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基建中国大中城市规模普遍趋于扩张

中国大中城市规模普遍趋于扩张

分享打印 2002-06-04 00:00 编辑:系统管理员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九五”末期,在对重大战略难题的研究中人们已经认识到,中国前期的经济发展存在一个明显缺陷;这就是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在“六五”和“七五”计划时期,由于大城市发展政策摇摆不定,包括上海在内一大批中心城市的扩张曾长期受到阻滞。在农村工业化过程中,强调“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政策为乡镇企业的发展留下了严重后患。实际上东西部发展差距的拉大也主要在于城市发展差距的拉大。人们逐渐形成共识:应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出的历史任务、缓解日益尖锐的就业矛盾、调整城乡之间经济关系、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以致实现资源节约、转换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调整人类经济系统与自然界之间关系并实现可持续发展等的共同解决办法就是发展城市。在“十五”计划酝酿过程中,关于“城市化”还是“城镇化”的提法曾引起很大争论。争论的结果是采纳“城镇化”提法。“十五”计划在“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一章中提出,“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与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发育程度相适应,循序渐进,走符合我国国情、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引导城镇密集区有序发展”。显然,“十五”计划所强调的城市发展重点仍然是小城镇和中小城市。为突出这一意图,“十五”计划还特别强调,要“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实践的发展并未完全按照“十五”战略规划的上述设想展开。2000年以来,各地普遍启动并呈现出极大活力的,恰恰是大中型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张以及与此相应的城市建设加速和城市经济活跃。在上世纪80年代深圳建设和90年代上海浦东开发的经验启迪下,在北京申奥成功后城市规划调整的影响下,各地纷纷在自己的发展战略中强化了城市化的位置。在过去两年中,全国大中城市的面貌普遍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一方面,城市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另一方面,城市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功能分区也巳初见雏形。围绕大型购物中心的步行商业街、专业化的特色商品街、以高档写字楼群和商务展馆为核心的中央商务区(CBD)、新型居民小区、政务区等街区已开始形成新的城市分布。工业企业退出城市核心区域的布局改造在几乎所有城市中普遍展开。连锁经营、品牌专营、大型超市、社区服务系统等新的商业业态到处涌现。房地产开发更是出现了档次升级、规模升级、功能升级的趋势,大型居住区连片开发、街区配套建设、高档标志性建筑项目成为了城市建设的基本形式。城市化加速不仅表现在城市改造的加速上,而且表现在城市规模扩张的重大突破上。当前,相当多的大中型城市都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城市扩张规划,而且这些规划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大规模的新城区建设和城市重心转移。杭州提出,要脱出原来以西湖为核心的旧城区束缚,建设一个以钱塘江两岸为核心的新杭州。长沙提出,要在未来五到十年内将长沙的规模扩张一倍。郑州的设想是新建15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成都提出了向南、向西发展,建设一个新成都的规划。在省会城市纷纷提出大规模扩张计划并已经付诸实施的同时,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另一表现形式是一批“副省级”城市和地市级城市的加快发展。广东、福建、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很多省区的地市级城市也各自加大了城市的改造、扩张力度。目前,城市定位、城市形象塑造、“经营”城市、打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资源价值等已经成为区域经济规划中最常见的用语。在各地招商引资的项目排列中,城市建设项目已经普遍取代了工业项目的地位而上升为第一位。人们很容易从身边媒体中有关区域经济的广告中感觉到,对城市环境综合优势的宣传已经取代了对工业资源优势的宣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淮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