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钢贸动态经济观察11月外汇占款缘何“意外”负增长

11月外汇占款缘何“意外”负增长

分享打印 2012-12-19 09:11 编辑:秀     来源: 金融时报     字体: [大][中][小]    

  在连增两月后,11月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数据超出市场预期,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736亿元。央行日前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中国金融机构外汇占款余额为257187亿元,低于10月末的257923亿元人民币。此前,10月份外汇占款为增加216.25亿元,9月份增加1306.79亿元。

  在数据此次公布之前,市场普遍预计,由于11月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多次触及交易上限,呈现涨停态势,据以往规律,在人民币升值背景之下,企业和居民的结汇意愿应当比较强烈,加之美国接连推出量化宽松措施以及“热钱”大量囤积香港等因素的叠加,其结果必然导致11月外汇占款大幅增加,而实际情况却是外汇占款大幅减少。

  对于这一“意料之外”,市场各方给予充分解读。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高级分析师周景彤认为,一般而言,外汇占款主要是受外贸顺差、FDI、人民币汇率等因素影响,11月外汇占款减少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11月外贸顺差大幅度减少。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认为,外汇占款减少主要还是和贸易顺差的变化相关。数据则显示,11月份我国贸易顺差196.3亿美元,相比10月份顺差319.9亿美元减少123.6亿美元,环比降幅达38.6%。此外,郭田勇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大,使得企业和居民倾向于持有更多外汇,或许也是近期外汇占款减少的原因之一。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对此表示,11月外汇占款意外负增长,一种可能的原因是,虽然当月人民币升值并出现多日涨停,但由于干预减少,致使外汇市场“有价无市”;另一种可能则是,去年以来,企业进口通过海外代付等方式尽量延迟付汇,在贸易项下积累大量美元空头,其到期集中偿付会致企业购汇增加,但这要等到外汇局代客结售汇数据出炉后才能判断。

  此外,市场也有猜测认为外汇占款出现负增长意味着资本项下有资金“出逃”。持这种观点的专家认为,这主要由于目前世界经济复苏、主权债务风险等不确定因素,使市场情绪可能时好时坏并触发国际资本流动的短期波动。“应该说不排除有资金流出的可能,但如果就此把外汇占款大幅减少归因为‘热钱’流出,恐怕还需要进一步的数据支持。”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不过,尽管11月外汇占款大幅下降,但各方反映出来的情况都显示当前市场流动性仍较宽松。有分析指出,上周数据显示14天以下资金利率均在3%以下,这显示当前资金面较为宽松,这一态势有望延续到年末。

  一般而言,在外汇占款减少时,市场的流动性会趋紧,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降准等来补充流动性。今年以来,面对外汇占款增量的总体明显减少和“起起伏伏”,及时有效补充市场流动性显得尤为重要。自年初以来,管理层主要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向市场注入流动性,下半年对公开市场操作使用更为频繁。“虽然时下接近年末,金融机构为年末筹备资金难免使得资金面有所趋紧,但从目前市场流动性状态看,近期降准的可能性较小,在近期社会融资规模快速增长、央行持续逆回购态势下,预计资金利率仍将维持低位。”上述工行人士称。

  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明年“宽财政、稳货币”的宏观调控基调,就此,市场普遍认为,这意味着明年货币政策在操作上仍将坚持稳健态势,不会大幅放松。只要流动性状态尚可,明年一季度降准的可能性就不大,预计管理层会根据流动性变化情况继续灵活开展货币政策工具操作。

  日前,中行在其发布的2013年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中指出,2012年央行通过对冲外汇占款发放货币的渠道已经逐渐关闭。究其原因有三点,一是进出口贸易的大幅萎缩;二是人民币汇率进入双边波动渠道;三是我国企业、居民持汇意愿明显增强。这三个方面相互影响,并共同作用于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导致金融机构外汇占款大幅缩水,央行通过对冲外汇占款投放货币的渠道几近关闭。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此条件下,逆回购成为过渡时期央行补充流动性的主要选择。然而,逆回购市场容量有限,相对于社会融资总量来说规模过小,调节力度值得商榷。况且,目前执行逆回购利率缺乏弹性,未来操作的执行力堪忧。长期来看,央行货币投放渠道依然面临变革压力。在此背景下,不排除未来央行长期趋势性调降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