的钢锭占比分别高达17.2%和15.7%,下降1.5个百分点。整体上看,印度的粗钢产品结构虽然在改善,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尚有12个百分点的差距,与中国连铸坯占比的差距则更是高达14.1个百分点。
炼钢工艺对比
对比中印两国钢铁生产中的炼钢工艺,总体上来说,中国的炼钢工艺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符合世界钢铁生产大趋势;而印度的炼钢工艺结构不够合理,技术比较落后,与世界钢铁生产的平均水平尚有较为明显的差距。
在世界主要产钢国家中,中国、日本、韩国、德国、巴西、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国的转炉钢在各国粗钢总产量中的占比较高,都在66%以上,而中国的表现更是鹤立鸡群,所占比例超过了90%。而意大利、美国、土耳其和印度等少数国家的电炉钢在各国粗钢总产量中的占比则较高,都在60%左右,个别国家的占比超过了70%。其中,中国转炉钢和电炉钢的占比分别稳定在93.9%和6.1%;印度的转炉钢和电炉钢的占比则分别由42.4%上升到42.9%和由57.5%下降到57.1%。
根据世界钢铁协会2016年版《钢铁统计年鉴》的数据,我们将2006年~2015年中国、印度的转炉钢、平炉钢的产量及其在粗钢总产量中的占比进行了整理和分类。
第一,2006年中国转炉钢产量大约为3.767亿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为89.5%;2015年,中国的转炉钢产量上升到大约7.55亿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也升至93.9%;在此期间,中国转炉钢产量增长了一倍,粗钢总量占比上升了4.4个百分点。第二,2006年印度的转炉钢产量为2080万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为42.1%;到2015年,印度的转炉钢产量上升到大约3820万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也上升到了42.9%;在此期间,印度转炉钢产量增长了83.7%,粗钢总量占比上升了0.8个百分点。
第一,中国已经淘汰了平炉炼钢设备,在2006年~2015年间,中国一直没有生产平炉钢,产量和粗钢总量占比均为零。第二,2006年印度的平炉钢产量为46.5万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为0.9%;2014年,印度的平炉钢产量下降至3.5万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为0.0%;2015年,印度停止生产平炉钢。
2006年~2015年,中国、印度及世界电炉钢产量及其在粗钢总产量中的占比情况显示,2006年中国的电炉钢产量大约为4420万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为10.5%;到2015年,中国的电炉钢产量上升到4880万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则下降到6.1%;期间,中国电炉钢产量增长了10.4%,粗钢总量占比则下降了4.4个百分点。相较之下,2006年印度的电炉钢产量大约为2820万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为57.0%;到2015年,印度的电炉钢产量上升到大约5080万吨,占粗钢总产量之比上升到57.1%;在此期间,印度电炉钢产量增长了80.3%,粗钢总量占比仅上升0.1个百分点。
平炉炼钢是一种落后的炼钢工艺,在中国以及世界大多数钢铁生产国家已被淘汰,而直到2015年印度才彻底停止这种工艺。这足以说明印度钢铁生产技术水平和设备的落后。
相对于电炉炼钢,转炉炼钢产量高、成本低,能源消耗少,因此,它是全球普通钢生产的发展趋势。但是,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炼钢能够更好地保证钢的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印度钢铁工业的粗钢生产以电炉炼钢为主导,主要是由于其先天禀赋不佳以及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所致。近些年来,印度电炉钢产量约占其粗钢总产量的60%左右,最高时占比接近70%。然而,由于印度国内缺乏废钢资源的累积,因此,其废钢资源供应紧张,质量也较差。同时,印度脆弱的能源基础设施所带来的能源短缺和能源供应的不稳定性,也将进一步加剧其电炉产业所面临的窘境,从而直接影响这个国家钢铁工业的发展。
现货资源
品名 | 规格 | 材质 | 厂家 | 地区仓库 | 价格 | 现货 |
---|---|---|---|---|---|---|
螺纹钢 | 12-32 | HRB400E | 长治市创发商贸有限公司 | 首钢长钢(首钢长钢) | 0 | 详情 |
热轧卷板 | 15.50×1500 | Q235B | 宁夏祥合明贸易有限公司 | 包钢(银川市西夏区) | 0 | 详情 |
普碳中板 | 14 | Q235B | 唐山沐翌供应链有限公司 | 唐钢(金秋港) | 0 | 详情 |
低合金板 | 8-400 | Q355B | 舞钢市盛隆物资有限公司 | 舞钢(本库) | 4700 | 详情 |
无缝管 | 12*2 | 20# | 山东东银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 聊城精密(东银库) | 7700 | 详情 |
圆钢 | 22*9380 | 25CrMoA | 山东大万实业有限公司 | 宣钢(河北宣化) | 0 | 详情 |
热轧卷 | 3.0*1800*C | Q235B | 上海盛钢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 宝钢(泉安/津澜) | 0 | 详情 |
高线 | Φ20*C | Q355D | 上海北铭高强度钢材有限公司 | 韶钢(川流富锦库) | 5540 | 详情 |
相关新闻
推荐文章
-
建材预测:跌势不止,今日钢价怎么走?
多地相出下调首付比例等利多地产政策,但新房销售额提升仍不明显,地产政策对钢材需求提振需进一步观察,目前为钢材传统需求淡季,宏观暂无重大利好。
-
亏损加剧!同比少2.5万亿!钢价又要反复?
特别关注央行:前五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1.14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889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8598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
-
建材预测:累降50!钢价来回拉扯!下周走势如何?
本周20mmHRB400E螺纹钢全国均价3691元/吨跌30,美联储降息预期延迟,国内宏观暂无明显向上推动;产业端建材库存增加、表需下降,基本面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