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汽车年终盘点之“新合资”:外资车企“向东看”,“含华量”决定电动转型成败

年终盘点之“新合资”:外资车企“向东看”,“含华量”决定电动转型成败

分享打印 2024-01-05 11:25 编辑:中钢网     来源: 互联网     字体: [大][中][小]    

导读:从40年前主动寻求合资,到如今被外企找上门来合作,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开启一轮“反向合资”的高潮。

  从40年前主动寻求合资,到如今被外企找上门来合作,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开启一轮“反向合资”的高潮。

  “中国汽车市场格局从外资品牌主导到内资车企崛起,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提升,部分外资品牌市场占有率下降,尤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内资车企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外资竞相合作的对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教授李玉梅表示。

  “反向合资”有了N种可能

  2023年以来,先后有大众、奥迪、雷诺、Stellantis集团等一众外资品牌,宣布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达成相关合作。这标志着一个新的合资时代正在到来。

  

  去年7月,大众斥资50亿元人民币,购入小鹏4.99%的股份;奥迪与智己进行合作,获得智己iO“原点”平台的使用授权;雷诺与吉利成立合资公司,吉利向雷诺输出混动技术,自主品牌的逐渐强大使其在与外资品牌的合作中拥有了更多话语权。2023年10月,Stellantis集团与零跑汽车成立合资公司,中国车企可发挥成本和电动化自研技术优势,同时借助大型跨国汽车集团成熟的渠道、资源、服务体系,打造出口、销售及生产一体化的纵深布局。

  “类似的合资合作模式在2024年预计将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跟进。”北汽集团总经理张夕勇判断。中汽中心资深首席专家、中国汽车战略与政策研究中心总工程师吴松泉表示,在“新四化”趋势下,中国汽车领域的合作也会发生变化,中国车企将不再是单纯地以市场换技术的跟随者,其在全球市场中将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新合资时代”,合作模式亦进入多元发展新阶段。去年10月,有知情人士透露,雷诺集团和中金公司已达成初步意向,双方将共同出资在华成立一家投资基金,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链;11月,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网站显示,保时捷股份公司与中金私募股权投资管理等公司签署交易文件,拟在中国境内设立一家有限合伙企业形式的合营企业;12月,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地平线总裁陈黎明披露,经过一年的筹备, 地平线与大众集团旗下软件公司CARIAD共同创立的合资公司已经正式成立,新公司中文名酷睿程CARIZON。据悉,新公司将依托地平线在智能化领域的软硬结合技术,及CARIAD在智能车身和软件系统整合的经验,开发全栈式的自动驾驶和ADAS(高级驾驶辅助系统)……西方汽车制造商纷纷“向东看”——不仅看中国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技术实力,更看好中国汽车制造业带给全球汽车市场的新机会。

  “面对智电大变革,外资(企业)必须变。”业内人士表示,在过往单向输出“拿来主义”的合资1.0时代,合资企业的发展往往考验的是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体系能力。如今,在“新合资时代”,合作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如何双向赋能则考验着企业面向未来的前瞻性布局以及不断突破原有格局的魄力和决心。

  合资车突然“不香了”

  与“新合资时代”到来截然相反的,是部分在在燃油车时代已现弱势的合资汽车公司进一步被边缘化。

  去年5月,市场有消息称,福特中国旗下合资企业长安福特因销量下滑将“砍掉”百万产能,产能锐减至67万辆,超过一半的产能处于闲置状况。同年10月,日本三菱汽车发布公告,推进广汽三菱中国业务的结构性改革,三菱品牌汽车在中国的本地生产将终止。据悉,广汽集团将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方面持有的广汽三菱50%的股权,原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而用于生产的设施将由广汽埃安使用。同月,东风集团公告称,拟以17.14亿元购买其与法国Stellantis集团合资公司神龙汽车位于中国武汉和襄阳的工厂。面对新时代变革,斯柯达在华正面临“去留决”,斯柯达首席执行官劳斯·泽尔默(Klaus Zellmer)在12月透露,公司考虑退出中国市场的最终决定将在明年做出。

  乘联会数据显示:过去三年里,几乎所有海外品牌车企在国内的市占率都有所下降。其中,日系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4.1%下降到2023年1-11月的17%,降幅高达7.1%,是下滑最明显的车系;德系车型的市占率同样下滑明显,从2020年的25.5%下降到2023年1-11月的20.4%;美系车型从9.4%跌至8%;韩系车型则从3.8%降到1.5%,已经腰斩。

  

  “合资企业过去将近30年到今天基本完成了历史使命,燃油车时代输送了先进技术,带来了良好产业链,对中国汽车发展带来巨大的贡献。但未来合资企业需要在技术上保持相对的领先性,否则想保持品牌溢价,压力极其巨大,也维持不住现有价格体系。”在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合资企业尤其是外方要有强烈的危机感,要坚定电动化发展的信心,强化电动车研发的技术创新和导入,站在世界电动化技术的前沿,才能确保其在中国有相对发展空间。“如果技术上没有有效的创新和前瞻性研究,始终保持跟随态度,在国内市场出现全面深度竞争的情况下,合资企业的日子极其艰难。”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合资车企在燃油车领域建立的技术壁垒逐步被削弱,在电动车领域的技术能力、产品力和品牌认知尚未形成,电动化转型的最佳窗口期日渐收窄。未来中国合资车企面临三条出路,一是坚定转型、本土化;二是像大众一样与中国车企合作,补足短板;三则是退出中国市场。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