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国内新闻宏观要闻林毅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潜力依然强劲

林毅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潜力依然强劲

分享打印 2014-05-05 08:58 编辑:王光军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体: [大][中][小]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林毅夫近日在“北大光华经济与金融高级论坛”上表示,中国仍有较强的持续经济增长潜力,中国经济从2008年开始再有20年年均8%的增长应当是较为客观的分析而非乐观判断。

    林毅夫首先指出,改革开放35年来,中国经济维持年均9.8%的增长,取得了伟大的成绩。目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美国复苏仍未完成,欧洲仍旧深陷泥潭,日本依旧延续着20余年来的经济疲软,发达经济体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才能走出危机。

    “发达国家增长乏力只好求助于货币贬值,然而发达经济体同时贬值不能达到提振经济效果,真实失业率会维持高位,政府赤字则快速积累。发达经济体股票市场回报率低、风险高,大宗商品市场波动性增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受国际资本大进大出冲击,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国际上可能出现的问题。”林毅夫强调。

    “中国仍存在很多提高效率和质量的投资机会,而且中国政府的净负债率仍然较低,居民储蓄率较高,国家资产负债表较为健康”,林毅夫指出,需要关注的是地方政府资产和负债的期限错配问题,建议发行城市建设债,或者由银行提供融资及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发债,以化解地方政府通过影子银行系统融资的风险。

    林毅夫认为,在中国进行基础设施投资仍可能有较好回报率,中国仍有较强的持续经济增长潜力。根据购买力平价的人均收入指标,中国在2008年为美国的21%,相当于日本在1951年、新加坡在1967年、中国台湾在1975年、韩国在1977年跟美国的差距,因此在维持社会稳定的前提下,中国经济从2008年开始再有20年年均8%的增长应当是较为客观的分析而非乐观判断。

    林毅夫强调,应当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让供需决定利率水平、资源价格等市场价格。如果能够充分挖掘增长潜力,中国有可能创造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完成从低收入经济体到中等收入经济体、高收入经济体的跨越,并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市场学会:高校营销教学实践尚不能满足企业需求

    日前,中国市场学会在该学会与教育部考试中心联合主办的社科奖第六届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全国总决赛上发布的《2013-2014中国高校营销实践教学调研报告》显示,高校营销教学实践与市场需求脱节,尚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难主要问题。

    报告指出,找不到合适人才是制约多数企业发展的瓶颈,其中营销相关类职位求大于供,高薪难求优秀营销人才。

    与此同时,2014应届毕业生将达700万以上,就业形势严峻,中国有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85%的高校有营销专业,98%的院校开设营销课程,但是高校营销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实践教学与市场脱节,大多数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尚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报告认为,国内高校营销实践教学存在五方面问题。

    第一,实习实训流于形式。由于国家政策支持少且难到位,国内大部分企业并不愿意投入资源支持教学,学校联系企业的实习实训岗位很难,大部分企业招实习生是将学生充当免费的劳动力。而且,如果没有企业、院校、行业协会共建的职业教育标准,将使学习内容完全随企业资源而定,学生无法学到具有移植性的关键职业能力。

    第二,营销实践教学缺乏实战性。营销专业的很多实训主要是情景模拟、软件模拟和对抗、参观访问等形式,离企业的真实情景相差甚远。

    第三,课程设置全而不精。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趋于保守,采取但凡与营销、管理有关的课程都开设的做法,使得学生在有限的学时内掌握的知识零散,学生学得宽泛但都不精通。

    第四,实践教学学生介入程度低、积极性不高。在模拟实训的环境中,学生参与随意,热情不高。特别是当许多课程都采取这种形式的时候,学生产生严重的逆反心理。

    第五,高校营销教学重理论、重学术、轻实践。理论教学只需要照本宣科,做好实践教学则需要老师走出校门,寻找企业支持合作,但是目前我国不像德国和美国,对支持职业教育的企业有许多具体的优惠政策,所以院校寻找支持企业很难,而教育部对老师的硬性考核要求基本就是发表学术论文,如此的激励制度导致了高校重理论、重学术、轻实践的现状。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3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