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地产科技进步对我国住宅产业贡献率达31.8%

科技进步对我国住宅产业贡献率达31.8%

分享打印 2002-07-23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72号)的文件,明确指出:“加快科技进步、鼓励技术创新、重视技术推广。积极开发和大力推广先进、成熟的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以住宅建设的整体技术进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并确定:“到2005年,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要达到30%,到2010年提高到35%。”  统计显示,到2000年底,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的贡献率比“九五”末期提高了6.4个百分点,达到31.8%。这与一些发达国家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美国和日本的科技贡献率均在50%以上。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产业,实现产业现代化目标,纵观中国住宅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国外住宅建设现状,不抓科技进步这个根本,就不会提升整个产业的水平,就不会提高住宅的内在功能质量。  早在1997年,建设部发布了《1996-2010年建筑技术政策》,13项建筑技术政策几乎全都涉及住宅建设。如果说国务院72号文中所提出的住宅产业现代化实施的框架(即,住宅技术保障体系、住宅建筑体系、住宅部品体系、住宅质量控制和住宅性能认定体系)是“纲”,那么,建筑技术政策中有关住宅的技术政策和措施就是“目”。“纲举目张”,现在“纲”已提起,关键是“目”的拓展。  住宅技术推广  (一)目前,住宅建设中主要应推广先进成熟的成套技术和产品。 企业采用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并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新的卖点,获得良好的效益;反之,他们的反馈信息,会促进研发单位的创新。企业已成为技术推广的主体。住宅产品需要采用部品部件去组装,应用技术去建造,这个过程购房者并不需要了解,而开发建设企业非常清楚。显然,住宅技术的推广对象主要是开发建设企业,只有企业在实际工程中应用了,消费者才能得到科技带来的生活创新。应用――这个技术推广的重要环节,却长期被忽略。  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是一项成熟而先进的技术,在美国钢筋混凝土工程中普遍得以应用。国内提出“在住宅中形成大空间,便于灵活分隔”已有多年,预应力技术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许多开发建设企业对此了解甚少,更谈不到使用。但有勇于探索者,一旦了解这一技术的优势就立即用于工程上,迅即取得明显效果,比如北京今日家园、深圳万科俊园等。  铜制管材是具有耐热、耐寒、耐压、耐腐蚀、耐火、寿命长的环保型产品,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在住宅中使用的上水管、热水管和燃气管中约70%都采用用铜管,在这方面,我们推广力度不够,开发商对铜管的性价比不了解。然而从1998年开始,国际铜业协会在中国开展大规模的推广宣传工作。据科学技术咨询中心调查,2001年铜水管的用量比2000年增加了50%,并且还将持续上升。住宅管材的新一轮的更新换代一定会从铜管的推广普及开始。  (二)住宅技术推广工作是伴随着关键技术的突破、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而深入开展的,离开这个基点,推广工作就失去了活力或半途而废。  近几年来,太阳能热水器在住宅建设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到2000年度,全国太阳能热水器拥有量达2600万平方米,居世界第一位。发展如此迅速,是因为太阳能热水器的管线系统、控制系统和电补热系统等关键技术上有了突破,性能更稳定,寿命更长。还应该指出的是:在当今的住宅建设中,有不少住宅技术产品是直接由企业开发或引进的。开发建设企业从原来被动式的“接受技术”,转变为主动积极地引入技术。引进与应用、研发与应用为同一主体,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转化变得更为直接、更为有效。  住宅技术集成  随着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的设计内容也随之复杂化,比如北方地区的冬季采暖技术,原来只有集中采暖一种形式,现在则出现了天棚电热膜辐射采暖、地板辐射采暖、地源热泵采暖、独立壁挂炉采暖和电热风采暖等多种方式。这些技术都有各自的特点,不深入了解就会发生使用上的错误。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促使许多技术成为独立的专业,如住宅的智能化设计、室内装修设计和室外的景观环境设计都已完全专业化。专业化的细分,反映出住宅“精密程度”的提高,是现代设计突出的表现。与此同时,住宅设计的专业化又促进了住宅技术向集成化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把所有的专业集成到一个住宅中来才能组合成一个好的产品。住宅的品质最终取决于先进技术的集成程度。这种技术的集成,首先是通过住宅开发建造商的策划和设计单位的设计完成的。  (一)结构技术的集成  香港海明轩(236m)是世界第三高的住宅,其结构技术能给每一个建筑师留下深刻印象。3幢超高层建筑组成的住宅,未采用钢结构,而是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用C60高强混凝土的这种结构比钢结构节约投资,而且抗震、抗风能力强。与之相匹配的,底部结构是30米的钢筋混凝土桩基。顶部结构是调节高层摆幅的(起阻尼作用)巨大水槽。香港设计师请加拿大专业人员做了模拟风洞试验,采用设水槽的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结构抗风和摆动的关键技术难点,使整个设计更为完美。但是,超高层住宅设计的技术集成远不止这些,如防火避难层的设置问题(香港规定超过40层设一个避难层,每户距避难层的层数不应超过25层)、转换层的设置问题、管道井的设置问题、门窗、幕墙抗风载等问题,都会集中反映在结构设计上,而这些问题会涉及到其他技术系统。从这里我们得到一个重要的启发:住宅技术的整合过程中,必须首先确定关键技术点所在,然后针对这些点,去捕捉相关信息,寻求出最先进、最可靠的解决方案,并使之系统化。系统化才是技术集成的内涵。  (二)设备技术集成  居住者对设备的技术集成认知度比对结构技术集成的认知度要高的多,因为设备技术的集成更为直观,更易体会。但在以往很长的时间里,由于经济实力所限,住宅设备的更新缓慢,质量提高不明显。近五年间,人们开始关注设备的档次和技术的优劣,实际是关注“居住舒适度”是否得到了改善。“居住舒适度”的提高一靠户型的合理,二靠设备技术的先进。设备技术的集成度越高,就越先进,“居住舒适度”也越高。  北京“锋尚国际公寓”项目中采用了9个子系统:天棚辐射采暖制冷系统、健康新风系统、外墙保温隔热系统、外窗节能、防噪系统、地面和管道防噪声系统、中央吸尘系统、卫生设备后排水系统、垃圾处理系统、中水处理系统。其中前3个系统属国内住宅中首次应用。天棚辐射采暖制冷系统是将聚丁烯(PB)盘管预埋在钢筋混凝土中,夏季向管中送20℃水,冬季送28℃的水,能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6℃的舒适范围内。健康新风系统则在此基础上改变室内空气的质量,经过统一空气净化和冷热处理后的新风经“下送上回”进入室内,无须开窗即可保持新鲜空气的不断更换。能够应用上述技术的前提是建筑本身是一个节能型住宅。因此,外墙保温隔热系统采用外保温板,空气隔离层外挂陶瓷砖幕墙的做法,使墙体保温性能高于北京现行节能标准3倍,屋顶保温性能高于北京标准4倍。可见9个系统所形成的体系,恰恰反映设备技术集成的关联性。只有综合的集成才能匹配,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各子系统的优势。  (三)装修与部品的集成  用建造装修一体化取代离散化的装修是一种变革。其本质是用科技密集型的规模化工业生产取代劳动密集型的粗放的手工业生产,从而全面提升住宅的品质和品位。所谓“科技密集”不是单纯指装修施工的手段方法,更主要的是反映在部品的制作加工和组装工艺上。做了装修,但仍卖不出去的住宅,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进行统一设计,没有统一进货,没进行部品的细化集成,仍旧采用分包的办法进行大面积装修,根本体现不出现代装修所具有的产业化特征。2002年5月,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发布了《商品住宅一次装修到位的实施细则》,提出技术集成和工业化装修的具体途径,在全国反响强烈,受到开发商和装修工程企业的关注。  最近新出台的《建筑模数协调标准》和《住宅厨房卫生间产品(设备)的设置及接口设计细则》,为装修技术和部品的集成奠定了基础,只有遵循标准和细则,才能促进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装修体系的形成,实现住宅部品的通用化。  住宅技术的配套  技术集成是要解决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整合问题,是采用多种技术去优化一个体系,会涉及到多学科多专业。技术配套则是要解决某项技术、某一部品的,甚至某一道工序的配套问题。技术不配套是住宅质量通病不能得以克服的主要原因之一。  混凝土空心砌块是代替粘土砖的主要砌体材料,江苏、浙江一带早在90年代初就使用过这种墙材。但出现了许多砌块渗水、漏水的现象,群众反映大,开发企业不敢使用混凝土空心砌块。其中,问题的关键就出现在我们的产品不配套上。生产混凝土砌块的厂家只生产砌块,而不生产配套的砌筑砂浆和外饰面材料。施工工人用砌砖头的砂浆和方法去砌混凝土空心砌块,这怎么能不出问题?  住宅内部分隔墙产品是能在工厂成批制作的板材。在国内已发展多年,品种早已形成多样化,但仍有许多墙板之间的接缝出现开裂现象。这是因为许多厂家对板间接缝技术缺乏了解,不能选择出有效的粘接胶和网格布克服温度所引发的变形问题。从澳大利亚引进的“水泥聚苯板”,生产工艺先进,板缝的粘接胶也先进,用他的样板就只能用他的粘接胶。又如最新引进德国技术生产的“星泽墙体”,除材料配套外,连墙板的支撑调节架、轻骨料浇注机、板材切割工具、手工打胶工具,都配套生产出来,达到了产品的系列化开发。  在建设部实施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中,把选择应用先进适用的成套技术作为重要的申报条件和考核标准。通过示范工程,将成套技术在更广的范围领域里推广,带动各地住宅建造技术的发展。  上述针对住宅建设提到的技术推广、技术集成、技术配套,归结到一点就是:科技要创新,科技要进步。科技进步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灵魂和动力。 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 孙克放 《中国建设报》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