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钢贸动态经济观察保障房大缩水释放出什么信号?

保障房大缩水释放出什么信号?

分享打印 2012-03-05 10:30 编辑:豫言     来源: 现代物流报     字体: [大][中][小]    

导读: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筹措这笔资金并非易事,因为各地正面临房地产相关税收、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的严峻形势。

     人们普遍关注的各地保障房建设近期出现异常现象。根据住建部披露的数据,2012年全国保障房开工量从2011年的1000万套,减至700万套,降幅为30%。但从汇总数据看,各地的保障房开工量下调幅度,的确十分惊人。除广东外,上海下降38%,北京下降20%,二线城市如天津下降54%,无锡下降29%。

  对此,业界人士分析认为,各地2012年新增的面积,加上2011年未开工量,其保障房资金投入量要远大于2011年。在此背景下,许多地方政府想方设法为自己减压,乃是自然之举。保障房开工目标较2011年大幅缩水,缘于资金、土地等层面的巨大压力,这是不容忽视的。

  表面上看,保障房是一项政府方面不得不推出的政策。首先,可以对冲打压房地产市场,降低商品房房价,让更多的人买得起房;其次,保增长仍旧是未来宏观政策取向,房地产萎缩,政府希望通过保障房建设部分抵消其对GDP的影响。因此,为避免“限购令”带来的房地产投资下降,政府对保障房的推进仍不遗余力。

  不过,这一政策的推进显然遇到了很大阻力。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虽然比2011年减少300万套,但由于累计叠加的原因,以及“十二五”时期安排,2012~2013年保障房实际在建工程量将有1800万套左右。

  因此,到2013年,保障房资金压力将会攀升至1.8万~2万亿元。在这期间,中央财政将会拨付部分资金予以支持。然而,地方政府至少要筹措1.1万~1.4万亿元资金。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筹措这笔资金并非易事,因为各地正面临房地产相关税收、土地出让收入下滑的严峻形势。

  根据财政部2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89720.31亿元,比2010年增加16509.52亿元,同比增长22.6%。但房地产相关的部分税种增速却下滑明显,其中,房地产营业税、契税收入比上年增速分别回落17.5个、30个百分点。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收入规模相比,楼市调控下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下滑对地方财政收入的影响更大。

  其实,一直以来地方政府对保障房建设并不积极,特别是在当前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已十分严重的情况下,保障房建设已成为他们的烫手山芋。目前市县两级财力不足,土地市场遇冷,地方卖地收入的空间越来越小;银行银根紧缩,融资贷款的压力愈来愈大;部分地区政府发行债券,也是杯水车薪。

  但不管资金情况落实如何,现在的做法是,政府向省、省再向市、县各级层层下压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指标,一级压一级,其中与目标责任书一并下发的还包括工作周期和日程等等。近期各地官方纷纷披露国务院督查组对其保障房进行实地督查,地方政府在类似“全力以赴”的表态背后,看到的却是多数地方今年保障房开工体量大幅下调。

  有人认为,保障房建设就能抑制高房价,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保障房的供给并非针对商品房用户,主要是目标用户,往往是不具有购买能力的群体。

  客观地说,保障房建设必须考虑中国的实际,要和生产力水平、人口国情、财政能力相适应。20世纪80、90年代,拉美一些国家也曾大搞福利社会。但由于无视收入差距太大的现实,政府对老百姓承诺得太多,最后导致政府支撑不下去,出现金融危机。如今的欧美等国家,也出现了福利危机,同样是当初有的口子开得太大,而到了金融危机真正暴发时,已覆水难收。

  这对中国是一个警醒。那么,各地保障房大缩水释放出什么信号?它至少告诉我们,保障房建设要在短期内完成这么大的规模是不现实的。换句话说,如果保障房的建设采取大跃进的方式进行,将缺乏可持续操作的空间。从现实的推进角度,未来政府在落实保障房政策当中,需要注重可持续、可操作性,并形成一个比较有序的机制。正确的做法是,各级政府建立起逐年建设、分期供给的常态化制度。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