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钢贸动态经济观察公务用"国车"谁在欢喜谁在忧?

公务用"国车"谁在欢喜谁在忧?

分享打印 2013-04-28 11:44 编辑:秀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字体: [大][中][小]    

  “购买新车时,一律选购符合规定标准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今年以来,各地纷纷下发规定,公务用车采购向价廉质优的自主品牌汽车倾斜。

  正在举办的“2013上海国际车展”上,专门针对公务车市场的自主品牌汽车也成为一大看点。

  公务车用自主品牌,既需企业潜心磨剑、做好产品,更需官员转变心态、摒弃“面子”。

  “国车”公用:不能只听雷声不见雨

  早在2012年,工信部公布了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400多款候选车型几乎都是自主品牌产品。近期,甘肃、新疆等多个省区市出台文件,规定领导人换公务用车需选择自主品牌。

  正在举行的“2013上海国际车展”上,自主品牌展台最大的亮点,就是公务车型的集中展示。国内各大自主品牌展出车型不但严格符合“双18”(排量不超过1.8升,价格不超过18万元)限令,还专门针对公务车市场,开发了车载220伏电源等办公装备。

  “公车用‘国货’,对自主品牌汽车是支撑,也是‘治奢’良方。”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饶达说,相对于当前中国汽车市场每年近2000万的产销量,公务车市场虽不算“大蛋糕”,然而杜绝外资豪华品牌,对遏制国内公务车“攀比风”却大有好处。

  “从美国、德国、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惯例看,政府用车基本都是自主品牌。”上汽乘用车公司总经理陈志鑫说,公车向自主品牌倾斜,不仅可以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而且社会示范带动效益更可观。

  长期关注公车改革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余南平说,以前我们拿不出过硬的产品,让合资品牌逐步占领了公务车市场,现在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非常可靠,用“亲儿子”替换“干儿子”理所应当。

  但是,由于固有“讲排场”的心态作祟,推行过程似乎并不是一帆风顺。一位地方官员就向记者坦言,以前确实为“座驾”纠结,因为觉得公车就是“待遇”,当然人人想坐好车,而且前几年私家车还不是那么普及,有攀比心理。“总觉得面子上过不去。”

  “自主品牌会不会成为公务用车的门槛,关键不在于规定,而在于官员心态。”余南平说,如果官员在乎的是搞形象、讲面子、比排场,自主品牌自然难入其“法眼”。

  自主品牌:是“强心针”但非“救命稻草”

  公务车市场“自主品牌化”的规定频频出台,对于压力巨大、外资合资夹击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针”。

  “政府需采购自主品牌轿车、公务员带头乘坐自主品牌轿车,这对于国内自主品牌车企来说,都是绝对利好。”吉利集团副总经理兼品牌与市场总监易寒说。

  但对于自主品牌而言,提升质量、规范售后仍是不得不跨过的坎,并非进入公车名单,就“皇帝的女儿不愁嫁”,自主品牌必须苦练内功。

  2012年,中国汽车产销双破1900万辆,再创新高,连续第四年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但与此相对,自主品牌汽车的情况却并不乐观,市场占有率不断下降。例如奇瑞同比下降14%,江淮同比下跌5.25%。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统计,2012年前十大轿车品牌销量排名中没有一款自主品牌轿车入围。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说,自主品牌汽车由于在技术、服务上的不成熟,尤其是品牌的弱势,在竞争中处于下风。据了解,合资品牌采购量一度占国内公务车采购规模的90%,而此次的倾斜给了行业很大的鼓舞。

  “自主品牌应利用这个机会,真正把质量做上去。”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商务信息中心部长郭咏认为,产品的好坏,实际上最终还是需要市场竞争的检验,不是仅仅靠行政命令。

  长期研究公车改革的湖北统计局副局长叶青也认为,当前国内公车改革到了关键时期,一系列政策有望出台,总体原则是减少公车,所以公务车采购规模也会缩小。公车采购对自主品牌的拉动力相对有限,重要的是中国公务车“自主品牌化”是一种示范,倡导节俭,同时也对自主品牌汽车质量提出新要求。

  公车改革:必须防止变相突破规定

  公车治奢,“国货令”是开端不是终结。许多业内人士预计,未来国内公车标准将进一步严格,排量、售价可能进一步“紧缩”。

  饶达表示,下调公车采购标准的空间还很大,“以目前自主品牌产品水平,10万元至12万元的产品足以满足日常公务需求。”

  不管是对公车购置的规定越来越严,还是对公车选购自主品牌的目录控制,都表明了当前中央对于“车轮腐败”治理的决心加大。然而,从多年治理的经验来看,公车乱象治理绝非易事,还需防范变相突破规定。

  即使在当前“八项规定”深化落实的阶段,公车腐败的案例依然屡屡出现。例如副科级干部违规使用豪华车、贫困县“借用”或配备豪华车等情况,说明不仅要有规定,更要严格执行。

  “特别要封堵漏洞,一些如低买高配、二次升级,以‘接待专车’‘下乡专车’等各种名目购买超标车辆,下级企业购买超标车供上级机关‘借用’等违规行为,要明确其性质,利用严格的惩戒,管住公车乱象。” 叶青说。

  一些专家表示,除了公务车采购,包括出租车等在内的公共服务领域都应向自主品牌产品倾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

  “国内汽车保有量仅为美国十分之一,潜力仍然很大,且将长期成为全球最大市场。自主品牌不能长期当‘配角’。”同济大学汽车学院院长余卓平说,不只是公车采购,要从各方面综合助推自主品牌产品的发展。

  “中国领导人已经提出了要坐中国自主品牌的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如果说中国的领导人能够坐自主品牌的汽车,那将是对中国自主品牌最大的支持。”长安集团董事长徐留平说。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