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口上跳舞:我国房地产市场透析(一)
分享打印 2002-06-19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房地产市场向来是一个颇具硝烟色彩的“战场”,博弈的双方总是在寻找自己的利器,并往往将这把利器尽情演绎成“口水战”。月初,一家名为北京锋尚国际公寓的开发公司推出了“按使用面积售楼”的做法,立马触动了房地产市场的“三八线”――购房面积计算方式这根弦。 无疑,按使用面积售房是对房地产界现时通行的按建筑面积售房的方式提出了挑战。所以,不管按使用面积售房的“始作俑”者张在东如何地解释这是为消费者好,潘石屹仍不买账,并将其形容为“鸵鸟”式的行为。潘石屹说,鸵鸟的眼睛永远只盯着地面。而房子是一个空间的概念。购房人不应该把目光只盯在自己屋子里的那点儿使用面积。他认为,在以期房为主的市场中,如果按使用面积来卖房,很容易导致楼盘开发只注重使用空间而忽视公共空间。 由于住宅是目前我国市场的消费热点,住宅又是价值额巨大的消费品,所以住宅市场的一举一动都会引来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住宅在我国是一个相对处于发展中的产业,出现一些问题也属正常。 “多事”的面积 据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事务部主任王前虎介绍,消费者在房地产方面的投诉,近三年分别以23%、25%和13.2%的增长率在增长。而面积之争是房地产纠纷的焦点。 据说,以建筑面积计价,有些开发商就可以利用其中的“公摊面积”(约占房屋总面积的15%至20%)玩猫腻,把大量不该摊的面积摊到消费者头上,消费者多掏了钱还拿这些开发商没办法。由于建筑面积计算复杂,即便有政府背景的测绘机构“把关?,测定出哪些该摊哪些不该摊,老百姓还是不放心。 去年年底,由于《商品房买卖合同示范文本》的出台,一些地方的开发商开始以“套内建筑面积”计价。套内建筑面积大体等于“使用面积+墙体面积”,起码把“公摊面积”这一块剔除出去了。但是墙体面积是多少、怎么量,老百姓仍然不易掌握。 在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看来,购房者在面积上的知情权不该由他们来负责。 红石实业公司总经理潘石屹说,什么面积该分摊,什么面积不该分摊,有政府的测绘大队来做,开发商不用知道,只要测绘大队知道就完了。房地产开发商不可能再在房屋面积问题上缺斤短两,因为面积是由测绘大队负责测量。 华远新时代集团总裁任志强认为,买房测量职能靠国家测量单位,因为测量不是开发商做的,按什么卖是政府要求这么卖的,他按斤就按斤。 实际上,虽然测量公司是独立的第三方中介机构,但目前的数量还很有限。仅北京市来说,只有23家测量机构,而且基本上各区管各区的,还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消费者和开发商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 论说以套售房 其实,在北京之前,深圳市房地产市场也为关于是以套内面积结算还是以建筑面积结算合理争论得热火朝天。 前不久,深圳市规划与国土资源局的网上调查显示,89%的人赞成实行套内面积计算。接受调查的网友表示,套内面积才是买房者最关心的面积,这种计算方法保护了购房者的利益,避免了开发商多计算公共面积来增加利润。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跟北京一样,很多业内“专家”对这种套内面积的算法并不赞成。 世联地产董事长陈劲松担心,套内面积并不是一般的消费者者拿着一把尺就能准确算出来的。 深圳中原策划副总监玉家雄认为,如果按套内面积计算,单价就会提高。市场人士之所以不赞成,还有一个原因是怕置业者一下子接受不了价格提高的现实而影响销售。 按套内面积计算,无论对业主和发展商而言,都有其有利因素。对发展商来说,不必向业主解释太多面积差异的产生原因,避免业主产生发展商给他多算了面积或在骗他们的误会,而且发展商也不必再向业主说明哪些该分摊哪些不该分摊,减少了投诉。 对于业主来讲也是一样,拿着自己房子的图纸算不出房子的面积,就是因为有了分摊面积的原因。所以他们往往就此认为自己受骗了而心有不甘。如果按套内面积算的话,虽然价格会高点,但会给业主带来一种实在的感觉,而且买得心中有数,不会因为“我住一楼为什么要分摊电梯的面积”而伤神。 但弊端也是有的。一位房地产商认为,套内面积并不是房间的面积,还包括墙体的面积,假如按套内面积算的话,有些业主不知就里,拿着尺子一量,发现自己的面积不对,还会发生新的纠纷。“另外,开发商还会产生公用面积就是自己的,可以随意处置的心理,那就乱套了”。 还有人担心,假如按套内面积计算,开发商会片面追求套内面积而忽视公用面积的建设,从而影响居住质量。 此外,物业管理如何收取相关费用。当建筑面积大于使用面积时,如果按使用面积销售,就得按使用面积收取暖费,但如按使用面积计算,每平方米的收费标准则会比现行的标准高出许多,消费者会认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