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钢贸动态经济观察“滞”不足虑 “胀”仍需防

“滞”不足虑 “胀”仍需防

分享打印 2011-06-16 09:04 编辑:豫言     来源: 中钢网     字体: [大][中][小]    

导读:当前的通胀预期比较高。通胀预期会使物价上涨压力保持一定惯性。此外,发达经济体在明确看到本国通胀抬头之前,不会结束宽松的货币环境,这也会继续加大流动性输入的压力。一旦发达国家物价重新上涨,全球物价环境将对国内保持物价稳定更不利。

  国家统计局周二集中公布了5月份经济数据。其中,CPI同比上涨5.5%,创下34个月来新高。应该说,物价上涨压力较大依然是社会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

  数据甫一公布,中国人民银行就在周二下午决定,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一决定更加凸显了控制通胀的意图。

  笔者预期,年内的通胀高点还未到来。最近一段时间以来,除了食品价格和之前的通胀周期一样上涨过快外,非食品价格也不甘示弱,进入上涨通道。综合翘尾因素和新涨价因素等情况,6月份的物价指数很可能超过5月份,接近6%。如果形势有利,下半年物价有望略有回落,但指望通胀压力明显缓解是不现实的。全年物价4%的目标很可能被突破。

  当前的通胀预期比较高。通胀预期会使物价上涨压力保持一定惯性。此外,发达经济体在明确看到本国通胀抬头之前,不会结束宽松的货币环境,这也会继续加大流动性输入的压力。一旦发达国家物价重新上涨,全球物价环境将对国内保持物价稳定更不利。

  在发达经济体继续执行宽松政策的背景下,中国的政策面面临更大的紧缩压力。这种紧缩压力不仅来自流动性层面,同时也来自实体经济增长较为强劲的基本面。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中国经济增速会有所下降,但仍将维持较高增速。也就是说,当前GDP增速的放缓有一定合理性,政策面不应加强刺激力度,试图维持过去30年的两位数经济增速。

  对中国来说,4%~5%的通胀率算不上惊人,但它对居民的影响不容低估,近20年来,中国老百姓对物价的感受更加敏感了。随着中国经济走向成熟,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将会对物价带来越来越多的压力,但我们也要看到,即便是剩余劳动力枯竭的发达经济体,近30年来它们的通胀率都一直被控制在低位。

  在这种情况下,实体经济出现一定程度的降温总体上是好事,对此应持欢迎态度。经济增速的下降有助于稳定物价形势。最近一段时间来,工业增加值增速放缓、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等指标连续出现小幅回落,显示出经济活动有所趋缓。

  我们不能忽略的是,当前地方政府投资上项目的冲动还是较大,房地产、政府融资平台以及高耗能等行业的信贷需求是受到压制的,这表示经济增速放缓很大程度上是宏观调控的结果。如果没有这些限制,经济增速显然会更高。我们看到,5月份的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数据总体上好于市场预期。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大幅增长34.6%。此外,1~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8%,增速比1~4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

  从多方面看,当前物价持续走高、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并不意味着标准意义上的滞胀的到来。

  过去将近一年来,笔者曾多次提示经济出现微型滞胀的特征。但这并不是说,中国经济真的陷入了不能自拔的泥潭。总体来看,物价上扬和经济增速下滑都在可控范围内。标准意义上的滞胀表示,经济出现显著衰退,也就是经济增速显著低于正常的增速,对中国来说,正常的增速应在8%左右。相比之下,当前的经济增速还是相对较快的。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增长掉到8%以下的可能并不大。中国经济依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毋庸讳言,当前物价和经济增长相背离的走势,给宏观调控带来了一定困难。最近,有不少学者担忧宏观调控的超调风险,也即担心如果继续发力控制通胀,那么可能会误伤实体经济发展。

  如上所述,笔者认为当前经济的降温,还不表示超调已经出现。随着货币信贷增速及投资增速的持续放缓,物价持续上涨的势头将得到一定控制。之所以货币信贷增速从2010年一季度就高位回落,而物价仍处在上升通道,是因为之前的经济体中已经积累了过多的流动性。但随着流动性环境趋于常态,物价下降和货币增速下滑之间的关联将重新显现。

  由此值得关注的是,如果政策面对经济放缓反应过度,从而大幅放松宏观调控力度,那将会对经济调整造成干扰,而这种调整不仅是转变经济结构和控制通胀压力所需要的,也是中国经济增长潜力有所减弱的客观表现。

  由此来看,宏观调控尤其是货币金融政策应该继续保持收紧态势。因为,物价上涨是当前的主要矛盾。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手段依然有必要择机使用,但间隔期可以考虑放长,以更好地观察国内外形势变化。汇率和人民币国际化应该在当前的宏观调控和金融发展改革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果一些根本的价格关系和制度基础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宏观调控就会受到明显制约,从而调控空间和有效性都会大打折扣。

  与此同时,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应该更多地起到结构调整的作用。当前经济的复杂程度决定了,各项政策不应一边倒,在货币政策继续有所收紧的同时,其他相关政策可以着手激发经济活力,尤其是要避免中小企业承担较多的宏观调控成本。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