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改增”试点试出了什么
导读:上海财税部门新近发布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起该市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以来,各项政策措施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一季度全市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负约20亿元。
上海财税部门新近发布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1日起该市开展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工作以来,各项政策措施运行情况总体良好,一季度全市试点企业和原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整体减轻税负约20亿元。
20亿元减税额相较全国同期2.59万亿元税收收入,固然是九牛一毛,但其正向效应,却有助于同时推进税收公平与效率。
就公平而论,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增值税与营业税,不仅存在显而易见的重复征收,并且还导致整体税负随收入累退,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即可以通过产业链上进项税额抵扣,避免服务分包环节层层征收营业税。从上海试点情况来看,由于占企业总数近七成的小规模纳税人由原来按5%税率缴纳营业税,调整为目前按3%税率缴纳增值税,因此,原本税负相对较重的小微企业成为了这项改革最大的受益者。
另就效率而论,税收的目的并不止于转移支付,作为一国产业政策的重要抓手,它还兼有引导资本投向等基本职能,但我国现行税制中的增值税与营业税,显著矛盾于现代经济分工不断细化,以及服务业占比不断上升等内在要求。因此,通过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改革,可以化弊为利地促进产业分工与协作,加快推进经济发展转型升级。
成本低且收益大,事半功倍的“营改增”试点,充分表明中国税改,乃至所有改革行至中流普遍性的困顿。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最大的障碍在于营业税系为我国地税第一大税种,改为增值税后总体税收短期之内趋于下降,且按例只有1/4划归地方。因此,这一税改即便是在中央让利地方指向明确——“试点期间原归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收入,改征增值税后收入仍归属试点地区”情况下,它的推广仍然因为上海一地的特殊性而未必顺利。
上海对“营改增”独有的热情主要源自两点特殊性,其中之一是,上海系国家战略明文要求“率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示范地区。按照规划,2015年,上海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要达65%左右。因此,为了扭转近年来本地服务业发展后续乏力的不利局面,上海甘愿在短期内年静态减税百亿元以换取未来更多可预见税收。
上海在“营改增”试点中的另一项特殊性或许不如前一项耀眼,但却丝毫容不得小觑,那就是上海在全国省级区划中独具特色的国税、地税机构合署办公。因此,综合这两点特殊性不难得出,行至存量改革阶段,多大程度上触动了既得利益群体以及该部分利益群体可能反弹的力度大小,已经明显相关于某项改革的进展顺利与否。而对于这一现象的充分认识以及恰当地破解,其实正是下一步改革如何进行的关键所在。
相关新闻
推荐文章
-
钢贸商如何应对价格“倒挂”?
在上海从事钢材贸易的何总对价格“倒挂”也深有感触,他刚向钢厂订购一批螺纹钢,付了货款,可货还在途中,现货市场的螺纹钢销售价格已经下跌了80元/吨,眼看自己订的这批货因价格“倒挂”而亏损,何总十分心疼。为此,何总一直在思考应对价格“倒挂”的良策。
-
【新闻解读】中国乐见黄金价涨
对于老百姓来讲,黄金是奢侈品,不是生活必需品,买不买都可以。如果黄金价格涨可以换来低通胀率,换来通过多种手段控制也无法控制的流动性,我想,无论是民众还是政府,都还是很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