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现货平台
全国分站导航

中钢网

价格汇总
价格查询
价格走势
价格统计
中钢网新闻中心产经新闻地产楼市寒冬 为何地方卖地收入反而大涨?

楼市寒冬 为何地方卖地收入反而大涨?

分享打印 2017-05-09 14:08 编辑:薇薇     来源:      字体: [大][中][小]    
  这段时间以来,记者的手机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中介电话,嘿,哥们儿,还考虑买房吗?哪儿哪儿的二手房考虑吗?新盘呢?

  其实不需要问价格,即使像一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北京的房价有了10%这样的价格降幅,相比去年60%~70%的涨幅,这点卖家的“挥泪甩卖”还是有点“得了便宜卖乖”的感觉。

  五一前后,北京地区的新房、二手房房贷政策再次收紧。首套房执行基准利率,二套房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20%。买房的成本越来越高,很多人望而却步。

  从去年10月开始的房产新政,被各地当做“政治任务”不断加码。房地产交易迅速进入寒冬。这种速冻的政策下,是政府急切希望通过降杠杆来削减金融风险,从而给“房地产长效机制”的推出赢得改革的时间窗口。

  一方面通过控制房贷来抑制需求,另一方面则在土地供应上不断出手,双管齐下。我们可以先来看一组数字。截至目前,今年中国50个重点城市“卖地”收入合计为7645.3亿元,与2016年同期不到5000亿元的水平相比,上涨53.3%。

  这组数据出来后,有不少朋友问经济ke,不是要去库存吗?为什么地方政府又在卖地?难道还要重回土地财政的老路了?其实不然。对于一些城市来说,他们需要的恰恰不是去库存,而是相反,房产调控在土地供应上也是“一城一策”。

  调控

  去年以来,中国楼市“冰火两重天”的格局持续。

  三四线城市还在为“去库存”发愁,一二线楼市却继续疯涨、交易火热,引得限购政策层层加码。需求旺、房价高,北京、上海、苏州、南京为代表的大多数热点城市,急需“补库存”。针对这种情况,在土地供应的“供给侧”,国土与住建两个主管部门出了个“大招”。

  4月6日,两部委同时发布了《关于加强近期住房及用地供应管理和调控有关工作通知》,要求地方政府合理安排住宅用地供应,对住房供求矛盾突出、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住宅用地,特别是普通商品住房用地供应规模,去库存任务重的城市要减少以至暂停住宅用地供应。

  意思很简单,调控不再“一刀切”,要因城施策,把土地供应节奏和去库存形势直接挂上钩,“一城一策”分类调控。

  然而,对于许多城市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一方面,库存紧缺的城市能否加快供地恐怕要打个问号,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城市建设摊大饼的老路无法持续,征地拆迁成本也不低,地到底供不供得出来?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去库存压力较大的城市而言,减少甚至暂停供地,对地方财政确实是个考验。

  卖地

  北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就在“供地新政”发布后的第二天,北京市就公布了5年住宅供地计划。按计划,北京今后5年供应住宅用地6000公顷。2017年住宅用地供应1200公顷。这一指标比年初披露的计划翻了一倍。果然计划没有变化快。

  如果这一计划得以落实,将很大机会逆转供求失衡、房价上涨预期。但问题的关键恰恰是,北京的宅地供应计划能否完成?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2013年至2016年间,北京的供地计划基本上就没完成过。尤其是2016年,土地供应可谓十分惨淡,部分供应的地块位于郊区,绝对数量也不多,商品房实际供地完成率仅为12.1%。更何况,“以房控人”本身就是北京疏解人口的手段,土地供应不那么积极也就可以理解了。

  上海、深圳等城市,形势也不容乐观。

  比如,深圳的情况尤其特殊,作为全国唯一全部土地归国家所有的城市,深圳不存在集体土地。而且,深圳的城市开发程度基本饱和,几乎没有存量的、可供新开的建设用地。因此,深圳只能通过土地整备、城市更新等方式进行供地,盘活存量。深圳的兄弟广州给出的策略是,通过广佛一体化,向周边中小城市要发展空间。

  目光所及,基本每个一线城市都在为增加土地供应“憋大招”。据统计,武汉、郑州、杭州、苏州、天津、成都等12个城市今年以来的卖地收入超过200亿元。其中,武汉土地出让收入居首,超过700亿元,北京、南京、合肥其次,均超过400亿元。

  拿地

  土地出让继续火爆的背后,是房企的拿地热情,这一轮密集的调控并没有影响到他们继续大规模拿地。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23家房企在4月上半月共拿地25宗。2016年赚得盆满钵满“不差钱”的房企,拿点钱补补土地库存也是正常的。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房企对中国城市化还是有长远的谋划和信心。

  不过,房企的拿地也逐步受到更多的限制。

  曾几何时,在一些热点城市,鉴于供地紧缺,土地价格疯涨,房企在拿不拿地这个问题上,十分纠结,尤其是民营房企。《中国经济周刊》曾经报道,现身过2016年土拍现场的地产人,无一不对央企、国企频频“收割”地王的凌厉手段心有余悸,“多贵都敢拿”的狠辣做派让民营房企一再沦为陪衬。不差钱带来的是不断上涨的地价,而这又成为房价暴涨的重要动能。

  如今,要不要拿地或许没那么纠结了。今年初,北京门头沟、平谷和房山三块土地招拍挂,全用了“限房价、竞地价”的新型土拍模式。对出让土地的房型、房价都做了限制,再让开发商互相竞争。还有城市引入了“熔断机制”,就是说,在招拍挂的过程中,如果报价超过了最高限价,这块地就流拍了。

  另一方面,拿地的门槛也在提高,各地对“拿地资金”的监管更严格了。去年,南京、广州规定房企拿地必须用自有资金,对银行信贷资金、投资基金等场外配资“严防死守”。这对以前房企利用杠杆拿地的疯狂也下了闸门。

  在这几项政策的抑制下,今年截至目前,全国热点城市的土地拍卖成交率虽然很高,但溢价率已经下调不少。

  长效

  毫不讳言,房地产市场十几年来频繁陷入“屡限屡涨”的怪圈。限购、限价等短期政策就像止疼药,刚吃的时候有用,但不能长期有效,甚至“边际效应递减”。“止疼药”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停药之后更疼。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在于供需的不平衡。

  土地供应端因为牢牢卡在政府手里,成为地方政府的“提款机”,因此从土地供应端入手增加土地和房屋供应,地方并不积极,相反,消费需求侧的抑制就容易得多。这种不均衡使力,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土地供应短缺的严峻形势,反而躲避了改革的真问题,使得房地产领域的改革拖延下来,被土地财政牢牢绑架。加之近些年经济下行,大量的货币得不到有效引导,疯狂进入房地产市场。房产投资成倍的收益成为抵抗通胀的利器,让更多的资金趋之若鹜。

  因此,我们看到,地方政府陷入卖地财政的怪圈,老百姓用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还债来供养房子。“辛苦几十年,不如买套房”,远超平均工资的房价,已经明显拖累了中国人的幸福,也扭曲了老百姓的致富观念。

  该断不断,反受其害。

  2016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回归住房居住属性。同时提出,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

  这一次,两部委的《通知》就明确了供地节奏与去库存的关系,降低供不应求的市场预期,进而逆转房价上涨预期。从土地供应侧与需求端“双管齐下”,可以看出管理层对遏制房价上涨的决心。而这也被解读为房地产调控供给侧长效机制的破冰之举,重要性毋庸讳言。

  若不按《通知》规定的根据库存调整供地规模,而导致房价上涨压力过大,或致去库存不利,则很有可能被住建部约谈。这不是开玩笑,之前已经有地方政府被约谈了,甚至被约谈了多次。说白了,简单的“稳定房价”已经不是本轮调控的核心目标,建立长效机制才是。

  对于长效机制,其实早在2013年,中央就正式提及,综合运用金融、土地、财税、投资、立法等手段逐步建立长效调控机制。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提法分别是“加快研究建立”和“加快建立和完善”。4月25日时已经变成了“加快形成”,“加快”的急迫态度是始终的,也隐隐地透露出这件事不断发展的信号。

  当然,房地产改革背后的主要矛盾,依然来自地方的财政危机。在中央和地方财税体制改革中,如何增加地方的财源以支撑不断加码的改革事权,是难点,也是破解“土地财政困局”的关键。

  从这点来说,房地产的长效机制还不仅仅是一个领域的事,必须放在整个改革的盘子里统一盘算。不然,我们的房地产市场出台再多的调控,也依然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免责声明:本文所载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直接决策依据。以上内容如无意中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删除处理。
QQ:153405099 电话:13783683896           刘先生

现货资源

品名规格材质厂家地区仓库价格 现货
螺纹钢12-32HRB400E长治市创发商贸有限公司首钢长钢(首钢长钢)0 详情
热轧卷板3.75*1500Q235B苏州鑫昊欣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沙钢(玖隆物流)0 详情
普碳中板12*2200*118000Q550D上海衷奇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湘钢(好放库)0 详情
低合金板210Q355NB舞钢市坤钰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舞钢(产业集聚区)0 详情
无缝管76*3545#山东东银金属材料有限公司聊城(东银库)4230 详情
圆钢22*938025CrMoA山东大万实业有限公司宣钢(河北宣化)0 详情
热轧卷3.0*1800*CQ235B上海盛钢联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宝钢(泉安/津澜)0 详情
高线Φ20*CQ355D上海北铭高强度钢材有限公司韶钢(川流富锦库)5540 详情

Copyright © 2005 - 2024 中钢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全国咨询/投诉电话:400-700-8508  豫ICP备2021034665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5284号