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写字楼市场对入世的反应
分享打印 2002-01-04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统计显示,各大城市的写字楼市场在第一时间对入世有了积极的反应,中国房地产业的重新洗牌已经开始。 写字楼市场成了近水楼台 WTO的槌声未落,北京的诺基亚中国总部就告别了只有3层的办公场所,几乎把盈科中心一幢19层写字楼全部租下;曾在京城租了多处写字楼的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刚把所有的分支都整合进了东方广场;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也把总部搬进了国贸中心。种种迹象表明,在WTO利好消息的刺激下,北京的写字楼市场在悄悄地回暖。 上海统计局的资料显示,上海写字楼市场行情在入世以后一路猛进,租售价格不断上扬。证券大厦、瑞安广场、嘉里中心等顶级写字楼的出租率均达到了95%以上,且有进一步攀升的势头。 入世前后的这段时间里,南京新开盘的写字楼一下子冒出了10多幢,这些新推出的写字楼设施非常先进,档次也很高。另外,南京房管局市场处提供的资料还显示,一些过去早已上市但一直未能脱手的写字楼也纷纷开始重新包装,准备再次上市。 以上数据显示,各大城市的写字楼市场在第一时间对中国入世有了积极的反应。在各大城市的中央商务区里,新兴写字楼群形成了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商务网,这恰巧与看好中国投资环境、意欲谋求发展的跨国公司一拍即合,这是写字楼市场欣欣向荣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分析,入世以后,随着关税等条件放宽,外企在中国投资有了保障,各种不同规模的外资企业都具备了进入国内市场的条件和信心,这为写字楼市场提供了一个可观的客户群。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开发商也不能因入世而盲目地乐观,全国十大城市写字楼的平均空置率在20%以上,部分城市甚至达到了30%―40%,这是一个令人不安的数字,入世的利好是长线的,如何消化好这些空置房是开发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要考虑的问题。 房地产资本运作呼之欲出 “‘9?11’以后,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国际游资为了寻找出口,大量的以基金形式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这种进入的方式比起以独资公司、合资公司的形式更加灵活,风险的可控制性更强,退出的渠道也更方便,这将大大拓宽我国房地产企业的融资渠道,这是地产市场在加入WTO以后所面临的新的挑战。”在不久前结束的北大房地产财富论坛上,熟悉资本运作的地产新贵刘永好敏锐的捕捉到了WTO以后地产金融领域新的变化。 国际资本对中国房地产业的冲击,并不是以单个资本的形式出现的,而是伴随着金融资本、保险资本、电讯资本、汽车资本以及其他相关产业资本,以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形式出现的。中国地产界面临未来挑战的将是国外整个完整发达的市场经济体系。 房地产企业的内部生存和发展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而WTO的正式加入,外部环境也将变得更加严峻,国际资本虎视眈眈。从事房地产资本运作的北京世纪华夏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吴海滨认为,“中国房地产业的重新洗牌已经开始。从金融和投资银行的角度来看房地产业,我认为中国房地产业的春秋时代已经来临。因此,中国房地产业要应对WTO的挑战,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跳出自身的视野限制,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的道路。” 从深圳方面传来的消息说,为了解决企业扩张经营中的资金瓶颈问题,王石仍然希望继续打通国际融资渠道,不久前,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曾经说过,万科可以发行B股,但是这样的筹资力度还是不够,去年万科引进华润的目的就是为了打通国际资本融资渠道,资本运作始终都是王石手中的一张王牌。 “入世”对房地产商是有喜有忧,大的房地产商会喜,小的房地产商则忧。以北京为例,北京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已近千家,其中小作坊、小生产式的企业占了相当数量,这些先天不足会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现出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发展商说:“虽然中国刚刚入世,可是我们已经能够感受到入世带来的压力了,我们是一家小的地产公司,年均开发量不足1万平方米。企业规模小不仅导致成本高,效益差,也很难获得资本的支持,从规模经济来看,我们实在没有办法和国外大的企业进行竞争。” 相比较而言,一些大的地产商心里就踏实多了,他们认为,由于房地产的地缘特征,土地资源的利用受到多重限制。土地资源分散在不同人群手里,也使本土发展商更容易获得廉价的土地资源。华润置地(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郭钧认为,本土发展商既有土地的优势,又有设计、咨询、服务等各项专业资源,在设备、建材等先进技术应用上也享有更多选择、支持,这对改善及提高房地产的产品品质是相当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