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
分享打印 2005-03-31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2004年,中央采取严格的措施管理土地、从紧供地,结果如何?最新公布的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可资分析的信息。两个37%,真实地反映出严把土地闸门的成效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首先反映了严把土地闸门的成效。这一年度土地利用变化的突出特点是,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和建设占用耕地较上年大幅下降。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当年新增建设用地 401.7万亩,建设占用耕地217.6万亩,分别较上年减少240万亩和126万亩,均下降37%。新增建设用地和建设占用耕地出现多年来少有的下降趋势。这一成果来之不易。过去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针对经济领域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同时,要求国土资源部门严把土地闸门,积极运用土地政策参与宏观调控。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坚决落实“三个暂停”的要求,停止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项目以及高尔夫球场、高档别墅的土地供应,严把土地闸门,对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起到了釜底抽薪的作用,有力地遏制了滥用土地行为。各地对新上项目严格把关,有效控制了新增建设用地增长。第三个“37”也是数字上的巧合。全国治理整顿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始终保持着高压态势,违法案件数量随之减少。2004年度未批先建占用耕地数量较上年下降了37万亩。这显然反映了土地市场两年治理整顿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随着治理整顿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依法用地的意识大大加强了。开发区大“瘦身”,但仍是新增建设用地的大头曾几何时,大江南北,大大小小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大学城遍地开花,不少地方村村有工业点,镇镇有工业区。开发区(园区)大量圈占、闲置土地,导致土地供应总量失控,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不良影响。这次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矛头直指开发区。目前,多数省份的开发区数量与面积都大幅度减少,基本刹住了盲目设立开发区、大量圈占土地之风,遏制了乱占滥用土地的势头。治理整顿共清理出6866个各类开发区,已核减4813个,占原有总数的70.1%;规划面积压缩了2.49万平方公里,占原有面积的64.5%。开发区一次又一次地“瘦身”。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与之吻合,结果显示,2004年度当年新增独立工矿建设 (包括各类开发区、园区)用地187.6万亩,比上年减少近100万亩。但调查结果也表明,2004年度新增独立工矿建设用地数量较上年虽有减少,但占新增建设用地的比例较上年却增加了2个百分点。2004年度当年新增独立工矿(包括各类开发区、园区)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量的47%,是建设用地规模扩展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独立工矿用地占新增建设用地的比例逐年增加,从1997年的24%上升为2004年的47%。看来,控制建设用地规模重点还是要抓好独立工矿用地。当前,已有52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审核并公告恢复供地,一批保税区也通过了审核。对其他各地提出拟保留的开发区,我部联合有关部门,按照审批权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严格进行审核。耕地保护形势严峻,占优补劣依然存在2004年我国的耕地减少了1422.0万亩,全国耕地面积由2003年10月底 18.51亿亩降为2004年10月底18.37亿亩,人均耕地由1.43亩降为1.41亩。这是一个新的警示信号,反映了我国耕地保护形势面对的严峻挑战。尽管2004年度全国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数是1999年以来补充耕地最多的一年,全国补充耕地面积比当年建设占用和灾毁耕地多206万亩,各项建设占用耕地总体实现了数量上的占补平衡。但是,从质量上来说,补充的耕地很难与被占用的好地相比。2004年度各项建设占用的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占72%;补充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仅占34%。建设占用的耕地多数是居民点周边的优质高产良田。补充的耕地则多来自未利用地的开发,大部分开发为旱地,占优补劣现象依然存在。通过开发补充耕地的潜力十分有限,而且,补充耕地尤其是优质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我国水资源充沛、热量充足的优质耕地仅占全国耕地的1/3,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这些地区多是经济发展快,建设占地最多、最快的地方。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我们一定要从土地利用变更调查中,读出耕地保护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继续把好土地闸门不放松。经济发展较快的九个省市新增建设用地占全国一半以上国土资源部对用地情况分析表明,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建设占地数量仍然较多,全国新增建设用地和建设占用耕地有一半以上集中在经济发展较快的九个省市。全国人均GDP在前九位的省市(上海市、北京市、天津市、浙江省、广东省、江苏省、福建省、辽宁省、山东省)GDP总值占全国的53%,2004年 1-10月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52%。 2004年度这九省市当年新增建设用地 203.6万亩,建设占用耕地116.6万亩,分别占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总量和建设占用耕地的51%和54%。据了解,这九省市人均耕地仅为0.87亩,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1%。显然,这些地区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十分重要。从全国来看,经济发展与土地供应紧张的矛盾日益尖锐。外部,面对治理整顿的巨大压力,内部,则面临没有更多的地可用的窘迫。各地积极利用“三个暂停”时机,促进用地结构调整,迈出集约用地的步伐。200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显示,各地调整用地结构,大力推进土地集约利用。增加存量土地的供应,改变了过去建设用地供应主要以新增建设用地为主的状况。据统计,2004年全国建设用地供应中,存量土地占56%。存量土地开始在土地供应中发挥积极作用,有效控制了建设用地总量,同时保证了国家和省级重点急需项目的建设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